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高原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运动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中长跑项目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但是高原训练在我省中长跑项目的训练中过去是个空白。本文以我省女子中长跑队几次高原训练的经验与教训,探讨高原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使我省的中长跑教练更好地掌握这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理论分析及其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坤  张华新 《体育科学》2000,20(3):41-43
研究目的: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咨询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结论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于24h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3.
中长跑运动是属于极限条件下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在现代运动训练方法中,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是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理论,结合训练实践,分析有关专家对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对中长跑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中长跑的专项力量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素材。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长跑训练发展趋势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训练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长跑训练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现代中长跑训练由传统的训练量、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时间及次数组数,都会对训练结构产生影响,故中长跑训练出现新的动向。1.趋势一:强调无氧能力和加强速度的提高80年代初教练员都认识到了发展速度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突出了速度训练,由于对中长跑的特征认识不够,曾有不少教练员对中长跑运动员按短跑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运动员100米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的作用不大。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既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及调查访问法,对中长跑速度训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速度素质是影响中长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正确、全面的认识,速度训练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中长跑训练方法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分析世界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些新变化.发现速度素质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掺入大量的高强度、短距离跑的内容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运动是属于极限条件下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在现代运动训练方法中,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恢复,是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耐力与力量训练的分析和运用;即耐力与力量训练原则,安排了负荷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粗略探讨,以便对今后训练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速度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和世界中长跑训练的一些新方法,新问题,新理念,新观念进行分析。并对现代中长跑科学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及研究,我认为速度素质是影响中长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重视中长跑绝对速度的训练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1.身体训练 中长跑项目是在全面身体训练和掌握合理技术的基础上,围绕专项耐力这一主要素质训练,耐力是中长跑项目的核心。中长跑成绩是内脏功能及速度耐力、力量素质在跑中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少年时期要系统地、有所侧重地、形式多种多样地安排内脏器官的训练,只有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才能保证少儿运动员具有较长时间工作能力。但是如果只有好的内脏器官功能,没有好的速度、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也难以掌握较好的运动技术,只有好的素质,没有合理的运动技术,也难以表现出较高的运动成绩。因此,素质与技术应协调全面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11.
对田径中长跑训练动向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80年代初教练员都认识到了发展速度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突出了速度训练。由于对中长跑的特征认识不够,曾有不少教练员,对中长跑运动员按短跑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虽然运动员100m成绩有所提高,但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作用不大。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既要耐力又要有很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霍峰 《体育世界》2009,(7):109-110
通过分析当今世界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些新变化,发现速度素质是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渗入大量的高强度、短距离跑的内容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多因素量化分析在中长跑训练动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多因素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中长跑成绩的有关因素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提出科学设计训练计划和中长跑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为提高中长跑的训练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省地处高原的实际特点出发,结合昆明地区几所高校近年来对中长跑训练的经验及收获,同时通过对我省高校田径队在几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追踪调查,得出的结果充分说明了在我省高校进行中长跑等耐力项目的训练是确有收获的。它对我省高校培养优秀的中长跑竞走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和改进高原训练的条件与环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谭红兵 《拳击与格斗》2023,(11):100-102
初中生进行中长跑专项训练是为了支撑他们完成更高级别的训练,以便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文章探讨了中长跑专项训练方法,以800—5000米比赛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为例,介绍了几种专项训练,如有氧能力、无氧耐力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旨在通过这些方法让初中生运动员在中长跑比赛中精准使用动作技巧,保持耐力与专注力,获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一、专项素质训练1、一般耐力训练一般耐力是发展中长跑专项耐力的基础。一般耐力在中长跑项目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在全年训练中,根据不同的任务应有所侧重地不间断地进行耐力训练。准备期比重较大,比赛期及比赛前也应有所安排。发展一般耐力要从增加量开始,循序渐进,波浪式前进,随着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冬季漫长,降雪丰富,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5℃到零下30℃,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生存恐怕是其他地区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在长期的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从竭尽全力开山凿洞抵御严寒到随心所欲利用冰雪资源制作冰灯、雪  相似文献   

18.
综观当代世界中长跑运动的发展趋势,高原训练几乎是所有优秀运动员成才的必由之路。甘肃定西市属陇中高原地区,海拔1897.2米。大气压力约为612毫米汞柱,氧分压为127毫米汞柱。年平均最高温度15℃,平均最低温度1.8℃,平均温度6.7℃,相对湿度60%,属于亚高原地区,是中长跑运动天然的训练场地。多年来,我组利用这种高原训练的优势,根据运动学校女子中长跑队员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掌握和控制运动训练节奏,在发展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耐力:速度和身体训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对这一地区女子中长跑训练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来看,对于中长跑训.练中各种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的合理安排对运动员体能恢复的促进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对如何合理的安排中长跑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对恢复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每四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成为全国体育界的重大赛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省市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及运动水平。我省大学生耐力项目运动员在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过较好成绩,有较高的运动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省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来源;入学训练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昆明高原训练对中长跑专项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中长跑项目训练的安排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初步找出了一些规律及训练中各种因素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控制方面提出了训练时期和阶段划分的新观点、新理论,使训练更符合大学生业余训练的特点和高原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大量高原田径耐力项目的训练方法,可为今后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