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伴随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的落幕,冬奥会已正式进入北京2022冬奥会周期。因此继2008北京奥林匹克教育之后,奥林匹克教育已第二次在中国全面开启。但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的开展与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存在诸多不同,其中最凸显的不同是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战略性变革的背景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走向。本文对当前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理念、主题和路径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朱玲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28-129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中国的古老文明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撰写新的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将由于奥林匹克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而更有生气.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文化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传统之间,有着明确的内在联系。研究道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相通性可为中国传统道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可挖掘中国传统道文化中适合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发展的文化,为东西方文化跨文化的交流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冬奥会诞生于1924年,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组成部分的冬奥会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贯彻奥林匹克宗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开展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历史较短,参与研究的人数不多。为适应冬季奥林匹克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历届冬奥会有关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力求揭示冬奥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其发展的趋势,并为制定我国冬奥会运动项目发展计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让中国文化注入奥运精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在蒸蒸日上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严重问题有限资源与无限超越的矛盾,奥运理想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参与主体不同利益冲突的矛盾。这些来自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和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在奥林匹克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很难自我修复。这就为中国文化精神进入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巨大的用武空间。中国文化精神可以为修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观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可以为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可以为整合奥林匹克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提供新的方法;用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阐释奥林匹克理想,指导奥林匹克实践,处理奥林匹克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补充奥林匹克主义,完善奥林匹克理论,创建更符合人本价值的奥运运作新模式,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评《奥林匹克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拿到由李卞婴先生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的《奥林匹克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后,反复阅读,感悟良多。《新论》从希腊文明和东西方文明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这一视角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发生、发展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脉络,这对于准确把握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促进东西方体育的融合、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和大众化有重要意义。《新论》不仅从宏观的视角,用文化学的眼光俯瞰了奥林匹克文明,而且从微观上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7.
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性文件《奥林匹克2020议程》(以下简称《2020议程》)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以《2020议程》文本词汇为基础数据,以《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奥林匹克2020议程:改革推进计划》等系列文件为参考,在确定《2020议程》改革理念的题域及筛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词频统计法统计了可持续性、遗产、参与、合作等关键词,依此归纳了5条具有代表性的改革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文化教育理念、降低成本理念、协同合作理念。《2020议程》改革理念对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要求与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现实,北京冬奥会筹办应持续推进遗产传承与生态文明,着重关注运动员发展与全民共建,稳步建构奥林匹克文化的全媒体传播,践行公平与效率的筹办原则,变革协同治理与开拓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8.
李蒲玲 《体育世界》2009,(11):89-90
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从教育的角度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理念对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培养民主、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对奥林匹克教育理解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奥运后我们应该继续从事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保证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扎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学理论入手,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西方文化特性,并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转型作了进一步剖析,使我们在当前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中有的放矢、辩证和更客观地对待西方体育文化,推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共荣与发展.