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运动员应激评价结果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①运动员主要将临场应激评价为挑战性和威胁性压力,评价为挑战性压力时,运动员倾向于采用情绪应对和问题应对;评价为威胁性压力时,运动员倾向于采用回避应对。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挑战性和威胁性压力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与问题应对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回避应对呈显著性负相关。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激评价结果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挑战性压力水平的升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趋向于问题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趋向于情绪应对;随着威胁性压力水平的升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趋向于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趋向于回避应对。  相似文献   

2.
以参加第11届全运会的104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一般自我效能与自我设限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竞赛压力与性别、运动项目可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个体的自我设限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自我设限倾向越弱.(2)竞赛压力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具有最著性的调节作用.随着竞赛压力水平的增高,较高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设限倾向的抑制性作用具有增强的趋势.(3)性别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运动项目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具有显著性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竞赛压力水平的提高,集体项目特征对运动员个体自我设限倾向的抑制性作用具有增强的趋势,且这一调节作用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7,(6):96-104
为考察拳击运动员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大五人格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运动员自我控制问卷对107名现役优秀拳击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神经质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开放性与攻击行为不存在相关,而宜人性、责任性、外倾性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2)不同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攻击行为,自我控制在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3)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拳击运动员人格特质与其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对拳击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指导。未来,可从提升自我控制入手,达到预防和降低拳击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效果,进而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对自我效能对其赛前焦虑和心理疲劳的影响,采用应对自我效能问卷、赛前焦虑问卷和心理疲劳问卷对243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对自我效能对其赛前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2)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对自我效能对其心理疲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因此,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其应对自我效能,进而降低其焦虑程度和心理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hoking"过程理论和以往研究结论,为建立"Choking"心理机制的概念模型,通过对11名专业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在人为设置压力情景下获得的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 8.54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应对、个人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和自我效能感是"Choking"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2)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对回避应对方式产生显著性效应;(3)积极应对与回避应对均不是外源变量产生"Choking"现象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效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1所体育院校以及2所综合性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168名运动员进行了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效能的调查.结果发现,内控性与应对效能的各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机遇以及有势力他人维度与应对效能的各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标准多元回归表明,心理控制源整体上能够有效预测应对效能的各个维度,其中内控性以及机遇对手段--目的信念的预测作用显著;内控性能够对控制信念的预测作用显著;内控性以及机遇对动因信念的预测作用显著.这提示我们,适当的归因训练能够促进运动员应对效能的提高,促进运动员形成积极地应对方式,有效应对运动领域的各种应激事件,进而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1)采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的变量比较大学生乒乓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耗竭和应对策略的差异;(2)探索大学生乒乓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耗竭与应对策略间的关系.研究对象¨4名大学生乒乓运动员,男运动员63名,女运动员51名.研究方法要求被试者完成竞赛心理耗竭问卷和竞赛应激的应对策略问卷.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皮尔逊积矩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男运动员"被教练和队友低估"的分值要高于女运动员;(2)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退缩"、"回避应对"、"集中解决问题应对"、"集中处理情绪应对"分值数高于中等水平的运动员(3)一周训练6~7天的运动员的"被教练和队友低估"、"集中处Ζ理情绪应对"分值高于一周训练4~5天的运动员;(4)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竞赛心理耗竭和竞赛应激的应对策略间无任何差异;(5)"集中解决问题应对"、"集中处理情绪应对"与"个人运动成绩知觉"、"心理退缩"间呈正相关.而"集中解决问题应对"与"竞赛心理耗竭总分"间呈负相关."集中处理情绪应对"与"情绪和身体消耗"和"被教练和队友低估"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统计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运动员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均可显著预测攻击行为;(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在自尊与运动员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了一般情绪攻击性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对天津市的68名大学生运动员和64名专业队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在应对策略上分别以集中解决问题和集中处理情绪的直接应对为主,且在处理情绪维度上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在集中处理情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遇到应激时,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运动员更加注重对情绪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在竞技武术套路中,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自我效能感创始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及如何培养和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找出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可以遵循和有效的培养途径,对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对未来比赛充满信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