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要采用修订的"蒙汉"双语文字的《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跨理论模型对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了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1 000名蒙古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了实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锻炼行为有阶段性的特点,基本呈"橄榄球"型的分布特点。在体育锻炼行为上,自我释放和自我管理与5个变化阶段高度相关,意识控制因素与后3个变化阶段高度相关,并在准备阶段出现了影响因素重叠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各心理因素间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司琦 《体育科学》2006,26(8):29-32,58
以引进并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和“阶段变化量表”为基础,以武汉3所高校的2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各阶段转变的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由漠视阶段向条件依存阶段,由条件依存阶段向准备阶段,由行动阶段向维持阶段转变的各心理因素间相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臻  李薇 《体育科研》2014,(3):28-31-52
研究基于行为的阶段变化和锻炼坚持机制行为分析框架心理机制,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现状进行阶段上的描述,并依此展开讨论。通过对整体以及不同锻炼行为阶段上大学生运动承诺等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TTM理论量表在体育锻炼领域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在西方被广泛研究的TTM((the transtheortical model,跨理论模型)理论,将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应用到体育锻炼领域中,以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该量表的翻译和实证性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后的量表结果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经重新整合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4个阶段,这与国外研究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化5个阶段有一定的差异,从中启示今后对于国外的研究量表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到国内的研究项目中,还必须根据现实国情的考究、检验、标准化后才可以达到理想效果,才能科学指导体育锻炼者实施锻炼计划,也有必要进行后续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不同的动态过程,女大学生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在对生态学理论借鉴的基础上,对女大学生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分析女大学生锻炼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新生进行两次"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测量,检验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fical Model,TTM)各问卷在研究我国大学新生锻炼行为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析,以了解大学新生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阶段变化问卷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被试分布在锻炼行为改变的5个阶段上,而且各个阶段上的人数分布不一致;锻炼阶段的不同变化在硎各因素上的得分变化差异显著,且从不同阶段变化时,被试的TIM各因素得分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同侪交往如何促动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形成,通过采用资料研究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首先从行为形成的四个阶段模式和心理变化两方面阐述了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不同心理学要素与各行为阶段之间的关系,得出锻炼认知、锻炼态度与需要、动机对锻炼行为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后从认知、态度与需要三要素入手,剖析同侪交往对提高认知、形成良好的态度及满足需要所采用的不用路径和作用方式,同侪交往通过对这三方面要素的影响最终实现对锻炼行为形成的促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汉市城市居民进行"阶段变化问卷"的测量,以检验TTM各问卷在研究城市居民锻炼行为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析,以了解城市居民锻炼行为阶段并分析相关的心理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阶段变化问卷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被试分布在锻炼行为改变的5个阶段上,而且各个阶段上的人数分布不一致,大多数被试处于不锻炼阶段.不同锻炼阶段者在自我效能、均衡决策和改变过程等心理因素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分析自我效能在个体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作用,以探索体育锻炼情境下跨理论模型的内在结构。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锻炼代价以外,行为变化阶段与模型各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锻炼收益、自我效能与变化阶段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认知过程、行为过程均与变化阶段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1)自我效能在锻炼收益对变化阶段的作用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锻炼收益对变化阶段(R2=0.014)和自我效能(R2=0.017)的预测效应较弱;(2)自我效能在认知过程对变化阶段的作用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行为过程对变化阶段的作用中亦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一般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了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之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体育高考生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实力相当的对手来说,得失往往取决于心理能力的高低上。同时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强调运动项目的技术性和从事运动项目学生的体育能力,忽视了学生体育心理方面的训练,结果出现学生盲目的逆丛,机械的练习,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使压力转变为动力,同时根据近几年山东省体育高考生心理现状分析,提出了体育高考生的日常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以534名在校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式,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调查表和身体自尊量表(PSPP)考察大学新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26,17.48,8.02,9.00和10.88,P值均为0.000)。从均值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各维度的得分都越来越高,到维持阶段达到最高分。多重比较中可以看出,身体自尊水平自我评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维持阶段与准备阶段、意向及前意向阶段。研究表明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行为对自尊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让锻炼者获得良好的心理效益.使茸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传统五禽戏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施加干预,探索保健体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作用。将得分较低的学生选入实验组,进行3个阶段的保健五禽戏干预,测试身体自我指标变化。研究发现,运动特征、身材特征、负面特征变化较显著,说明保健五禽戏可以部分改善大学生身体自我。  相似文献   

15.
潘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98-100,111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关于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概念。在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与身心健康满意感关系的模型。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态度、价值观、认知作用于行为意向,最后提升身心健康满意感。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检验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 ,采用A型性格自测量表对大学生前后两次测试。结果表明 ,大学生中A型行为相当普遍 ,属于A型性格类型的学生较多 ,男生比女生有更严重的A型行为倾向 ;通过太极拳教学可以改善大学生的A型行为倾向 ,太极拳学习和锻炼是一种治疗A型性格的有效方法。太极拳学习和锻炼通过调节生活节奏、释放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打破强化A型行为的恶性循环———“快节奏生活方式→心理压力→A型行为→快节奏生活方式” ,达到治疗A型性格和干预A型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体育游戏具有健身、娱乐和教育的作用,而在健身、娱乐和教育的过程中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内容,作者就在体育游戏中消除或减缓大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大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体育游戏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为体育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理承受能力,对人们尤其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女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一些问题会心绪不宁、思维混乱、内心痛苦甚至酿成心理危机,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离家出走等),而当这种心理冲突持续下去时,还会引起个体人格和“行为偏异”或者诱发心理疾病.通过有目的的体育锻炼,能缓解心理压力,摆脱挫折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