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了马特维也夫在创立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方面所作的贡献,评述了其学术思想的特点,尤其对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竞技状态,作了详细剖析,并对现代竞技运动中按照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定性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训练周期划分问题 1.1 分期训练理论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诞生之初,得到了许多运动训练理论工作者和教练员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其理论的科学性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甚至出现全盘否定的观点,但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对分期理论的争议已表现出辩证否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06,26(11):3-6
介绍了马特维也夫教授所创立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核心思想;阐述了马特维也夫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揭示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并对马特维也夫教授学术思想的“非议”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现代分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俄罗斯著名运动理论家л.п.马特维也夫教授生前与"板块系统"的确立者--俄罗斯学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之间长期存在的学术分歧实质进行分析;叙述ю.в.维尔赫尚斯基对л.п.马特维也夫教授创立的运动由训练分期理论提出的批评意见,也叙述了其他学者针对ю.в.维尔赫尚斯基的批评提出的反批评意见;并对由于语言传播障碍的原因,造成广大读者"只闻其名,未知其实",文章力求客观准确地阐释"板块系统"的由来、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接着对于如何看待这场学术分歧,提出了基本态度,对"板块系统"的缺陷进行客观评论: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制定运动员全年比赛日程"和"针对性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两大命题.  相似文献   

5.
4训练分期理论   4.1训练结构、训练分期、训练周期与周期性训练   20世纪80年代前后部分学者对苏联学者JI.II.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但绝大多数学者和教练员仍认为:周期性训练过程的基本规律及相应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发展和更加丰富、完善了.   ……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方法学基础和发展现状,剖析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奥运备战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建设。在分析俄罗斯、我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对“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提出用“运动员培养理论与方法”替代“竞技运动理论”作为学科名称的设想;进而阐述俄罗斯著名学者Л.П.马特维也夫创立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理念、目标指向和基本原理,近年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遭受质疑的原因,以及主要质疑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提出批评意见的实质,并提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继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针对我国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应遵循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所揭示的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和获得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8.
一、马特维也夫的理论及其剖析马特维也夫现任苏联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院长,是体育理论界成绩卓著的人。他在1982年举行的世界体育科学报告会上发表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现代运动成绩的变化特点,并提出了运动成绩提高的逻辑曲线图(见图)。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训练学界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提出运动训练的分期问题,先后提出:大周期训练、小周期训练及赛前训练。60年代苏联运动训练专家马特维也夫提出大周期训练,即一年一个训练周期,当时世界体育比赛的频繁程度相对要少得多,因此马氏阐述的大周期训练理论,是当时客观形势的产物。70年代末世界体育比赛目趋频繁,许多优秀运动员为了适应这些频繁的比赛,并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大周期训练已经不能适应频繁比赛的需要。先在西欧,  相似文献   

10.
周期训练理论自20世纪初由莫乐菲和托夫提出“阶段训练分期思想”开始,经过了20-60拉乌尔和毕卡拉“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发展,在50年代至70年代由众多的学者分别提出了各自较完整的周期理论,例如:马特维耶夫/凯晨舍夫/哈雷/博帕姆等,到了今天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对训练周期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周期理论正逐渐得到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和评论了马特维耶夫周期训练理论对当今训练实践的不足,并提出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发展趋势,指出训练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安排周期,从实际出发,不可教条地按照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2.
对全年训练周期划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运动训练的飞速发展,对马特维也夫的周期理论产生了争论。争论主要围绕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一般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以及周期、时期划分的时间等问题。实践中优秀运动员基本围绕重大比赛划分全年周期,但也不乏变革。然而,依据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运动员必须经过准备性训练,参加比赛,调整恢复这一过程是客观存在。要从我国的训练实际对周期理论的某些规定性加以变革,以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俄罗斯维尔霍山斯基教授为代表的一些俄罗斯及前苏联地区的学者对世界著名运动训练理论家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学理论提出了质疑 ,本文对维尔霍山斯基教授的训练学观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体育理论权威人士马特维也夫教授认为:50年代前运动成绩提高缓慢,当时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靠人的先天体能和素质;50、60年代运动成绩提高最快,这个时期主要靠科学的技术训练来发展人体的各种机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人的运动潜力;70年代至今,运动成绩增长幅度明显下降(见图1),这个时期主要靠运动训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F002-F002
姚颂平(1947- ),男,江苏常州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6年赴前苏联中央体育学院(莫斯科)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俄罗斯功勋科学活动家、著名体育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家马特维也夫教授。1990年获教育学副博士学位。1991年后,  相似文献   

16.
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比赛的争夺日益尖锐,这为体育科学提出了许多越来越新的问题,必须改进运动员的训练。总的来看,训练的规律性是指“在训练过程中作用于运动员身上的诸因素和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实现这些因素的各个条件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必然联系”((?)·马特维也夫)。大多数论文在不同程度上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通常,论文的研究计划和组织都是这样进行的:选定研究课题(一般范围比较窄小),研究它的特点,找出提高运动成绩的因素,制定出能影响这些因素的方法。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调研的方法 ,结合训练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训练的实践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竞技体育比赛量大幅度增加的发展趋势 ,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体能类项目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不仅在于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落后 ,更在于缺乏对一些占主导地位的训练理念和思路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的安排问题一直是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争论的焦点。分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此理论具有广泛的经验性、科学—实验性和理论—方法性基础,当今的运动训练仍要坚持分期理论的训练原则与原理;板块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在高级运动员全年要参加多次比赛的背景下,应在短时间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专项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生理学与方法学层面对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进行探讨。认为:分期训练理论符合人体超量恢复原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的方法学基础上;板块训练理论与集中负荷长期延迟效应存在矛盾,运动训练安排存在片面性与孤立性。  相似文献   

19.
1982年5月26日——5月28日苏联举行了第一届全苏运动理论问题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大部分苏联体育学院和科研机关的运动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专家。列·帕·马特维耶夫作了报告,论述了近十年来形成体育总的知识体系的主要趋势,列出了所形成的一般理论的基本问题,指出了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方向。在此以前,运动理论主要是在体育范围内形成的。随着运动本身以及反映运动的知识的发展,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即从它所包括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运动负荷的控制一直是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负荷强度已成为八十年代以来训练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成为表现运动成绩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多年来的训练实践和研究证明,在一定的训练阶段使用最大的或极限性负荷已成为一种规范(马特维也夫1991)。突出强度的训练更为有效和经济,只注重负荷量,而不把强度放在重要位置,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不现实的。如何有郊地控制负荷量度成为国内外体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各国都在努力实践和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