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永梅 《体育科研》2012,33(3):78-81
运动性中枢疲劳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神经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运动性中枢疲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敏感性物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疲劳消除方法,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态与中医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功能态的改变是研究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概念的形成及特点,分析了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与中“医证”的关系,为运动性疲劳的研究选择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益于今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当前运动性疲劳的定义在定位、翻译、起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提法不科学,并明确指出运动性疲劳的生化研究宏观上包括两个方面,即"运动性疲劳的监控"和"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诸多研究在探讨"过度训练"时,不应该忽略对"疲劳"或"运动性疲劳"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紧密相关。已有诸多学者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状态改变.有赖于五脏的共同调节,在五脏中肝居于核心位置。五脏中与运动性疲劳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较密切者,当首推肝脏,疲劳产生的根本在肝的调节功能失常。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中医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旨在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以及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换鸽 《精武》2012,(4):18-20
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机制是近年来疲劳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也在加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相关的氨基酸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旨在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及其消除的生化手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中出现的疲劳,又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和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这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性功能变化。其与运动训练相互依存,有训练就必然有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在高原环境下,运动性疲劳的出现除受训练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医补脾法在运动性疲劳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性疲劳与脾的病理生理关系、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关的补脾方药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医学补益脾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运动性疲劳中的运用。补脾法是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的重要的中医理论支撑。同时,在补益脾脏的同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肝肾等脏腑协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自由基的清除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近十年国内外有关运用中医药清除自由基以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分析;对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根据网球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运动性疲劳,提出预防和消除网球运动性疲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疲劳发生时,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疲劳的消除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中药因其成分天然,安全有效,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其自身优势,本文针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筛选与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83首方剂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筛选出常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15味,并对其药物功用及消除疲劳的机理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运动性疲劳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竞技能力,是当今世界运动训练科学和运动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和正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因认识和研究的方法不同,研究结果众说纷纭,各具特点。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传统医学科学,其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强调以"养"为主,提倡机体的"阴阳平衡",重视脏腑之间的联系,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在运动医学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也有其独特的见解,文章将以中医学的视角对运动性疲劳的含义、病因、病机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望能更好地发挥中医学在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体的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产生暂时降低的现象。就中医来看,是正衰毒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诸邪丛生,各种毒邪大量停留,滞于血脉、经络,碍于脑窍、心神等,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因而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毒邪也是急性运动性疲劳的基本病机,积毒和积损是过度训练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研究运动性疲劳是我国的特色,但由于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的迥异,一直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产物,使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从还原论跃进到整体论和系统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第1次实现统一。展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性疲劳的前景,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和校正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的疗效,开发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单方和复方;研究不同中医证侯型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表达谱,开发诊断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芯片;制定消除运动疲劳的个性化中药组方,等等。  相似文献   

16.
"运能补剂"是针对体能性项目运动员疲劳的特点,采用中医益气补血、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的手段,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主治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出现的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征,有效地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加快运动员体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动性疲劳中,大多数运动员有肌肉疲劳、脾胃功能失调、阴虚、气血双虚等症状,用气血双补的中药八珍汤加味组成的抗疲劳合剂,有健脾补气、补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人体代谢紊乱,迅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多核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破骨细胞形成的机理;从运动医学的角度,阐述了多核细胞在运动医学中的理论意义以及多核细胞在治疗骨质疏松、运动性骨疲劳和促进运动员肌性损伤恢复的实践意义。拟为体育运动实践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至今为止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 ,笔者就运动性疲劳及机制近几年来研究的最进展情况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