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确定能够较好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足够持续效应的磁刺激参数,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施加不同刺激数量(500次、1 000次、1 500次)的rTMS(频率为1 Hz,强度为80%RMT),分别测试刺激前,刺激结束后即刻,刺激结束后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结果:1 Hz,80%RMT 的500次、1 000次、1 500次rTMS均能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及产生一定持续时间的后效应;与500次、1 000次rTMS相比,1 500次r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的幅度较大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1 Hz,80%RMT,1 500次rTMS能较好地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 min小于120 min,可作为使用rTMS降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兴奋作用及其脑电活动,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2×2混合设计,在运动员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 Hz,90%RMT,3 000次rTMS(持续5 s,间隔55 s),分别测试刺激前、后的自评兴奋度和脑电(EEG)。结果r:TMS刺激后男、女被试的自评兴奋性提高,额部α波、β波和央部β波的活动增强,顶部θ波和枕部δ波、θ波的活动减弱。结论:高频rTMS能够提高兴奋性r,TMS刺激后脑电活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神经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运洲  张忠秋 《体育科学》2011,31(11):71-7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睡眠的效果,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分别施加假刺激(S)、无刺激(N)和磁刺激(T),比较刺激后主观感觉、生理及行为的变化。结果: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施加1 Hz,80%RMT,1 500次rTMS(持续10 s间隔2 s)后,被试的自评睡眠质量提高,状态焦虑降低;呼吸曲线的波动减少、呼吸频率降低,脉率降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NN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降低;肢体活动减少。结论:rTMS能够提高睡眠质量,rTMS刺激后呼吸、脉率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生理效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5.
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试并分析了413名男、女优秀速滑运动员股内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频谱和诱发电位,发现其表面肌电频谱的振幅与频率随着运动等级的增高而降低,诱发电位的潜伏时与运动成绩成反比,振幅与运动成绩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大强度运动刺激下散打运动员机体内激素水平的适应性变化规律,选择男子散打运动员12名,动态观察并监测大强度运动前后及恢复后运动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间质细胞刺激素(LH)、皮质醇(C)、血清睾酮(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血清皮质醇在大强度运动后先上升然后逐渐回落,血清睾酮在大强度负荷刺激即刻变化不明显,而在运动后次日上升,表现为T/C比值持续升高;提示大强度训练对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出现即刻效应,ATCH、T的升高有长时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在一场长达90min的激烈比赛中,足球运动员的一般活动距离为8000~10000m,冲刺距离2000~3000m,冲刺以8~50m居多,其中尤以15~30m为最多;平均每45s~1min就要完成一次攻防转换,并伴有激烈的身体接触以及急停、急转、起动、弹跳、不规则的变向跑等。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生化角度看,足球是一项有氧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脑电相干性分析,探讨运动员射击中击发和收枪两种不同运动表现时各脑区间的沟通差异。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2名女子气手枪运动员击发与收枪时的脑电,将两种不同表现击发前的脑电分为4个时间段(每段1 000 ms),分别计算低-alpha频段(8~10 Hz)、高-alpha频段(11~13 Hz)、低-beta频段(14~22 Hz )中前额区(Fz)与其他脑区间(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和颞区)的相干性。结果发现,在低-alpha频段,与收枪时相比,运动员击发时大脑信息沟通较少,表明击发时运动员只需要较低的皮层唤醒和注意努力。左脑脑波相干性显著低于右脑,表明大脑半球不同功能体现在了运动员射击过程中,运动员射击时右半球交流多,注意力转移以视觉空间为主。不同表现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显示了不同高低的脑波相干性,故推断稳定的大脑皮质活动与较好的运动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5~65岁中老年人在最大脂代谢强度下(FATmax)运动时,不同时间点上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为中老年人制定有效、安全的减脂运动处方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招募55~65岁中老年人50名,通过递增运动负荷试验(GXT试验)测试出每位受试者FATmax时的心率。间隔3天以上,使每位受试者心率控制在FATmax对应的靶心率范围内持续运动30~60 min。每5 min测量一次血压,心率通过运动心电图实时监测。研究分析运动第15、30、45和60 min等不同时间点上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结果 (1)在FAT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到30min时间点上的41名受试者,超重组的收缩压变异系数与正常体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运动15、30 min时间点上,女性SBP、脉压上升水平均低于男性,在30 min时间点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FATmax强度下持续运动60 min的21名受试者中,14名男性在运动45、60 min时间点上DBP基本保持不变,SBP、脉压、RPP均比安静状态显著升高(P<0.01),2个时间点之间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7名女性在运动45 min和60 min时间点上比较,SBP、脉压、RPP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标准差有显著性升高(P<0.05);运动45 min时女性与男性相比,舒张压有显著性下降(P<0.05)。(3)运动60 min时间点上,男、女性SBP反应异常率分别达到21.43%和71.43%。结论 55~65岁中老年人在FATmax下持续运动30 min是安全的,持续运动60 min时女性发生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不同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肺和代谢反应。方法:以8名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站姿运动员进行3min与12min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坐姿运动员进行3次间隔1.5min、3min重复最大运动负荷测试,比较不同类型运动员与在运动后恢复2min、5min和10min时心率(Heart Rate, HR)和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 La)清除率等心肺代谢反应。结果:(1)在越野滑雪站姿测试中,12min测试的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VO2max)、VO2max相对值、HR和通气量(Ventilation Rate, VE)的明显高于3min测试,但两种测试方案之间的氧脉搏(Oxygen pulse, O2pulse)和氧通气当量(ventilatory equivalent for oxygen, VE:VO2)无显著差异(P>0.05),在残奥越野滑雪坐姿运动员测试中,运动员3次试验之间的心肺代谢反应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