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眼法     
1988年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全书》,该书是合编本,合编了此前已经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编著)、《杨式太极拳》(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吴式太极拳》(徐致一编著)、《武式太极拳》(郝少如编著、顾留馨审)、《孙式太极拳修订本》(孙剑云编)。编者编写各式太极拳书,都力图让读者相信,在传承过程中,他们没作增补,保持了原汁原味。客观地讲,太极拳有这么多式,讲解又是这么细,谁能做到没有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由陈式衍生出杨、吴、武、孙等就是“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的产物。当我们在探讨问题时,抱着科学的眼光,会更有益于看到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杨澄甫先生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的太极拳经典成语,"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句。郑曼青先生于1947年出版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一书中公开了杨澄甫先生的这一句话,使得这一句具有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3.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4.
锤嘉波 《武当》2006,(8):19-19
世人只知道满族人吴全佑(1834—1902)从杨露禅、杨班侯父子习练杨式太极拳,后以太极拳小架传给其子吴鉴泉(1870—1942)和得意门徒王茂斋(1862—1940),而创“吴式太极拳”,而极少人知道吴式太极拳来源于宋氏太极拳。于志钧撰写《宋氏太极拳源流述真》一文刊发于《武当》2002年第  相似文献   

5.
桂村夫 《武当》2010,(2):32-34
陈鑫(1849-1929)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以下简称《图说》).洋洋三十万言,经他的侄儿陈椿元修订后,于他去世4年后的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出版。经其曾孙辈陈东山点校后,2006年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简体字版。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26年7月29日生,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 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现任山西省武 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国际杨 式太极拳协会会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 林百杰”。1985年开始出国授拳讲学,前后曾到新加 坡、法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美国等 国。著有《中国太极名师精典·杨氏太极》《杨氏太 极拳、剑、刀》等,并录制出版了《杨氏太极拳,剑 刀教学录像带》。  相似文献   

7.
李滨 《精武》2007,(3):44-45
《陈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是《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附件。《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是陈鑫遗著。陈鑫始撰于1908年,完成于1919年,并且亲手缮写简编,分定四本。  相似文献   

8.
贾山 《中华武术》2003,(11):29-29
这些年来,武术界出版了许多太极拳方面的书籍,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由和式太极拳嫡宗传人——和有禄先生编著的《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于近日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著者当代和式太极名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有禄先生,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六世孙。 《和式太极拳谱》分为五章。主要介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6,(1):18-18
1934年出生,吴式太极拳大家吴鉴泉先生的外孙,吴英华、马岳梁先生之子。7岁开始跟随外祖父吴鉴泉学习太极拳,继承了吴式太极拳精髓。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现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出版有《太极本义》等专著。  相似文献   

10.
山令誉 《武当》2004,(9):20-21
考证正统太极拳,必须有理论根据。因为张三丰创造太极拳,这个考证理论根据必须与张三丰直接挂钩。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杨澄甫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附文中《张三丰太极拳论》和《王宗岳太极拳论》二篇论文,是太极拳的理论经典,也是张三丰创太极拳唯一的理论依据。其他也称太极拳理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武当纵横     
《武当》2013,(9):64-65
武当山发现最早铅印太极拳秘籍近日从武当山特区文物部门获悉,武当山特区发现了两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太极拳秘籍。两本太极拳秘籍分别为《武当拳术秘诀》和《武当真传太极拳》,均为中华书局铅印出版,不仅图文并茂,且全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铅印太极拳秘籍。《武当拳术秘诀》为铅印32开本白话文,完整无缺,作者金一明,1928年出版。正文88页,共分17篇和17幅太极拳经脉穴道图,首篇记述《武当之发源》,第六篇记述《武当派之源流》,其余15篇记述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13.
李滨 《精武》2007,(2):40-41
《陈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是《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附件。《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是陈鑫遗著。陈鑫始撰于1908年,完成于1919年,并且亲手缮写简编,分定四本。  相似文献   

14.
学好太极拳读书很重要!如何读书更是重要!在学拳过程中一些经典书籍,如王宗岳大师的《太极拳经》、武禹襄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李亦畲的《五字秘诀》、老子的《道德经》等,以及当今的一些太极拳经典书籍,都是太极学子学好太极拳所必须要读的。那么又如何读好太极书籍呢?  相似文献   

15.
王志远 《武当》2012,(7):21-23
[正文]无过不及,随屈就伸。[校勘][李本](李亦畲手抄本《廉让堂本太极拳谱》),[许本](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1921年北京京城印书局出版),[如本](郝少如著《武氏太极拳》,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顾本](唐豪与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196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以及杨家藏古手抄本及[万本](工楷手抄本,因其所用十行纸印有"万县兴隆街裕兴昌印"九个字,故简称[万本])等,"屈"均作"曲",音义无不同。[诠释]  相似文献   

16.
孙建国 《武当》2007,(12):24-25
《永年太极拳志》(以下简称《拳志》)在永年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位专家、拳师和编辑们两年多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06年8月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本人为此表示衷心地祝贺和赞赏,此书客观真实地记载了永年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歌颂了各位太极拳先贤的丰功伟绩,为今人了解太极拳,学习太极提供了有益帮助,实是太极拳界一大幸事。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部分资料不完善,乃至失实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5,(10):4-4
8月22日上午,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向焦作市捐赠了他花费15年心血编撰的太极拳资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鹏应邀出席捐赠仪式。陈正雷向焦作图书馆捐赠的资料分光盘和书籍两部分,其中光盘系列包括《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单剑》等共15种28盘,  相似文献   

19.
于志钧 《武当》2014,(1):36-39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是中国武术史的重大事件。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初,唐豪投枪,说:"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造的。"从此,一场太极拳源流之争在武术界掀起。1959年,唐豪殁,顾留馨继承唐豪观点。在1964年,顾以唐豪、顾留馨名义出版《太极拳研究》一书,肯定了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并批判张三丰创造太极拳为"仙佛附会"之封  相似文献   

20.
昌沧 《武当》2005,(4):42-43
《李秉慈传杨禹廷吴式太极拳图谱》即将出版,这是武术太极拳方面的一件大事,是弘扬武术大师、吴式太极拳北方代表传人杨禹廷武术思想和技艺的重大举措,也是李秉慈先生数十年研习武术的结晶。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