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运动训练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基于网球运动员李娜单飞成功为例,结合当前中国"举国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论述适合现代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之路,为加快推进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改革的核心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国家的集权管理,逐步强化社会化管理,并努力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本文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发展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逐步向以社会化为主的"混合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过渡 我国举国体制不是简单的取消,而是逐步发展和完善,新一轮的举国体制由国家投入为主的现行体制与社会化体制结合,逐步向以社会化投入为主的“混合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过渡。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的体育强国之道,建议: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提高竞技体育队伍文化素质;树立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关系;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竞技回归教育 完善举国体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潘前  陈伟霖  陈榕 《体育学刊》2004,11(2):18-20
我国竞技体育运用举国体制,在世界体坛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这种举国体制存在“体教分离”的弊端,因而产生了人、财资源浪费,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以及两个战略的实施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顺应世界体育发展潮流,以竞技回归教育的方式来完善举国体制。讨论了新举国体制的使命、特征、模式与实质,并且对竞技回归教育的条件与前景作了论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关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为主体,以整合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为手段,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目标一致、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效率优先、利益兼顾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能简单地用举国体制来替代体育体制。竞技体育是公益事业,属于公共事务,必须由政府来办。举国体制因为符合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有效。我国现阶段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体制发展竞技体育是正常的、理性的。改革举国体制和坚持举国体制存在目标一致、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4月22日下午,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梁晓龙副司长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举国体制——中国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的专题讲座。粱副司长的报告从举国体制的基本概念、曾经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形成的简要历史沿革、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和发展现状、基本内容体系、实施举国体制的客观依据、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等九个方面深刻论述了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成功之路的缘由。讲座主题突出,语言朴实易懂,博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还能坚持多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谢韬与塞尼特的学术观点引出对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讨论,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建国初期特殊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对振兴竞技体育起到过极大作用。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质疑"举国体制"存在的合理性,其弊端是制约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甚至成为制约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瓶颈。最后总结出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符合国家国情和社会的发展形势,当体制无法再创造应有的价值和效益时,多元体系的构建与共存成为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李俊逸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5-195,197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对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体教融合"的今天,探究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据此,本研究分别从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3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促进我国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WOT模型,对比分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温州模式"、"清华模式"、"丁俊晖模式"四种培养模式的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和Threat(挑战)。在评价"温州模式"、"清华模式"、"丁俊晖模式"、"举国体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通过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基本概念的梳理。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成绩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阶段,并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计划经济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沈莉 《体育世界》2010,(6):97-98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得益于"举国体制",但在新时期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议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的训练、竞赛、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为健全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福军 《冰雪运动》2008,30(1):59-62
为保证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调研等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现状和差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了继续深化"举国体制",实施和推进"北冰南展";认真研究、论证合理的项目布局,巩固并扩大优势;重视和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优化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即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由"举国体制"向"院校化"的转变。然而,在两种管理体制相互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随之附带的问题。从系统论角度对这种制度交替时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控制论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做以优化与控制,即"举国体制"与"院校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竞技体育长期独立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当前我国社会的结构、观念正悄然同圆际接轨的转型背景下,本文将通过解读“重庆太坪中学女足夺冠事件”来分析评价我国竞技体育的转型,结果表明: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最然发展迅猛,然而其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却没有同步和谐发展。竞技体育转型须转变传统举国体制观念、建立广泛群众基础的业余体育同时推动竞技体育重回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已不仅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指出,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制度,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有机分离,有利于坚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根本制度,完善其具体制度;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理论资源、理论基点、价值目标以及动力等问题形成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利益分析方法,对举国体制之下竞技体育价值主体的利益进行分析,认为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客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主体的利益诉求,未来的体育体制改革将会在政府推动下向满足主体利益的方向发展,即市场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期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六十年辉煌历史进行了研究。为了全面、清晰地展示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脉络,将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划分为两大分期六个阶段,并阐述了不同历史分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举省体制"为"举国体制"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等方面体现了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格局产生的历史性影响,旨在为辽宁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