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贾齐先生的讨论,本文明晰了几个概念及其关系:运动素材是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体育课程内容划分至第三层次或第四层面可称为"教材";运动技术是规格化的身体运动或身体练习,它也是教材的内容要素之一;教材与教学方法意味着"教什么"与"怎么教"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性质,把教材与教法联系起来的中介要素是教学目标;教材是客观存在的,而教法是灵活多变的,教法依据教学目标的存在而存在,教法因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消亡。  相似文献   

3.
休闲体育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以"休闲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教育过程。它提出了大学体育教材体系如何体现休闲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时代性;如何处理好教材体系"打破"与"重构"的辨证关系;如何处理好不同体育素材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如何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休闲性"和"目的的健康性"有机统一等问题。关键词:普通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教材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操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对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操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影响、体操内容在新编小学体育教材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教材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材化问题的提出1.什么是教材化教材化是教材构建的过程。当前世界各国对此过程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其中一种方法把教材化划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从体育运动文化的广泛素材中选择进入体育课程成为教学内容;第二个过程是体育教师从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中选择出适合本校和所教班级的具体素材。当然,第一个过程是由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来实施的,第二个过程是由教师来实施的。教材化是以分析课程标准为基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分析学习者的个体条件和教学条件。例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学校的课时安排、教学设备等。2.为什么要教材化由…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6,(6):67-72
中西体育文化因子对比研究中存在的差异或同一的论争困境源于方法论和身体、文化、体育核心概念的人类学考察。研究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跨文化对比视角,以期对中西人类身体活动行为文化对比的文本进行客观诠释与注解。研究认为:"人化"的本能身体动作和行为早于文化,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应将身体实践行为置换体育文化;从时间节点考察中西体育实践形态内容,发现它们自身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承断裂特征;跨文化的比较发现中西方体育活动在应对环境的反应和挑战中,都会基于人、自然或社会现实的需求表现出普遍的共性或差异性。中西体育形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对宗教信仰和娱乐精神的分离与耦合以及"体用"关系的路径选择偏好差异;在共存和认同中维护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要做到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强"地域标识性"体育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试图从"文化"和"环境"的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材分析的理论内涵。认为在体育教材分析过程中融入相关体育文化精神的要素,将是促进体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注重体育教材实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体系的分析与创生,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并从体育教材分析的实践操作角度入手,探索了体育教材分析的具体执行"路线图",以期为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目标过于宽泛和对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差异的模糊认识是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发展中思想转变的羁绊.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和"娱乐性"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意义是对教学内容或者说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尝试,而非以竞技体育的极限特征为口实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教材的编写要在体现、兼顾体育教材的知识性与技能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健身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灵活性、国际性与民族性等特性的基础上,注重更新完善体育与健康知识,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以兴趣与健康为导向优化中学体育教材,以能力与习惯为导向优化大学体育教材。从体育教材特征、体育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和体育教材内容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期望对今后体育教材内容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现代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白  顾城 《福建体育科技》2001,20(5):23-25,31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对我国近现代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走向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内容和体系新产生的影响。初步理清了我国近现代普通高校体育教材演变的主要过程 ,旨在为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活动中最能充分展示身体美和运动美,如和谐的身材、健美的体型、优美的动作、明快的节奏,以及运动员的气质风貌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在体育教学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体育教学中各种教材都是美育最好的素材,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12.
对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是否应该纳入学校体育的范畴,一直是体育界争论的话题,从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人们现实需求分析,竞技体育将会更多的走进学校,成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竞技体育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竞技体育教材化的内涵及竞技体育教材化改造的方法原则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辨析了"三民体育"的文化内涵,认为"三民体育"是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活动的繁荣,"三民体育"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崭露头角,时代呼唤着"三民体育"的回归。建议挖掘和推广"三民体育"项目,积极应用于社会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等活动中;建立"三民体育"文化实体;利用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开展"三民体育"活动;促进"三民体育"进入校园,传承中华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拓展训练教材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拓展训练教材化的含义、目的、意义及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个教材化的过程。与教学目标相统一性、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社会性以及开放性和时代性等是拓展训练教材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15.
体育统计教材如何面向体育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体育统计教材和体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了体育统计教材如何面向体育科研。指出 :体育统计教材要坚持两个基本点 ,即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结合读者实际 ;要强化统计思想 ;密切联系体育科研 ,适应体育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应然学力视角对我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体育学力观的含义、时代背景、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研究表明:军事主义学力观强调学校体育为军事服务,突出学校体育内容的军事性,各种儿童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军事内容为主;体质教育学力观强调"体育"即为"身体教育","身体教育"的实质在于"学会健身",体育课程内容要围绕"健身"主题展开;技能教育学力观强调以掌握"运动技术"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发展的统一;终身体育学力观强调将"能力"建设作为教学的核心,强调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杨文轩等编著的《体育概论》教材中的逻辑性和常识性问题进行解读,并重点对体育与运动的关系、体育的概念和分类进行探讨。主要结论:体育是身体运动的方式之一;体育旨在提高体能;体育可划分为业余体育和专职体育。建议坚持体育理论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体育概论教材进行及时地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跳竹竿”——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教材优势(一)跳竹竿是我国少数民族一种欢快的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深受学生喜爱。(二)跳竹竿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项目,竹竿打击时发出悦响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竹竿有节奏地敲打夹击下不断跳动,可以提高自身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同时,  相似文献   

19.
<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具有明确的"职业目的性"和"职业趋向性",学前教育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及管理能力的学前教育者。体育教育在学前教育目标中列首位,它是以保护和促进幼儿健康为主要目标,以身体锻炼的有关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从目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体育能力的调查反馈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一本教材。这里就有一个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孰重孰轻的问题,课程虽然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健康教育教材并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简单合并。那么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