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付建民 《体育学刊》2006,13(6):75-77
依据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结合我国大学体育特性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将“绿色、科技、人文”与大学体育的“健康、知识、素质”结合起来,构建“多元整合教育模式”,并从它的必要性、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内涵和特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长远目标,通过对多元化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切入点:将"体育习惯的养成"的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从"常态模式"到"动态模式";课堂内外,精炼教法,突出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三层一体"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锻炼.这些都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源质量、经费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依托高校,通过整合教育、体育和企业三大系统的优势资源,联合互动,共同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据此提出构建该培养模式的客现依据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1.“三大理念”与大学体育大学体育是连接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桥梁,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拓宽了大学体育与人才教育的渠道。大学体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体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KA Q(知识、能力、素质)复合型人才放在首位,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体育既然是一门学科,就应该发挥出它的教育功能,就应该…  相似文献   

5.
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对进驻福州地区大学城4所主要大学体育人力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求提升大学体育人力资源全方位的优化与整合,实现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共享。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大学城具有良好的体育人力资源,师资力量强,学科门类齐全;建立大学体育联盟,构建网络化、共享化的体育课程系统,实现学生体育课程"三自"模式,是全面提升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维度和实践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课程整合是高校体育科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大学体育课程整合的实质、切入维度、实践策略,对实现课程信息化和教学的创新有重要意义.从整合的内涵、实质出发,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切入维度:知识体系维度、信息技术维度、教育维度.大学体育教育是课程整合主体,整合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下整合型的体育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并提出一些实践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3+1"教育模式本质的研究,认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能使学校、学生、合作单位实现三方共赢,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这种整合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育专业"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健民 《体育学刊》2005,12(2):72-74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新的培养目标,以教育特性为出发点,从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突破,对“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三维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已落后,应构建球状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小学、中学、大学,即三学,是人在接受教育期间的三个阶段。"三学"整合是以中学教育为中介和核心,寻找小学、中学、大学在教学、训练及学生意志品德和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的共同途径。它是知识的积累和递增、思维的成熟、行为习惯、道德水准完善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知行脱节、主客观评价矛盾等问题。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学校体育资源,完善体育教育评价,实施"知信行"行为干预理论,对实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增强大学体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寻找虚无上位概念——中国体育本质探索的症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30年来我国学者探索体育本质的学术研究,分析目前体育相关概念仍不清晰的原因和"体育"作为上位概念带来的困惑.通过对美国类似概念的分析指出美国缺乏与体育对应的上位概念,提倡概念本土化只会增加逻辑混乱.寻找一个虚无的上住概念是我国体育本质研究的症结.  相似文献   

12.
徐杏玲  季敦山 《体育科技》2011,32(2):106-107,121
通过对“3+l”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学阶段是考验学生能否形成终身体育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分割线,而体育课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影响很大,需探索出影响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最佳教学模式。该文主要对传统、多媒体、翻转3种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教学所存在的优点、弊端,以及各自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适合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最后得出:传统教学相比于多媒体和翻转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影响不大。该文最后总结出虽然传统教学较其他两种教学对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影响不大,但也应用辩证的眼光进行选择,也可以把传统教学与其他两种教学进行适当的结合,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分析梳理了科技兴体和科教兴体的这两种理念的历史性特征,论述了从"科技兴体"向"科教兴体"嬗变的必然性,认为"科技兴体"理念随着人文精神的复位而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提出了"科教兴体"理念在新时期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所具有的现实性价值,即体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怀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大体育观"、体育教学硬件、软件、体育教学理论的缺失等方面。要必须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建构,即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程设置,完善考试制度、开发创新模式,加强扩展训练、加大体育投资、加强场馆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国民体质、克服体育教学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当前形势下,高校体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与教育工作得到加强;体育俱乐部(体育选项课)式教学深受大学生欢迎;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迅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事业方兴未艾;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体育文化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以优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机构成。体育俱乐部是理想的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提出应把课外体育锻炼融入体育课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沐闲教育观念的提出,休闲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有必要建构一种新的理念,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高尚品质,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目的。文章分析了江苏高校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