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我国及日本、新加坡三国的体质测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别国的体质研究情况 ,做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体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统计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体质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1)社会经济发展对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生理、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影响的方式和力度是不尽相同的;2)社会经济发展对国民体质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阶段性、边际效应性特征;3)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体质的影响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决定体质发展的后天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张天成 《体育科学》2002,22(6):39-42,91
研究目的:为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青海省1985年和1999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土、撒学生的体质状况作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1)14a间,土、撒学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过程有提前的趋势,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出现负增长;(2)肺活量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身体素质总体发展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4.
对中、美、俄三国在第28届奥运会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美、俄两国相比,中国的奖牌在金牌、银牌和铜牌上的分配比例不合理,银牌和铜牌在总奖牌数中所占的比例偏小;奖牌在体能主导类项群的分配比例太小;奖牌的分布面太窄;优势项目几乎没有可持续的空间。据此提出我国应对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学龄儿童群体体质健康的比较,引申出差距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社会等因素,旨在为学校体育改革实现“缩小差距,实现公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我国城市、流动、留守学龄儿童为对象,采用测量、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不同社会与教育环境下三类群体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城市儿童与流动、留守儿童的不同年级阶段身体形态、肺活量、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协调性和1分钟仰卧起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中肺活量、柔韧素质、1分钟仰卧起坐的差异性,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拉大;而速度素质、协调性之间差异性,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缩小;另外5-6年级段城市女童有氧耐力能力好于流动女童与留守女童。  相似文献   

6.
中、美、日三国青少年健康标准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文献、访谈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等三国青少年健康标准的新旧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现代体育锻炼效果与传统评价作了详尽探讨,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作了阐述。结果表明,三国青少年健康标准指标符合各国实际,并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数量上弄清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与体质的关系,本研究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体质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朝着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很多消费结构指标与城镇居民体质有很大的相关性,对体质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质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何仲恺 《体育科学》2002,22(2):37-38
对体育理论中的体质定义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与健康的关系:(1)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体质是一种特质,健康是一种状态。(3)体质是人体维持良好健康状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许多国家都想通过重视体质研究来解决国民健康问题。美国、日本等国在19世纪末就以学生体质测试率先开始了研究,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各国的体质研究均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的发展趋势,从  相似文献   

10.
一、体质综合评价的理论依据 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制约的构成体质不可分割的几个重要因素。身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状态是体质的内在基础;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它们的综合反映。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又是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的客观反映。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会相应地引起机体一系列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由此又会…  相似文献   

11.
运动处方干预对体质影响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运动处方干预下,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并为大学生的科学健身提供“量化”指导和今后的调研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本校06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实施运动处方;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组,不实施运动处方干预,实验期为1年,以对比、验证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肺活量体重指数及台阶试验成绩等指标上,实验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运动处方对增强、改善大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和学生体质两大系统监测结果为基础,首次研究了3-69岁跨系统的共有指标及其随年龄,性别和城乡而异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试图为提高国民体质的研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现有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在不同人群的体质差异,其变化显示出幼儿和老年期男女,城乡差别小,青壮年差别大的“梭形”变化,本省女性中年后的城乡差别显示出经济,生活条件与体力劳动对体质的综合影响效应,体育和教育两大体质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协调统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体质下滑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SSCI所收录的1998—2012年我国学生体质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希望能对今后从事该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国内学生体质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是国内学生体质研究的重要研究中心;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是学生体质现状与动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解读、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干预手段提高学生体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何强 《体育科学研究》2012,(2):60-62,66
以体能结构模型为依据,对女子摔跤体能理论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结果表明: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理论的研究中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研究偏重于定性的描述性研究,缺乏定量评价指标;身体机能研究偏重于某单一要素的特征研究;对运动员体能结构各要素结构特征和评价指标的综合研究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量的剧增,体质健康的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成为体质研究的重要内容。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Map,SOM)方法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处理高维海量数据具有独特优势及可视化特点,从而成为大数据模式识别和 可视化分析的重要工具。以山西某高校6 531名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例,以学生体质地域差异为视角,用SOM方法定性识别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地域 特征,用可视化PCA方法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子及解释因子的地域特征。结论:SOM和PCA方法可用于体质健康数据模式识别和可视化分 析。SOM和PCA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学生体质的地域特征,分析显示,体重和BMI 指标具有地域一致性,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学 生体质健康现状的主要解释变量;女生体质健康的地域差异相对较大,男生体质健康的地域差异较小;可视化PCA结果还揭示了,学生体质健康指 标的聚类特征也具有地域一致性。文章从实证角度论证了SOM和PCA方法在体质健康数据模式识别和可视化分析中的应用,也为体质类大数据分 析提供了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Numerou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low physical fitness and low physical activity are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ost studies, however, have not examined both variables concurrently to determine which has the strongest association with CAD risk. The purpose of the investigation was to cross-sectionally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CAD. Male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N = 412) from the City of Austin, Texas, were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CAD were assessed through health screenings and from data collected as part of an annual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revealed that physical fitness, but not physical activity, was related to several single CAD risk factors. Percent body fat, smoking habits, and Type A behavior score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physical fitness level,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cholesterol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hysical fitness level.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found both physical fi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 composite CAD risk score. Low physical fitness and low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CAD risk scor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hysical activity must be sufficient to influence physical fitness bef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k-reducing benefits on single CAD risk factors are obtained, although minimal engagement in weekly vigorous activity provides a significant benefit for the composite CAD risk score. It is plausible, however, that physical fitness is a stronger measure than physical activity and optimally characteri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D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结合我国古代医学、现代医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调研等方法,回顾我国体质学的由来、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并重点论述当前我国体质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体质学发展的思考。研究认为,中国"体质"一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合一"是我国古代体质观的精华。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体质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研究"。成熟于"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2000年在我国开展了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7~19岁)、成年(20~59岁)和老年(60~69岁)人群的体质监测工作。标志着体质研究已上升为我国体育科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我国的体质研究应该尽快提升体质测量与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化,以便科学和便捷地指导国民进行体育健身。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应用软件,以"体能"为研究主题从CNKI数据库中16本体育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中检索出1979-2018年中977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绘制体能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分析我国体能领域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的热点。结果显示:本研究领域呈抛物线走势,2010年开始缓慢下降;体能、体能训练、二元训练理论和项群理论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国内学术研究团体逐渐形成,重要作者有茅鹏、曹景伟、张洪潭、袁运平等作者;体育类院校是该领域重要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三江学院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与身体素质变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身体素质有下降,又以二四年级为明显,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年级各有侧重,运动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课余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中小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及参加体育社团对课余体育活动有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20.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