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无从动。否则,定会被动失势。  相似文献   

2.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3.
陈雄 《武当》2011,(5):13
太极拳谚所云"手进三分,腿进七分",一语道破行步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太极步与腰胯、中定关系极为密切,若不练好腰腿功夫,则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制约拳艺水平。在此,以右弓步为例,简述太极步的练法:  相似文献   

4.
赵继锋 《精武》2006,(8):43-43
拳谚中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之说,并非单指实际运用时凭腿法击人制胜,亦指运用灵活步法与敌周旋,以求制人而不制于人。走步作为大成拳七步功法中一个独立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摩擦步又是大成拳其它  相似文献   

5.
经典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由此可见,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杨式太极拳先师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练习谈"说"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走步的脚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曲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6.
高翔 《精武》2003,(4):47-51
太极秘拳小战法,拳势小巧是短打。未学打人先学防,走步躲避带招架。小战拳是太祖入门的拳法,要求习者掌握短功、劲横力及步法、肘膝法和招架法。小战拳短促突击,架势紧凑、桩步稳固,动形较小,节奏分明。  相似文献   

7.
八卦太极拳     
旧时武林中,曾传有八卦转圈、太极画圆、形意点“点”的歌谣,也有的称之为八卦步、太极腰、形意“拳”。这几句老话,可谓高度概括了八卦、太极、形意三门内家拳种的基本特色及其各自的优长。 然而,号称上三门的八卦、太极、形意拳,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都不可能是至善至美完美无缺的。相比之下,无疑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论身法、步法之灵活性,太极、形意皆不如八卦;论腰  相似文献   

8.
王炳生  崔晓梅 《武当》2005,(10):6-10
武当太极十三杆是九宫太极门中长兵器的一种。古代亦称大杆子或大杆。据何良臣《阵记》载:“马字枪,沙家杆子,李家短枪,各尽其妙”。该杆长约3米,把粗约五厘米,白腊棍制成。双手阴阳握杆为主,左右互换握法使其招术。杆法套路有抖、劈、崩、推、拨、戳、挑、格、缠、圈、滑、滞、云等动作变化组成。运用太极的身法、步法,以腰发力,力达杆身。以太极腰、八卦步、大抖杆为基本功。用于贯通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常用低冲击基本步法及演变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步法是组成健美操练习动作的原始素材,看似千变万化的练习动作实际上可以进行整理分类。根据动作完成过程中人体相对与地面的作用力不同,所有的步法可以归纳为两类:低冲击力步法动作与高冲击力步法动作。教师在编排动作时,可以在基本步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包括上肢动作变化、动作方向变化、步法间连接顺序的变化等,从而创新成为若干个新颖的练习动作或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组合练习。本讲介绍目前健美操练习最常用的低冲击力基本步法。踏步走步一字步V字步漫步移重心点步后屈腿并步下肢着地时,膝踝关节有弹性地缓冲。同上前后都要有并腿…  相似文献   

10.
陈雄 《武当》2014,(9):16-18
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总体来说,就是将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太极步及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尾闾下坠、落胯(沉胯)、坐胯、转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达到式式身正安舒,动作虚实分明,势势松活沉稳。太极拳手上的动作相对来说容易看清楚,容易看明白。太极功夫不在手上,而在丹田和腰腿。习练太极拳,其肩、腰、胯的运动既难以看出来,又不好练,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腾空步运动员起跳离地后,在腾空开始的前一阶段保持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姿势。即:摆动腿大腿保持高抬,小腿自然下垂,踏跳腿放松,膝关节微屈留在体后、上体正直稳定,两臂保持踏跳结束时的姿势(图5)。腾空步的时间长短和向前移动的距离因采用的空中姿势不同而异。一般是蹲踞式腾空步时间和距离最长,走步式次之,挺身式最短。  相似文献   

12.
看过竞走比赛的人,很容易看出竞走跟普通走步是不一样的。但是若让你说出他们之间细致的具体区别,恐怕就不一定都能说清的了。现在我们就把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加以分析。一般来说,竞走的步子大(一步大约能跨1-1.5米左右)、频率快(约四分之一秒走一步);脚着地一刹那,膝盖不得弯屈,特别是支撑腿在垂直部位时必须伸直。两臂大约屈成90°角前后摆动。而普通走步的步子小(普通成年人的步幅大约是75-80厘米)、频率慢(约半秒走一步),两腿自然弯屈、两臂自然下垂地摆动。另外,在竞走时,运动员为了加长步幅,加快频率和使动作轻…  相似文献   

13.
走步式跳远是急行跳远中的一种形式,是起跳完成腾空步动作以后,摆动腿以髋为轴开始下压,并向后摆动,同时起跳腿屈膝,大腿向前摆动,随即向前伸小腿,形成空中换步动作。由于走步式动作比较自然,容易维持腾空时的身体平衡,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跳法,但由于功作比较复杂,因此在走步式跳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一、陈式太极十三杆简介陈式太极十三杆,又称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名“十三杆”。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威力无穷。它以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独具特点,是陈式太极器械中的佼佼者。练此杆,必须有雄厚的拳术基础。练时要求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因此,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15.
助跑踏跳:固定姿势和步数,逐渐加速轻而稳。 倒二步大重心降,最后一步放脚快。 跳腿积极脚上板,重心迅速朝前移。 跳腿先屈髓膝躁,离板瞬间蹬伸直。空中动作 (蹲踞式) 跨步飞跃体正直,后腿前摆并前腿。 两腿上提靠近胸,落地挥臂伸小腿。 (挺身式) 摆腿下放靠后腿,臀部前移髓展开。 挥臂挺身及时做,收腹举腿臂后摆。 (走步式) 起跳结束放摆腿,跳腿屈膝向前迈。 空中走步两步半,臂腿配合后绕环。 动作自然而连贯,平稳落地勿后倒。助跑起跳:固定姿势加速跑,步幅轻稳重心高。 跳脚低抬放上板,臂腿配合离板快。第一跳:跨步腾空体正直,平衡换步不…  相似文献   

16.
张绍义 《武当》2012,(1):18
内家拳有"形意拳、八卦腿、太极腰"之说。此说高度概括了内家三门各自的武术精华。可是习练太极者并非都会用腰,关键在于每个人练功是否得法。练太极拳如何用腰,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颇有难度,需要明师言传身教,待把动作练熟后,仔细地琢磨体悟。现从杨式太极拳中选取几式为例,谈一谈本人练拳用腰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10):22-24
(接上期)七、关于上下相随原文:“上下相随者,即太极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动,如是方可为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矣。” 讲解:“神领,眼到,手到,足到,身到。”这就把上下相随具体化了,形象化了。走架时,每一个动作都要“一领四到”,协调完整。即《拳经》上说的“一动无有不动”。推手时更要做到“一领四到”,才能有粘黏连随,不丢不顶的圆活之趣。  相似文献   

18.
武术基本功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腿功、腰功、臂功、桩功等等,在教学中结合武术动作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基本功的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基础阶段主要以基本手法、手型、步型、步法等内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7,(1):I0006-I0017
孙式太极拳十六式套路主要包括两种步型、两种手型、两种步法、一种腿步。  相似文献   

20.
八门五步是“太极十三式”的组成部分,有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援助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字是八种手法,后五字是五种步法,俗称八门五步、八卦五行、太极精华和太极十三式,都是指这十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