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传播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如下特征:竞技体育传播的主体化、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体育传播的互动化、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同时呈现出体育新闻传播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紧密结合,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体育新闻传播的跨媒体、全球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信息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从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软化”及后现代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了受众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具体举措:了解受众需求而不一味迎合;正确理解后现代的大众化、浅俗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文献资源、实地考察、对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传播学角度研究峨嵋武术的意义,论述了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各个基本要素,包括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体要素、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要素和传播效果,从而切实推进峨嵋武术的现代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我院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跳远教学训练,着重解决学生在保持速度的前提下提高跳远助跑的稳定性及起跳上板的准确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利用计算机课件掌握和完善跳远技术,在掌握跳远技术的同时,并能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媒介形态理论为基础,对媒介形态变迁下的体育传播特征、受众诉求与文化表达进行研究,认为:媒介形态变迁的推动是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体育媒介形态变化也带来了受众的多元文化诉求和表达;从口语媒介到数字化媒介主导的文化时代,体育受众群体经历了自由平等传播、阶层分化再到自由平等的自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其特征表现为纸质印刷体育媒介竞争日益激烈,重内涵、讲深度成其立足之本,受众呈现集中化和精英化倾向;电子媒介带来了体育消费的全新时代,在真实反映体育赛事具体镜像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数字媒介提供了相对自由、平等的舆论平台,为体育狂欢提供了虚拟空间;印刷体育媒介的出现催生了休闲体育文化兴起,受众群体中的阶层差异和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电子体育媒介推动受众文化朝向视像化和普适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深了体育的商业化进程;数字体育媒介背景下受众文化转向复杂的媒介文化时代,虚拟狂欢与自由表达成为受众文化的主题,但是受众分化在所难免,是不同体育媒介形态下的受众群体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5G时代的受众心理特征呈现新样态,作为客观存在的心理和行为实体,网络受众渐已成为奥运传播研究的核心议题。在此,迫切需要立足奥运传播的视角,以知觉的悬置为切入点,对奥运期间网民的媒介行为和情感状态进行分析,揭示影响新媒体奥运传播生态的受众心理因素,探讨其参与逻辑与传播机制。“作为主体的受众”呈现知觉迁移、人物情感悬置、情感共鸣与幻想、知觉性质转变等新特征,需在新奥运传播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充分关注。基于4个维度受众特征的阐释,厘清新奥运传播环境中受众情感的真实状态,丰富奥运传播理论中受众研究的范式结构与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体育赛事传播受众在认识上经历了种种变迁:作为靶子的受众、作为差异性个体的受众、作为社会类别的受众、作为社会关系的受众、作为使用者与消费者的受众、作为商品的受众,等等。文章认为当前体育赛事传播受众突显出两种取向:从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到强调受众的主动、从关注受众的社会因素到关注受众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体育传播与社会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小坤 《体育科研》2007,28(6):7-12
主要从体育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入手,着重讨论体育传播、尤其是影响社会价值的体育传播层面对个人情感、审美感知、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群体在民族文化、生存状态等方面形成的折射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信息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现状的基础上,从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软化”及后现代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了受众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具体举措:了解受众需求而不一味迎合;正确理解后现代的大众化、浅俗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与以往相比,传播途径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极具群众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从单一的体育运动升级为系统化的"文化符号"。随着现代体育赛事不断发展,乒乓球运动"借助"现代传媒的传播优势,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整体化"传播战略推动下,及时报道乒乓新闻,推广乒乓球文化,充分诠释该运动的独特魅力。本文着重分析新闻传媒时代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路径,针对现状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传媒"大竞技体育传播"的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数学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媒体传播内容进行跟踪研究,发现我国传媒大量报道与竞技体育相关的新闻信息,存在着“大竞技体育传播”的倾向。为促进我国媒体体育传播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式下把握好发展方向,本文从竞技体育新闻特征、发展水平及受众、传者的角度对“大竞技体育传播”倾向的成因、产生的影响、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跨文化传播受众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对传播受众进行分类,发现传播受众在语言、社会阶层、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在总结当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体育信息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运用现代传媒理论,分析了互联网在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互联网在历次重大体育信息传播中承担重要角色;网络面临“受众危机”。传媒与传统媒介的协调融合、互补共生等。同时提出了体育信息传播的“网络危机”理论及对策: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介的协调融合、互补共生等。  相似文献   

14.
传播媒介或者传播手段是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将信息送达受众的行为,在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择取不同的媒介所达到的传播效果不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图像资料对比解析法,分析武术雕塑在武术传播中的独特优势,把握雕塑艺术传播的规律及特征,结合武术独特的体育属性及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媒介探寻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些同志误以为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体育教师的作用降低了。例如,有人说: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了,而主要是组织学生学习。也有人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渠道多了,不一定非得从体育课上通过体育教师来传授了。还有人说,过去体育教师之所以别人无法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本分析法,将体育作为传播活动,对体育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符号学分析和阐释学解读。认为体育偶像崇拜是体育的传播效果,其前提是体育是人的动物性本能,受众对偶像进行崇拜是为了满足超越与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偶像的本质是崇拜者群体的首领,偶像崇拜心理主要通过想象产生,作为人类活动,体育偶像崇拜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闻媒体而言,能否实现对主流舆论的强势引导是衡量其影响力高低的核心指标,而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需求。本文从探讨体育受众心理需求的复杂性与接受规律出发,分析了体育受众的三大群体,并勾勒出体育受众的社会角色特征。指出满足受众的需求心理是舆论引导的逻辑起点,着重阐述了要满足受众的接近心理、对比心理、期待心理、求新求趣和求知心理和参与心理需求之特点,在舆论引导的内容和方法所应采取的原则要求;进而提出在把握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遵从心理所应遵循的舆论引导规律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的特征为体育传播平台与通道选择的“多元化”、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模糊化”、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碎片化”.以伦敦奥运会传播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生态主体的定位进行分析发现:电视媒体体育传播的“霸主”地位仍难撼动;广播媒体体育传播拥有时空相对固定的受众;通讯社和平面媒体体育传播的“信源”地位与深度报道特色凸显;网络成为体育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自媒体与移动媒体成为新技术条件下的全新体育传播模式.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的发展方向为:体育传播者应增强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有效呈现数据;受众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理性选择数据;媒体应打造跨媒体整合传播模式,高效集成数据;政府及相关组织应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履行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分析骑士制度的建立发展与骑士培养的教育过程;着重阐述了骑士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体育特征与嬗变,认为骑士制度是连接古代体育与现代体育的中介桥梁,是抗争欧洲宗教灵肉分裂二元对立学说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现代教育技术普遍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是必然趋势。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活动。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定的。3.受众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