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和板块理论进行探讨。认为这2种理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分期理论建立在"竞技状态"形成规律及训练实践检验之上,平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子能力,坚持准备期中大负荷量低强度训练对"竞技状态"的基础作用;板块训练理论根据生物适应原理坚持在集中的时间内发展一二项与专项密切相关的能力,然后结合转化板块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全年、多年、多个奥运周期乃至整个运动生涯中都能多次冲击最好成绩;"板块理论"则是针对已经具备创造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赛间采用量小而强度大的专门化设计,在短期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运动员的薄弱素质,增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可调节性,是实现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前提与基础。科学掌控运动训练方向,突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是实现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板块结构F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适合高水平运动员的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后发现,从训练结构来看,在"板块结构"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中,"板块"是目标层级途径,训练周是准则层级途径.训练日或训练课是指标操作层级途径,三级途径中都要强调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从训练实施来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有一个训练链的把握问题,即: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这三个环节都有设计、安排和操作的要求,应当在每一环节上都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方法学基础和发展现状,剖析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奥运备战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建设。在分析俄罗斯、我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对“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提出用“运动员培养理论与方法”替代“竞技运动理论”作为学科名称的设想;进而阐述俄罗斯著名学者Л.П.马特维也夫创立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理念、目标指向和基本原理,近年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遭受质疑的原因,以及主要质疑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提出批评意见的实质,并提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继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针对我国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应遵循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所揭示的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和获得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6.
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适合高水平运动员的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后发现,从训练结构来看,在“板块结构”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中,“板块”是目标层级途径,训练周是准则层级途径,训练日或训练课是指标操作层级途径,三级途径中都要强调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从训练实施来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有一个训练链的把握问题,即: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这三个环节都有设计、安排和操作的要求,应当在每一环节上都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多次重要赛事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能创造最好成绩。在训练大周期中,训练内容、阶段以及负荷需要保持科学、合理的比例与动态平衡,使整个训练过程具有周期性、动态性、可调性。由于竞技体育赛事体制的改革与职业体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弊端日益突出,使强调一般训练的分期训练理论与具体的运动项目结合时,其指导性、普适性不强,难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竞技状态”在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的逻辑地位出发,提出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认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既揭示了以发展“竞技状态”为核心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又以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得最佳表现和最好成绩为主要目标,其适合于中国举国体制下的运动训练过程安排实践。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体现了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的中国特色。发展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必须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全面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在“竞技状态”形成和调控中的应用,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和运动员个性化状态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全年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历史、现状、争论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年运动训练分期理论进行梳理,揭示该理论的历史、现状、争论及发展前景;运用该理论解决运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的有效性,提高运动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期训练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中的若干新问题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通过对周期训练理论基本原理的剖析,以及对其在现代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所作的审视,发现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提出为适应现代比赛赛制的变化,广大教练员在安排运动训练结构时,仍要以周期训练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认为加强训练负荷刺激及其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未来专项周期训练理论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周期训练理论主要目的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基本指南.由于竞技项目不断演变,传统周期训练理论已满足不了时代发展需要.当前,运动项目发展趋势强烈影响日常训练过程,在运动实践中,不断克服传统周期训练的局限性,探索新的周期训练理论是社会发展趋势,非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模块周期训练采用高度集中训练模式,目标训练功能具有针对性,极大的推动周期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周期理论与板块周期理论是目前运动训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两种训练理论对于训练实践的效果仍然饱受较大的争议。回顾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历史发展并将其划分为最初萌芽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多元深化阶段。为了比较传统周期与板块周期的训练效果,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传统周期与板块周期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期限从该库开始收录文献至2016年4月,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了评估,采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3项研究,在最大卧推、最大半蹲、最大纵跳功率指标上,板块周期明显大于传统周期的训练效果,但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为显著。选择运动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采用两种训练模式对于最大卧推的训练效果不显著,但在最大半蹲与最大纵跳功率指标上,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采用两种训练模式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由于不同水平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模式的训练对于最大卧推产生的影响不显著,所以不确定最大卧推采用哪种训练模式效果会更好;但是在最大半蹲、最大功率纵跳训练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应采用板块周期模式进行训练,而在低到中高水平的运动员中应采用传统的周期模式进行训练;两种模式对于耐力素质的影响方面还缺少必要的数据来进行Meta分析,但从当前的研究来看,短期的板块周期模式较传统周期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力量训练分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龚建芳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81-86,99
力量训练分期是建立在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训练体系的力量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研究证实,与非分期力量训练相比,分期力量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更明显,力量和爆发力(或肌肉耐力)增长和保持更显著,并能有效预防过度训练。然而,在力量训练线性(传统)分期和非线性分期(包括周内、周间和双周起伏式分期)模式间还存在一定差异和分歧,并未形成研究定论。回顾了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力量训练分期与非分期以及不同力量训练分期模式的基本结构、训练效果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力量训练分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争议,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调研的方法 ,结合训练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训练的实践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竞技体育比赛量大幅度增加的发展趋势 ,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体能类项目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不仅在于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落后 ,更在于缺乏对一些占主导地位的训练理念和思路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整合分期是近年来国际运动训练科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方向,是推动当代运动训练模式变革的新思维,契合了当前运动训练融合创新和精准个性化调控的时代趋势。学习、借鉴和研究整合分期模式,对改变我国训练科学理论研究思维进而指导训练实践,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整合分期主要源自国外对零散训练实践成果的总结归纳,处于"实践到理论"的发现阶段。研究首次从"理论到理论、理论到指导实践启示"层面对整合分期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训练分期理论元理论最新进展的"体系[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SoS)]"和"反应域应激模型(reactive scope model)"是整合分期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数据科学的数字化信息整合,可以助力整合分期中多源、异构、多模态复杂训练要素的高维数据挖掘,再以算法自动化生成个性化训练指导方案。整合分期模式与方法"新范式"已成形,匹配"数据石油"与"算法引擎",其或是点燃提升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创新动能的导火索,也将会成为一种统领运动训练模式重大变革的全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线性传统训练分期模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非传统波动训练分期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通过对两种训练分期模式进行回顾与分析后认为,非传统波动训练分期模式的引入,是对传统训练分期模式的有益补充和丰富。两种训练分期模式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都具有参考意义,并各有其适宜的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篮球、足球训练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篮球、足球项目的本质是“对抗,”我国男子篮球、足球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大强度“对抗”比赛中投篮、射门命中率下降,这是在“先体能后技术”二元训练理论指导下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元训练理论认为,篮球、足球是“对抗”性强的技术项目,为保证运动员在“对抗”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必须打造“强壮体魄,”教练员应遵守从幼年到成人学习技术的“有序状态,”重视技术学习“初始作用”和充分利用运动生涯的“可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