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马玉成 《中华武术》2008,(10):54-55
现代短跑的速度训练,都是围绕着位移速度来展开的,以加快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来促进位移速度的提高。而忽略了运动员的饮食营养。在短跑这个项目中,运动员的营养方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专门从事短跑训练和研究工作的人大都知道,短跑运动员训练的核心问题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这种力量特点是:强大、快速、持续,磷酸原供能是它的主要供能形式。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能量补充物质就是肌酸,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肌酸是不可替代的能量补剂。它与其他营养物质的有效组合,就能促进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动中的能量代谢好坏,直接涉及到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运动能力以及技术、战术的发挥等问题,因此在运动中如何经济合理地利用能量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运动中,能量供应是否能满足运动的需要,这是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运动强度的大小、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能量储备、代谢机能,以及运动员的训练程度、训练水平,等等。其中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能量是运动的基础和动力,离开能量供给任何机能都不能发挥出来.目前国内对冰球运动能量代谢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就此问题做了初步的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3.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征象,即进食障碍、闭经和早发骨质疏松。这三种症状在女运动员经常同时出现,尤其易发生在那些从事美学和生理学上依赖低体脂或低体重取得成功的项目的运动员中,是影响女运动员健康和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女运动员三联征与机体能量不平衡有关。从机体能量平衡调节的角度综述女运动员三联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田径运动员心理能量和运动性疲劳分析,得出心理能量和运动性疲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二者的相关性,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并且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减少比赛中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  相似文献   

5.
万大苇 《体育世界》2009,(11):92-93
在篮球比赛过程中,不仅仅是有激烈的对抗,还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进攻和防守时快速反应和短距离的全速冲刺。篮球运动员需要无氧的快速能量供应系统;同时为打好全场比赛,获取最后胜利,需要篮球运动员有良好的有氧耐力供能系统。因此,从篮球的项目特点和比赛上分析,篮球运动员的能量供能系统是多系统参与的能量供应,即:有氧、无氧能量混合供能。篮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最重要的能量物质就是糖。  相似文献   

6.
采用运动学摄影测量等研究方法,对2017年天津全国运动会中男子撑竿跳高项目决赛前4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和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撑竿跳高项目前12名男子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基于能量转化过程,撑竿跳高的运动过程可简单的化分为能量获得(持竿助跑、插穴起跳)、能量储存(悬垂和摆体)以及能量释放(团身、伸展和过杆)三个阶段,该划分方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人"与"撑竿"相互作用的关系,各阶段对应的技术动作要求。(2)能量获得阶段,国内外运动员均呈现出"追竿式"的持竿助跑技术特征,但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全程持竿助跑节奏偏慢,且后四步在举竿动作中速度损失较大。在插穴起跳过程中,未能表现出预先起跳的"自由起跳"技术特征,造成水平速度过早受到撑竿制约,影响了"人-竿"系统动能的获得。(3)能量储存阶段,我国运动员身体躯干拉开不够,造成摆体动作速度缓慢,躯干摆动和摆动的总幅度均小于国外运动员,这均会影响我国运动员撑竿的大幅度弯曲,不利于"人-竿"系统向弹性势能的转化。(4)能量释放阶段,相比于国外运动员,我国运动员团身动作不够充分,直接导致伸展偏离角较大,体现出我国运动员伸展动作不够向上,"人-竿"协同运用的效果不佳,影响了"人-竿"系统的弹性势能对人体向上动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熊志超 《乒乓世界》2008,(6):112-113
在乒乓球比赛中,我们常常听到运动员说:“今天我的心态调整得不好,打不出平时的水平,甚至输给比自己水平低的选手”,这是典型的心态影响技能发挥的现象。在比赛中,当运动员遇到较弱的对手时,他就会产生轻敌的心理,心理能量会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当他遇到强手时,心理能量则会处于很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人的心理能量水平是可以调整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篮球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篮球比赛越来越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而且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篮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前提下,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早期心理训练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在竞技、训练及恢复阶 段所需要的大量能量与各种营养素,几乎全部来源于食物。如何做到合理调配食物以符合运动员营养的需求,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仅从营养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建议的运动员每日膳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研究女运动员每日营养膳食的供给量,以便为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与恢复提供能量保障。 一、蛋白质、脂肪和碳水 化合物的日供给量 我国目前建议运动员每日的膳食组成为蛋白质10%~15%,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60%~70%。根据运动员膳食组成及三大生热营养素的能量系数,计算蛋白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FOX(1915)[1]:人体的能量生存可能是阐明科学与体育运动最有用的概念。本文试将长期短跑训练对非乳酸性氧债供能能力的影响问题作一探讨。在大型比赛中,特别是短跑运动员在跑的后程中,自我感觉很兴奋,很想跑,但腿却抬不起来,频率也降低,还可造成动作的变形。导致这种原因主要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能量代谢的水平训练不够和运动员过早疲劳的缘故。然而在短跑中,由于运动强度极大,要求能量的输出功率也大,这就要求承担此强度工作的组织有充足的能量供应,而  相似文献   

11.
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炜 《安徽体育科技》2001,22(1):108-110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注意和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发展其个性 ,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般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的理论观点及由此而引发的一些实践问题进行了粗浅探讨,并指出了当前在贯彻执行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比赛日益增多,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革,如训练周期观念更新,更加重视专项训练,训练负荷以强度为主,高度注重恢复训练等。  相似文献   

14.
在运动训练中,不断出现一系列新的手段;手段的革新带动了方法的更新。实践中应正确处理一般训练手段和专项训练手段的关系。本文从理论上对运动训练手段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黄河 《体育科技》2002,23(1):12-14
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提出了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训练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学生课余田径训练是一个完整、复杂、多层次的教学过程。大学生在校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课余时间训练,其训练特点既不同于专业队,也有别于少年体校。因此,探索课余田径训练的规律性,构建符合高校实际的最佳模式,是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有力举措。本文在高等院校课余田径训练的运动员选材、训练时间安排、运动负荷、训练周期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及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三种比较热门的训练手段,每种训练手段都为国内外教练员所广泛采用。本文从历史角度、训练方式、负荷以及其运动生理学基础几个层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为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网球训练中重要的部分。通过理论分析,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提出了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训练内容、训练原则和训练要求。教练员应主要从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等方面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体能。  相似文献   

20.
竞技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训练是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高质量、高难度动作的物质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突破了前苏联的模式,不仅在训练课的最后时段,而且在训练课的开始部分和中途也安排了一些体能训练的内容;而且树立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有机结合的新理念;在方法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能训练对技术训练的支持作用,并使相关的心理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