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玛丽亚.吉塞勒娃(Maria Kiseleva)3枚奥运金牌得主2000年(2枚),2004年1枚(俄罗斯)我非常确定俄罗斯队能得两枚金牌。这不仅是因为这几年俄罗斯队在花样游泳方面的领先地位,而是因为我看了她们去年上海世界锦标赛、四月份的伦敦奥运预选赛和她们为了奥运会的训练。这一切让我意识到俄罗斯队是在和自己竞争。我也期待中国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我并没有指望她们在伦敦真的获胜。我们应当感激中国队,中国队对我们来说一种压力,和她们的竞争激励我们的队员更加努  相似文献   

2.
林泉 《游泳》2001,(5):12-15
自从1997年以来 ,在花样游泳项目上 ,俄罗斯一直占据霸主地位。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她们可谓独领风骚 ,可以预见 ,她们有实力打破北美国家在这个项目上的优势 ,为自己赢得第一枚奥运会双人花样游泳金牌。自从花样游泳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加拿大和美国就包揽了所有的金、银牌。然而这一次 ,她们被挤出了领奖台 ,只获得了第四名和第五名。日本队自从1984年以来 ,每一届奥运会她们都有一枚铜牌进账 ,而这一次在悉尼奥运会上她们赢得银牌。法国队获得第三名。美国队的双人项目运动员考兹洛娃和米道夫是第一…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20,(6):51-53
在新时代,我们应发扬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凸显我国的优势项目,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传承女排精神,提高武术影响力。要进一步在运动队中弘扬优秀体育文化,为备战决胜十四运积蓄思想力量,打造武术项目文化,将中国女排精神与武术项目文化交汇结合,把"德""义""志""技"融会贯通于武术项目文化,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奥林匹克理想提供了一种佐证,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的完整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和谐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子足球队荣获了奥运会的银牌,为中国足球捧回了历史上最重的一块奖牌,实现了中国足球的又一次突破,体现了女足姑娘们超越自我、向极限挑战的精神。 尽管最后的决赛,中国女足惜败东道主美国队,但她们在场上的作风和球技,仍让我们对她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七运会结束了,北京花样游泳队的老队员陶虹放电影导演相中,拍完片她将到大学去深造;任娜去澳大利亚与父母团聚……人虽要走了,但她们怎能忘记北京花样游泳队这10年来的艰难历程;怎能忘记领队、教练们为她们尽快成长所付出的超常代价;怎能忘记当她们以180.352分夺得七运会冠军时,队员们的泪水、粉妆、口红统统都印在了教练的幸福的脸庞上……临危受命  相似文献   

7.
程成 《体育世界》2013,(6):45-46
乒乓球精神文化既不单纯是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也不单纯是工业社会的精神文化,它应当是充分吸收了东西方各国乒乓球精神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国球精神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精神文化;乒乓外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文化;国球精神文化是以展现个性与塑造人格精神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武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灵魂,中华传统武术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载体。传统武术以其一种文化形态的特殊本质。体现了一般意义上的、共通的、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论文运厨史献资料法对民族精神、武术文化的内涵以及武术文化中体现的民族基本精神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重视人格、强调崇德,推崇仁爱、强调宽容等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在苏联体育报刊上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花样游泳是体育运动还是一种艺术?全苏花样游泳协会主席,人民艺术家,芭蕾舞女演员玛伊娅·普莉谢茨卡娅的发言相当明确地指出:“照我们看来,这种运动表演的本身就体现了它是和艺术紧密结合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它是体操和技巧运动,另一方面则是舞蹈和芭蕾舞的舞谱同不寻常的自然现象——水的巧妙结合。”国际奥委会会议通过的关于把花样游泳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决定已无庸置疑。今天,当莫斯科、第比利斯、基辅、列宁格勒、塔什干和其他城市有几千名姑娘在从事花样游泳训练时,真是使人难以相信,这种令人心醉的运动形式要赢得人们的赞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之所以被世人所称誉,就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而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宝贵民族精神的中华武术必将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剖析武术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厚德载物、崇德重义、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文化精神,阐述了武术文化在历史与现实中对培育民族精神的价值,使每个武术工作者真正明确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并在教学中把武术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政治性特征,使得古代体育伦理思想中处处蕴含“求善”、“求治”的意蕴,体现了儒家“仁爱”、“礼治”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和合中庸,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尊德重礼,德礼并举的伦理规范;立德事功——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等。对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探究,旨在深刻理解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文化精邃,从而更好地把握体育伦理思想的时代特征,实现体育伦理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带着骄傲和恐惧观看俄罗斯国家花样游泳队的表演。坦白说,我知道她们是最好的,当然不仅仅只有俄罗斯人这样认为。多年以来,不管是双人项目还单人项目,我都确信她们是所向无敌的。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她们从没有丢掉过一块奥运会金牌,可谓成绩卓越。我可以很容易理解不停地获胜对许多人来说,都很容易感到厌倦或是被激怒。或许国际泳联和许多国家队感到有些被冒犯——在多年的训练以  相似文献   

14.
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之所以被世人所称誉,就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而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和宝贵民族精神的中华武术必将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北京花样游泳队,是由待业青年、教师、干部、职工等六人临时组成。为迎接全国比赛,她们在时间紧迫、设备不足的条件下,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坚持从严、从难训练,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经过短短四十天的集训,她们在全国首届花样游泳总共三个项目的比赛中,夺得了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北京奥运精神永恒。如何将奥运精神深入校园,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与大学文化结合。更是后奥运精神的发挥与体现。即便2008京奥运已成过去,但奥运精神将在大学校园落地开花结果,将它延续。  相似文献   

17.
《游泳》2006,(5):4-4
9月14—17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十一届花样游泳世界杯上,以22人参赛的中国队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取得了双人和集体两个项目的第五名,这一成绩使我花样游泳项目由原世界排名第六上升到第五位,更主要的,它反映了我花样游泳水平正在不断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样游泳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总体上说是极具耐心的。太多的坚韧,当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在1984年该项目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的同时,引进了花样游泳这个项目,吸引了众多的年轻女孩们。并很快得到了官方的支持,随后第一支国家队出现在了国际赛场上。一九九一年在澳大利亚佩斯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中国队在集体和双人项目上均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从此以后,这个位置仿佛就粘住了这支亚洲队伍。实际上,分析中国花样游泳的发展过程,进步也时常会在比赛中有所体现,但是中国队徘徊不前上不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足球的振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而中国足球运动项目文化的修正与重塑又是中国足球振兴的关键。从足球文化出发,剖析长期以来中国足球存在的痼疾,并对契约精神的异化与重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中国足球振兴的契约精神异化主要体现在自由精神、平等结构以及主体意识方面;中国足球振兴的契约精神重构需要宣扬正面行为,惩戒异化行为,鼓励多方联动,以此提升契约精神的认知度,树立契约精神的威信力,增强契约精神的统摄力,为中国足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张冬梅  何成 《新体育》2004,(3):18-19
俞丽说自己与花样游泳天生有缘。作为20世纪80年代正规引进这一项目的第一代“花游人”,她的大半辈子都是伴随着中国的花样游泳运动一起度过,成长的,也由此见证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次”。 1982年6月中旬,在日本大阪,俞丽第一次看到了花样游泳这个被称做“水中芭蕾”和“艺术游泳”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