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课外体育活动是全校性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能使学生复习、巩固体育课的内容,学会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术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然而,从目前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2.
小学体育学科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增强体质,加强纪律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和勇敢顽强的精神。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当体育教学任务确定之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高等教育,应是立足现实社会,着眼终身,强调发展的终身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应通过体育课使学生掌握自我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及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现行高校体育课是否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是否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自觉地运用掌握的技术与技能去活跃课余生活,提高锻炼身体的实效,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此,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学校体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体育课是学校体育中锻炼身体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何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和做法。一、体育教师的教态和精神面貌,对学生要有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有健康的体魄,有朝气,精神饱满,满腔热情,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装。上课  相似文献   

5.
沈豪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76-176,178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各中职学校也想出各种办法,出台各种措施,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此来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的学校更是推出了跑步打卡等软件。而体育课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增强体质的主阵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相应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当前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怪圈,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太格式化,形式太僵化密切相关。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青少年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也要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智力,使青少年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15,(6):43-44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是实现学校体育终极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搞好现阶段的课外体育活动就必须对其改革。在分析了当前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后,积极听取学生的心声,借鉴先进经验,转变旧的课外体育观念,将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即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多安排学生们喜爱的运动项目,把课外体育活动搞活,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以便最终达到学校体育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学校体育课分为室内课程与室外课程2部分。以四年级为例:《体育与健康》一书中提到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知识占7%;基本身体活动占22%;体操类活动占21%;球类活动占21%;武术占12%;民族民间体育占5%;选用教材占6%;机动课程占6%。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发展体能练习是要结合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这说明学校体育课是让学生以掌握运动技能,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一种新型的体育课形式正在日趋形成,由传统的单一普通体育课授课形式逐渐被专项体育课授课形式所取代。体育专项课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朱林源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15-116,118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补充、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手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成为一种教育制度,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在的学校体育现状引人深思,相比体育成绩,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更重视升学率,久而久之,学生在体育活动和锻炼这方面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如何解决此问题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课余体育锻炼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笔者对聊城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改革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和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而体育课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从小学一年级起,到大学二年级为止,在校学生每周都要上两节体育课。粉碎“四人帮”之前,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无从谈起;目前党的教育方针又重新得到了贯彻,正常的教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是各级各类学校必修的身体教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保证学校体育实施的基本措施。因此,要搞好学校体育工作,首先应该重视体育课教学。体育课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课堂上,教师既要讲解,又要动作示范和组织适当的练习形式,还要让学生通过思维和身体活动的紧密结合,去领会动作要领,掌握运动技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制订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上好。体育课要建立考核制度……”。如何才能使体育课的考核与评分更合理呢?这是直接影响学生上体育课和坚持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为了有效地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学校体育、卫生《暂行规定》,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把体育例入学生毕业、升学就业“三育”标准之一。教育部体育司于83年2月草拟的《关于学生毕业、升学、就业体育标准规定》(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然而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中总会发生伤害事故,如何正确处理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减少、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又红又专的中等学校教师。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要负责班主任工作或团的工作乃至学校领导工作,或多或少地都要负责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基于这种情况,高等师范学校体育课的任务,除与其他高等学校体育课一样,要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体育作为“五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改革体育课教学中不适应这一形势要求的部分,就显得更为迫切。我校八六级教学组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是学生一生中较系统地学习体育的后期阶段,要让学生们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习惯以至在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后,仍能从事身体锻炼,以强健的体魄完成党和人民交托的重任。为达此目的,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改变过多地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初中体育教学特点的必要性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提出: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和掌握“三基”;进行思想教育。完成这三项基本任务,就要认真研究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体育教研组对东城区24所中学的初中体育课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目前我区各校初中体育课已基本走上正轨,完全改变了过去一度出现的“一个哨,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和“老师喜欢什么教什么,擅长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各校认真执  相似文献   

18.
谈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成都水力发电学校薛瑜一、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比体育课灵活机动得多,但由于项目多、人多、场地使用大等情况,其组织工作要比体育课复杂得多。因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体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地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即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学校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必须贯彻始终。而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极其丰富的,形式内容是多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性质,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幼师体育课不同于普通学校的体育课,幼师体育课既有学生自己学习锻炼身体的任务,又有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幼师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