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氨基酸与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介绍了近年来氨基酸研究领域中有关运动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及补充氨基酸对运动能力和疲劳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关运动引起动物和人体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增加已有不少报导,很多实验结果说明,剧烈运动使自由基浓度增加,加速了疲劳的形成,限制了运动能力,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中医补益中药具食补调节机能,有助于加速激素和免疫调节,有抗疲劳作用,因此通过补充外源性的抗氧化剂,尤其是中草药就可以减少大强度运动时氧自由基损伤,防止或延缓疲劳的产生,从面提高运动能力。 《清宫丹》原方“长春益寿丹”,为清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运动生理生化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动物实验方法在运动生理生化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是关系到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了解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方面的知识,如何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员负荷及评定运动力竭的标准等,将有助于实现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概述元认知研究的历史、内涵、构成成分,着重对运动元认知进行了界定,并对运动元认知的研究范畴、国内外有关运动元认知研究的现状与分析、运动元认知理论体系构建模型、以及运动元认知实验研究方法的构想进行了合理化地探索,试图为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学和认知运动心理学体系提供可借鉴和可操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6.
疲劳发展过程动物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力竭是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可能维持运动”,但疲劳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的机理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明确阐明,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对人体运动性疲劳进一步研究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客观地判断疲劳发展过程的动物模型,为疲劳机理的进一步探讨创造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肖林鹏 《体育科学》2002,22(4):69-71,102
背向滑步推铅球双脚支撑技术阶段是获得铅球出手初速度的重要环节,以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双脚支撑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右膝与左踝速度是影响铅球运行速度的最重要因素,建立了有关运动环节速度节奏与铅球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铅球速度的评价和预测。建议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应加强双脚支撑阶段,各有关运动环节速度及其运作结构改进方面的训练,并特别重视双脚支撑阶段运动员铅球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运动员能科学、合理使用运动营养补品,更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消除运动疲劳,恢复体能,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就有关运动营养补品申请的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运动营养补品的使用按照“确保前三、覆盖前八”的原则,坚持在医务监督和机能监控下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二、需使用运动营养补品的运动队(运动员),应由负责该运动队的科研人员根据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的身  相似文献   

9.
张林 《体育学刊》2005,12(6):57-59
为了解当前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状况,对骨代谢研究动物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选择模型动物应注意的问题、常用骨代谢实验动物的特点、常用与运动相关骨代谢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1991~1995年期间体育科技期刊上所发表的314篇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进行分类分析,从中探析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即紧密联系运动实践;研究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注重生物学指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力竭运动及慢性心理应激对血尿素氮和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心理应激和力竭运动动物模型,测定慢性心理应激和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的含量及皮质醇的含量,揭示运动及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论:力竭运动使血尿素氮升高,该实验运动模型的建立比较合理。慢性情绪应激基础上的力竭运动会引起皮质醇含量的显著升高,其可能的机理是情绪应激加上力竭运动,比单一的应激引起机体的应激状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线粒体功能改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玲  黄玉山  邓树勋 《体育与科学》2001,22(5):56-58,69
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基本功能,从运动后疲劳状态下,线粒体合成ATP速率和效率改变的角度,探讨了可能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运动中态4呼吸状态出现的原因可能有助于针对线粒体氧利用率降低的现象,找出有效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效率需要准确的运动疲劳状态判断.语音音强特征能够表现运动员的疲劳信息,通过语音信号处理、神经网络建模、灰色关联分析等手段,表明语音音强特征作为运动疲劳判断手段具有可行性.建立了运动疲劳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语音音强数据进行学习和归纳,确定了语音音强特征与运动疲劳状态之间的模式.模型诊断与定性判断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运动疲劳状态判断,音强特征具有较好的判断等级区分度.建议教练员把直觉判断与音强特征结合起来.町以提高对运动疲劳状态判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杏仁体一氧化氮合酶 (NOS)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研究了运动性疲劳对大鼠杏仁体 NOS表达的影响。经 4周大强度游泳训练制成大鼠运动疲劳模型 ,在安静状态下 ,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侧了大鼠杏仁体 NOS活性。结果表明 ,疲劳组大鼠杏仁体 NOS总活性小于对照组 (P<0 .0 5 )。认为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应激可使大鼠杏仁体神经元中的 NOS下调 ,杏仁体NOS神经元参与了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 ,其机理可能与杏仁体神经元对应激反应的心理、行为、内分泌调节以及 NO的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对大鼠房室节显微结构及Bax、Bcl- 2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显微结构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分别采用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AVN组织结构及该区调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有氧训练组AVN组织结构良好,传导细胞较多且界限清晰、结构完整,Bax表达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Bel-2表达则相反,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Bcl-2/Bax比率有氧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运动组。疲劳训练组AVN实质细胞分布稀疏、单位面积下细胞数目减少且有区域化溶解和空泡化现象,Bax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但Bcl-2及Bcl-2/Bax比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影响大鼠AVN传导细胞及该区Bax、Bcl-2的表达,有氧运动能使大鼠AVN传导细胞显示良性变化且抑制传导细胞凋亡。大强度疲劳训练可造成AVN传导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促进AVN传导细胞凋亡,与运动实践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及运动猝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整理与分析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模型制备的注意事项及评价指标,探讨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为过度训练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呼吸链电子传递: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重要限速步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和ATP合成的降低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线粒体膜分子机制之一。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限速步骤,呼吸链电子传递可能与运动过程中线粒休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呼吸链电子传递可能是和长时间运动中线粒磷酸化的重要限速步骤”假说。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对大鼠海马CA3区VEGF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海马CA3区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跑台训练方式建立运动训练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海马CA3区VEGF的表达。结果在海马CA3区内,可以明显观察到神经元间有VEGF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为疲劳运动组>有氧运动组>安静对照组,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强度疲劳运动可促使海马CA3区毛细血管显著性增生,而有氧运动大鼠海马CA3区毛细血管增生则出现下降趋势,推测不同强度运动大鼠海马CA3区VEGF的阳性表达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艾灸对运动员运动时机体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穴位施灸处理,并以服用西洋参组作为对照,观察定量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经过2个月的施灸处理,结果表明,艾灸可以明显降低运动员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CK)的活性,同时使SOD活性保持相对稳定。提示,灸法可以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减轻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20.
朱梅菊  谢振良 《体育科学》2005,25(12):61-64
目的:研究螺旋藻复方有效部位配方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索螺旋藻复方有效部位配方抗疲劳的分子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从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组、螺旋藻复方有效部位配方治疗组SD大鼠的脑组织中抽提总RNA,Cy3、Cy5荧光标记,反转录分别合成cDNA探针后,与含有4096个大鼠基因的BiostarR20S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Genepix4000B扫描仪扫描,GenePixPro3.0软件分析表达信号。结果:螺旋藻复方有效部位配方治疗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8个,其中,已知基因88个,未知基因10个,已知基因中有12个基因上调,76个基因下调。结论:螺旋藻复方有效部位配方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具有多方面的调控作用,从分子水平阐释了螺旋藻复方有效部位配方抗中枢疲劳的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