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前,笔者拜读了《中华武术》2005年第7期刊登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加强武术科研,促进武术发展》两篇文章,使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瑰宝发展的希望。在传统武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弘扬和培养学生们的民族精神。如果远离了民族精神,武术习练得再好也只能被称为“武夫”。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深化开放的背景下,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内容之一也被以各种方式在海外传播开来,与时俱进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文化自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认为:随着中华武术在海外传播的不断拓展,彰显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体育自信与虚怀若谷的学习精神等价值,对中华武术的扬弃、传承与创新等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武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涵盖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和文化精神,产生着巨大的文化价值。然而面对传统体育项目在全球化热浪中逐渐“边缘化”的现状,文章认为重视传统武术的教育,是传统武术文化永葆常青的重要保证,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是"人文奥运"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文化重视“武德”,讲求文武兼修、修心养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优秀文化是“人文奥运”基本含义之一。本文主要从“人文奥运”体现优秀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文化的起源、发展、理念及其与奥运会历史文化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作为人文奥运的资源何以可能,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借助2008北京奥运时机使之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韩冰 《体育世界》2011,(3):11-12
中国武术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教学中传播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武德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从而加快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武术礼仪教育的产生和武术的发生发展是相适应的,其主要的文化精神也与儒家礼文化的主旨相一致。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对中华传统武术礼仪形成的文化因素、基本内容及其实践效果进行论述,意在探讨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确的在于培养习武者具有崇高的武德精神。  相似文献   

6.
弘扬武术文化需要依靠教育的渗透,要从娃娃抓起,世代学习。因而武术教育是中华武术之树常青的重要保证,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武术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文章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几点加强其在高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现在武术成为体育课的必学内容,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教师等多方面原因,现行武术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简单实用、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弥补现有武术教材单一、枯燥、难记难练等不足,对弘扬民族文化、武术精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从学生、教师等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传统武术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通过简化、改编使其更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从多方面开发传统武术的人力资源,促进传统武术走进课堂,推动武术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门派众多、源远流长、是竞技武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与竞技武术不可分割;传统武术将抽象的民族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然而由于传统武术缺乏规范性.致使许多优秀拳种都未能以全貌展示给世人.本文在研究传统武术起源、特点、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规范化、体系化,以便更好地将我国众多流派的优秀拳种推向世界,使武术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增进国际友谊。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将进一步促进竞技武术的合理发展。武术的多样化功能伴随着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7年12月17日,首届武英国际武术文化论坛在珠海市体育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弘扬武英精神,以武会友,以武论道为宗旨,坚持“弘扬武术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理念,全方位打造高端、高水平、规范的精品论坛,助力武术申奥。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信仰就是中国人对传统武术技艺、文化的实践以及精神追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学研究方法等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信仰内容、消解过程、危机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研究认为:中华武术是构成中国人身体领域中的信仰,这一信仰在近一个世纪里渐渐出现了危机,信仰的危机才是中华武术发展没落的根源。结论认为:要拯救传统武术,必先拯救传统武术的信仰,即恢复民众对传统武术的珍爱。无疑,对中华武术的文化自尊、自信是恢复信仰的思想认知前提;重新找回没落的传统武术技击之道是恢复信仰的核心任务;潜心务实、拒绝虚假繁荣,回归传统武术本然才是传统武术人文精神重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11.
国家精神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精神形象构筑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构建上。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载体,其具有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身体运动文化符号为筑牢我国和平自强民族精神和塑造国民修身健体之美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传统武术服务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要抓住这些着力点,加强实践建设:一方面要强化传统武术实战运动的创新性开展,加强传统武术的功法性能激活建设和传统武术的技击对抗建设,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尚武精神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传统武术校园化教育为手段,加强尚武伦理教育,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国民人格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许多的灿烂文化,有些民族文化已被国人给遗忘,有些民族文化已超越民族的界限,被其他民族发扬光大.作为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武术,却能长久不衰的屹立于中华历史几千年,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提及武术,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其外在形式,而往往忽略其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以兵家、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髓为背景,挖掘传统武术的魅力,从而了解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以尽中华儿女微薄之力,同时希望中国的传统武术家能够引领我们的民族传统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1.以中国传统文化带动武术健身市场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首先就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我国的传统武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始终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际关系日益淡薄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从中国传统武术中领略到中国传统的“和谐”精神同“天人合一”的境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的武林英雄、妙趣横生的动作名称,这些文化性极强的内容都可以极大地引起人们学习武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间文化、思想交流、交往的一种手段。武术翻译是使中华传统武术走向世界,向世界宣传报道、介绍武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必然有效手段。文章探讨了几种翻译方法与技巧,并提出武术术语这一特殊文化翻译遵循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思想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术教学要树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树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理念、树立"武术文化传承与技能传授并重"的理念、树立"尚武崇德"的理念、树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大力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视角下探索和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以山西形意拳为例的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如何将武术文化进行营销。文章在对形意拳发展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突出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用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于野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29+40-29
武术素养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是传统武术的精髓所在.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发扬自强不息的武德品质有利于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就新视域下的中华传统武术素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1.竞技武术套路的世界性推广较之传统武术更具优势 (1)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要求向“高、难、美、新”方向发展,较之传统武术更易于走向世界; (2)竞技武术套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促使武术的文化精神成为武术发展航向的引领者,重点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精神。指出: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竞争"。只有将两种精神结合,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导,以"竞争"精神为辅助,才能解决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武术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武术日渐流失的今天,本文从武术文化整体传承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由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继承武术的新思路。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当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