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郭海静 《体育世界》2014,(1):126-12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苏省航海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瓶颈进行了调查分析,为航海院校航海专业的学校体育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师范大学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国家有关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锻炼方法、参加项目、锻炼时间、负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106-1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查阅、分析大量关于自我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体育锻炼通过调节自我,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并试图通过这一机制解释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分析和体育锻炼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效应,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高校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体育锻炼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项目、不同运动量、不同体育锻炼心理体验与体质弱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丰富我国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的成长、发育以及学习生活均产生深刻影响。准确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是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对策的必要前提之一。着重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体育锻炼的独特心理干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少林与太极》2014,(9):19-23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效应的关系一直是锻炼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领域中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变量分析、研究设计以及统计处理三个方法学层面对国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效应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认为未来研究应当探索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效应的机制,即注重探索第三变量(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江苏省高校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体育锻炼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项目、不同运动量、不同体育锻炼心理体验与体质弱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丰富我国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研究海南省大学生的运动量、体育锻炼感觉、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运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关;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关;体育锻炼感觉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此研究提示,通过体育教育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个案研究法,选择3个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无器质性痰病及体育锻炼史的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被试,根据被试的个体特点合理实施体育锻炼并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10周的试探性矫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3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显著的矫治效果,能非常有效地较大幅度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意识不强.自觉性不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上职业工作者不但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及人际关系。太极拳是我国目前流行最广的健身运动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提高人体心肺机能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还能防病、治病,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诸多领域发挥强有效的价值。当今,太极拳的锻炼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太极拳锻炼是航海专业大学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体育锻炼情况问卷对13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体育锻炼情况得分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自尊与其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体育锻炼比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486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后的感觉与心理健康关系明显,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2)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锻炼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河南两省的3所高等院校的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全国常模、高等学院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