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中日  韦小芬 《精武》2013,(36):81-81,83
高职体育教学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课程。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也一直在探索体育教学的生命体验教学模式。随着体验教学思潮的涌起,教育界也一直在提倡高职要注重体育教学的生命教育思考。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是课堂改革的一大成功进程,很多高职教师应该准确运用生命体验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提倡合理运用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全面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效果。下面通过探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原因解决教学的弊端,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生命体验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谈多媒体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课堂的需要,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多媒体技术已走入体育课堂。如何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体育教师要掌握制作多媒体技能,来互补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让创新精神走入体育课堂。通过多媒体先进的网络技术,使之成为全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两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技术对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论述现代化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设计的原则和当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元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和教育的目的,运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展开教学的一般性教学程序。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构建多元体育教学模式来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对象、内容目标任务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邓建伟 《精武》2012,(7):27-28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剖析,试图通过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及对支架式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的阐述,提出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关键点,即: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最佳发展区,依据学生实际构建动态的脚手架,并要求支架的渐撤性和师生互动在教学中贯穿始终。旨在为支架式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几点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军秀  于军 《精武》2013,(24):93-94
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他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在运用多媒体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关注的不仅仅只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的是当今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使多媒体融入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学校体育个性化教学是我国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学校体育个性化教学要求转变以往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而把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运用能力和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以及影响我校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向大学体育个性化学习阶段成功转变,使学生体育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爱萍 《精武》2012,(33):53-5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技术也不断的扩展与深入,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教育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慢慢的应用到教学的课堂当中,带动学生的上课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体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由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手段,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提出目前“,快乐教育”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把“快乐体育”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而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课教学形式。它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  相似文献   

11.
小学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尝试的初期阶段,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适当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形成扎实的体育运动学习基础,培养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情境创设,采用游戏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能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推进,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体育备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注。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校体育的发展的特点,让分层教学模式走进学校体育的课堂,通过分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锅煮"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体育成绩都能得到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体育教学的课堂,而且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体育课堂活起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在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已开始起步,既缓解了高校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不足,弥补了体育文化知识的缺失,又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增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从现实和未来看,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得到充分运用,需要观念层面的解放与突破,加强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技术运用的主要途径,一是进行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二是教师专业提升与课堂教学改革,三是学生个体或群体自主对网络资源的辅助运用。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交往观为指导,借鉴交往教学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的教学特点,研究体育教学中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提供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冯亚光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02-102,104
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教育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相较于语文、数学及英语等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教学更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旨在让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下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在篮球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本文先对快乐体育的定义进行了概述,并从快乐体育在中学篮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入手,简单探析了快乐体育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终身体育作为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的观念对传统学校体育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冲击,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是体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终身体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规模日益的壮大,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体育网络教学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突破了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人力资源的力量,扩大教学授课面,解决学校体育课师资紧缺的问题;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了更深、更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作者结合本校的实践,阐述了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开发了体育学院体育网络资源管理的平台,对学校体育课实施网络教学提出了思考与对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志祥  曾一兵  杨晶 《体育科技》2011,32(2):122-124
现代大课程观认为,体育课程不能仅仅指体育课课堂教学,它已经拓展到体育训练、运动竞赛、群众体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方方面面,涉及范围已经由课内扩大到了课外,由校内扩大到了校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现代大课程视野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旧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从现代大课程视野下的角度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田径教学改革的发展,使这项运动成为大学生乐意接受的健身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朱应明 《体育学刊》2001,8(3):55-57
从掺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和按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教学的对比入手,探索它们的教学效果,发现:学校体育教学时选用民间体育项目教学和按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在对增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上是相同的,有些指标前还好于后;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不同比例的民间体育项目,其效果也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基础上,采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和文献综述等方法,论多媒体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整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教学紧跟新课标理念的步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