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态度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重视和加强高师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培养.对推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活动广泛与深入地开展及提高未来教师队伍的健康水平等,都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所持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认识和洞察人们内心世界的窗口,情绪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它能反应一个人内心世界状态和自我修养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到加强和削弱的作用。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对人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喜怒哀乐,对于记忆学习、思维学习和技能学习都有不同的影响。它对人的学习行为有双重作用,既能促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能影响行为,它关系到人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态度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倘若抛开客观条件,那么,行为就是由态度决定的”,“无论任何事,若有强烈的态度,则态度——行为一致性将增加。”为使学校体育能更加有效地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从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众多因素中,选择了运动技术水平这一因素,运用桑斯托拇体育态度量表与社会心理学态度形成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东北三省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再抽样…  相似文献   

4.
“态度是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组成部分”,态度作为体育活动行为的潜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中专学校学生面临毕业后的社会择业,在校期间的体育态度如何也将对其终身参与体育的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民众对发行体育彩票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民众对买体育彩票的动因、发行体育彩票的反应及行为倾向等进行深入研究 ,以分析宁夏民众对发行体育彩票的态度 ,研究宁夏体育彩票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走向 ,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体育彩票管理者制定体育彩票政策、规范体育彩票市场提供科学的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态度测量、自由反应、现场观察和统计学方法对 2 0 0 0年宁夏购买体育彩票的民众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 ,共调查 90 0人 ,完成有效问卷 80 1份 ,回收率为 89%。2 结果与分析2 .1 民众购买体育彩票的动机研究表明 ,民众购买体育彩票的主要动机为发展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7.
所谓职业态度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种心理倾向,它直接影响人的职业行为。本调查通过对我国14个省市,240名高校体育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心理倾向等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皆在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的参考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赞助效果评估为研究对象,对国外体育赞助效果评估方法进行了回顾.以体育赞助商与消费者信息沟通、消费者购买心理行为变化过程为基础,构建对“赞助方案-信息源-信息渠道-消费者认知反应-消费者态度反应-消费者行为反应-赞助商收益变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估的程序化闭链式评估框架,旨在为体育赞助效果评估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师对待职业态度的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职业态度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种心理倾向,它直接影响人的职业行为。笔者通过对全国14个省市47所高校的240名体育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心理倾向等问题的调查发现,对职业持消极态度的体育教师有106人,占调查总数的42.4%。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影响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核心因素是社会偏见。鉴于此,笔者特提出四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师的三种教学风格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色和格调,它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特点的综合表现。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概括起来,可分为严厉权威型、认真民主型和放任随和型三种类型。 学生对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对他人及各种活动作出的定向选择。笔者通过对523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喜欢严厉权威型教师的学生人数为9人,仅占1.7%;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研究,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等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感情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等方面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特点及习惯,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与体育理论,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层抽样、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直接效应;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标准、行为认知和目标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5.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它是表现在人对自己、对周围人和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其中有些特征是与别人相似的,有些特征是个人所独有的;有些特征是积极的,有些特征是消极的。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性格特征交织在_一起构成他所特有的性格。性格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生活历程和整个精神面貌。人们一旦掌握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就能预见他在某种  相似文献   

16.
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考察环境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 2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男生优于女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2)自我效能感是预测中学生身体锻炼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的重要因子,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产生影响。(3)学校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小于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社区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7.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126
以毛荣建(2003)所提出假设(在TPB理论基础上做出改进,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3个变量融入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用来测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为研究理论依托,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分层随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不能影响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态度的各项维度得分的差异性的结果,非锻炼人群也是如此;体育锻炼活动中,决定行为意向的关键变量因素是态度;具有高情感体验、或高认知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锻炼者。路径分析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目标态度、主观标准一方面通过行为态度间接作用体育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对体育行为还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教学从注重学生的情感效应入手,是实现新课标的途径之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调节、强化认知活动,提高活动效率,而且具有形成学生个性及行为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潜在功能。那么怎样有效地发挥情感效应呢?本文按课堂教学的时间序列进行操作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素霞 《体育学刊》2003,10(3):50-51
采用交叉—滞后相关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间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第1次测试的体育态度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行为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第1次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相关系数,第1次测试的体育行为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也小于第1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间没有因果关系,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也没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心理治疗,就是运用心理技法,消除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欲求、情感、思维等)产生的变异及精神障碍的方法。它也被人们称之为精神疗法。可见,心理治疗与运用电子波及药物对人的心理器官——脑予以治疗的物理、化学疗法并不相同。心理治疗主要是运用心理手段,通过治疗者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对被治疗者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和改变被治疗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消除心理障碍,调整个体与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