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武术的整个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早期武术是一门生存自卫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武技没有本质区别;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魏晋至隋唐时期,武术具有显著的宗教、艺术等文化特征;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经过近代、现代尤其是当代人的提炼,武术成为了竞技体育,在极大推动武术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逐渐脱离了本质,脱离了文化,脱离了大众。当今,武术应返回民间,更好地汲取营养,以图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以体育为载体,承载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武术的产业化就不可能脱离武术的文化意义,而仅谈武术运动的产业化。从武术文化的角度研究产业化,全方位分析现状,为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寻找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杨顺超  孙斌 《精武》2012,(16):67-68,70
学收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看重要作用。而武术作为中国特色的运动文化形式区别于众多的西方体育竞技项目。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情况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南京市8所211学校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常华 《体育与科学》2011,32(6):115-117
通过对武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进行分析,认为:武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是导致武术由"博大精深"向"薄小俗浅"方向蜕变的关键因素;失去传统文化内涵的武术教育必将走向"薄小俗浅"的困境;强化武术传承过程中的文化载体作用是消解困境关键;强化武术文化教育功能,是实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提升武术文化教育地位,是当代武术教育发展中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武术作为一种内外兼修的竞技活动、行之有效的养生健身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要为体育强国建设、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注重内涵建设,探讨制定武术标准;保持个性特色,不要削足适履;政府、民间结合,竞技、传统并重;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构建武...  相似文献   

6.
杨红光 《体育科技》2013,34(4):22-24
武术作为一种内外兼修的竞技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养生健身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要为体育强国建设、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注重内涵建设,探讨制定武术标准;保持个性特色,不要削足适履;政府、民间结合,竞技、传统并重;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构建武术理论体系;塑造标志形象,进行品牌营销;广开传播渠道,提升国际知名度;开发武术产业,打牢经济基础等;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倾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武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田野考察法,从体育人类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客家武术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客家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及文化传统,武术与舞狮、宗教信仰等民俗文艺的结合,使客家武术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并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客家武术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起到的助推作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武术应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的难得发展机遇,以内容的多样性为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武术文化发展的宗旨,发挥武术"点到为止"的文化品格;建立新时代武术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通过全民武术普及,深度贯彻"全民健康"的价值追求;通过武术文化身体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武术文化在国内电视媒体传播中的"魅力"与"暴力",解析武术在电视媒体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利与弊;探析武术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武术无形资产的传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武术传播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应回归到武术自身的文化中来。电视媒体是武术传播的主要纽带;武术不是靠"打"传播发展的,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打动人心;搭建"传统与传承武台",彰显武术顽强生命力;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对社会具有很强的塑造力,对世人形成特有的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武术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笔者从中原武术文化的发展轨迹、中原武术文化的神奇魅力、中原武术文化的精神特征、中原武术文化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本质和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文化的“原点”是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载体”;把武术动作运动下去是传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正发生着转型,而民间武术传承人作为传承中国武术的重要载体及文化内核也将在文化转型的背景下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因此,从当代文化转型背景下去探讨和保护武术传承人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传承人在当代文化转型背景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定位缺失、资金匮乏、文化空巢、孤芳自赏等,是制约武术传承人传习和延续中国武术文化的关键,只有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才是对武术传承人真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多维文化视角下的大众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代化语境中多维文化视角下的大众武术。认为:大众武术是一种生态休闲文化,它关注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精神生态;大众武术是一种流行文化,它深受人们喜欢,促进武术的传播推广;大众武术是一种大众文化,它实现了参与者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使普通大众真正成为武术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梅山武术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改变,其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从生活、宗教、技击等方面进行调查探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呈现出套路生活化、器械生活化、功能生活化的特点,在现代化过程中又呈现出新的内涵,如健身、教育、经济内涵;研究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主要为揭开梅山武术文化的本质特征,剖析梅山武术文化的独特之处,为今后相关学者研究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特质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人才培养为视角,通过SWOT理论中四个维度的分析,指明了武术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殊作用、外部环境与自身不足、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旨在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校园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研究结果认为,校园武术文化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能够激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们的人格养成;校园武术文化的构建要克服内容的庞杂性和理论研究滞后等劣势,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从高度的民族责任感、道德品质、人格塑造等方面,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6.
武术的发展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的浸润之中。历史让人们的经验不断积累,作为人们创造的一种技能,武术也随之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酝酿出武术独特的前进目标:技术上的得意忘象,心灵上的宁静祥和。武术文化的核心层面是"天人合一"。在制度层面,作为追求天人合一的各种努力,武术的文化表达为:崇德尚礼、刚健无执、强身御侮、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7.
武术国际化进程中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是一种来自传统的身体文化形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使其"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在全球化的今天,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成为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论述武术文化对于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而得出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成为当今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理性选择与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侠"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国武术中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与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武术能够培养人们的侠义精神。尤其在侠义精神缺失的当下社会中,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弘扬武术文化中新时代的侠义精神,能够为当今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孕育的中原武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文章以河南武术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文化为视角,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对中原武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中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原地域的特定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习武风尚的作用密切相关:中原武术文化的主体性、兼容性、辐射性和创新性构成了中原武术文化最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新形势下的河南武术文化,以新的产业形式为中原的崛起代表的客体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