对奥林匹克西方文化个性的研究和当代文化转型新的认识,对实现"人文奥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研究在中国已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体育与科学》杂志率先发起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研究,并倡导在中国建立奥林匹克学,成立奥林匹克学会或研究会,组织体育理论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全面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文化的研究,为中国体育理论“冲出亚洲,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4年青奥会促进南京文明城市建设的契合点及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奥会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青奥会与文明城市建设共成长;促进了青奥核心价值与文明城市核心价值的高度融合;青奥文化与教育计划提升南京城市文化等是青奥会与文明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契合点。建议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形成体育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理念,借助青奥会加强城市品牌营销推广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注重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了法国巴黎百年奥运会的创意历史,分析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举措,认为:打破奥运会“观赛场地”之墙,开幕式推动城市再生;打破奥运会“超额开支”之墙,多项措施降低举办成本;打破奥运会“碳排放”壁垒,增强奥林匹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打破奥运会“传统竞技”之墙,更新运动项目促进奥运会年轻化。基于此,探讨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启示:奥运会融入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再生;奥运会遵循环境保护准则,推动可持续化发展;增设新潮运动项目,推动奥运会年轻化发展;利用奥运会,增加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百年一遇,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来到东方文明古国。当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遇到东方的传统体育文化。两者就会在冲突中产生融合,这种融合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和谐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文章认为北京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享受体育文化资源、体育文化活动的平等机会,有利消除因主体的差别而存在的特权现象。体育文化大众化建设可以推进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学视角,从事件-过程的系统性考察和行动主体视角出发对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与东北冰雪产业振兴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北京冬奥会期间,基于国家的政策制定、组织实践与个体的政策认知、文化表达和价值认同的高度一致性,民众实现了在认知、行为和意义层面上的冰雪文化启蒙。后冬奥时代,兴趣与动机激励是实现从具身体验到惯习行为的关键。以冰雪参与旅游为主体的消费阶层的培育和形成,是冰雪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稳定的标志。(2)由媒介营造的奥运喧嚣视觉景观,促使冠军和金牌经历了解码和编码的再生产过程,喧嚣过后,后冬奥时代集体意识与个体认知的秩序将面临重建。平衡集体意识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使“网红”变为“长红”将是赓续冬奥效应的关键。(3)东北所拥有的资源、人才和区域优势为纾解北京冬奥会的后续效应提供了可能,由于冰雪文化的参与存在社会阶层和经济资本等价值属性,因此在个体参与的行为选择上呈现出“选择性亲和”和“选择性疏离”的理论指向。(4)深耕冰雪旅游的内容与产品,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化供给,建立以冰雪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工具的治理模式,实现“旅游+”的发展,是后冬奥时代发展东北冰雪旅游产业的关键。需要我们从本质上构建文化涵养制度、制度决定观念、观念体现价值、价值决定行为的逻辑递进和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首届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盛会,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创造丰厚冬奥遗产”理念,在扩展学界对遗产认识新视野的同时,亦为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为既往学界提出的遗产层摞与创造理念提供了实践范例。一批有影响、可持续的冬奥遗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无论是直接遗产还是间接遗产,无论是有形遗产还是无形遗产,均已经或正在对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认为,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提出的创造遗产理念,是以与奥运相关的既往遗产层摞为起点的。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遗产及其相关遗产的层摞,为北京冬奥会筹办提供了遗产传承的基础;而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对遗产的创造,在为其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盛会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将继续融入到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之中,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重要、长久的推动力,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我国平面媒体对冬奥会的新闻报道力度,拓宽报道领域,提高报道质量,推动冬季项目的高水平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我国平面媒体冬奥会新闻报道现状。在对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我国平面媒体冬奥会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是国际性的媒介议题,同时也是中国构建传播主体意识、促进国际话语新秩序建立的标志性新闻议题。采用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框架分析中的“诠释包裹”研究路径,对比分析《中国日报》对于相隔14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框架。发现两届奥运会在报道框架上相同,但在框架的建构上却存在巨大差异。基于现实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其原因,发现影响两届奥运会报道框架建构的主要因素为:(1)从全球化融入过程中凸显国际视野到后疫情时代强调本国视角;(2)从媒介霸权主义下的回应澄清到自信意识形态下的主动建构;(3)从首次办奥背景下关注竞技夺金到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下重视运动参与。并得出结论,对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报道上,中国媒体在奥运传播的主体构建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奥运国际传播始终根植于现实情境下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奥运圣火点燃仪式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学的物质、制度、精神3个层面解读奥运圣火点燃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与创意,从而深入理解和传承奥运文化。奥运火炬作为奥运精神的物质文化载体,其设计造型对彰显东道主本土文化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奥运火炬传递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奏,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性,符合奥运文化的发展要求;奥运圣火点燃更是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国对奥运情感的抒发、奥运精神的理解、奥运承办的勇气的现实见证,为体育、艺术、科技精髓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