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机制、发生原因与危害,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概念与理论依据、效应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人对外界的正确应答能力是不同感觉刺激在大脑中经无数次统合训练而习得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既有神经解剖学原因,也与刺激量与类别的缺失有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学习障碍、心理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以及社会行为与生活能力障碍等方面;而感觉统合训练是防治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学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小学体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指导及优化临床作业治疗方案,探讨以体育游戏模式对发展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干预后,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康复效果。23名有不同发展障碍的儿童接受为期4周,以体育游戏治疗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每周训练5 d(周一至周五),每天训练60 min。训练内容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觉训练以及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末(即第8周)通过简式儿童感觉处理能力剖析量表、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以及De Gangi-Berk感觉统合测量工具进行评分。结果发现:(1)患儿经体育游戏训练后,各项感觉统合能力均有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训练具有远期效应,随访时受试儿童能力评分相比治疗前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受训后,不同年龄组别间感觉统合能力的改善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4~7岁组、8~11岁组、12~15岁组;(4)与训练刚结束时比较,随访时尽管感觉处理能力剖析量表与Degangi-Berk总积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量表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所有受试儿童未出现不良反应,社会效度佳。结果表明,体育游戏型感觉统合训练对发展障碍儿童临床康复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且年龄越小,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现状,在对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感觉统合训练对体育教育所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合理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文忠 《当代体育科技》2020,(7):150-150,152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生都有统合失调的情况,这对学生的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各地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小学生体育教育,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使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小学生体育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相对薄弱的环节。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感觉统合的概念及其感觉统合训练的相互关系、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游戏的关系、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了综述讨论,旨在为开发幼儿身心潜能,开拓幼儿体育新领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10名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3~6岁学龄前儿童感统合能力的测试发现,我国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并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别、年龄、出生状态以及后天教育差异。建议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以期预防和矫正獐感统合失调。  相似文献   

7.
感觉统合训练是近年来引入教育系统的新理念,其根本是大脑与各感觉系统的交互和整合后对外来刺激所作出的适当反应。幼儿时期是脑神经发育的关键期,运动有利于脑神经的发育,因此在幼儿阶段的体育活动中增加运动感觉统合训练将更加有利于各感觉系统的协调,克服因感觉统合失调带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平 《体育风尚》2024,(1):80-82
花样跳绳是体育项目之一,其对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体育素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花样跳绳具有较高的生活实践性、娱乐性与观赏性,故被很多中学纳入到体育课程之中。但是,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在花样跳绳教学与实践中因缺乏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而导致学生花样跳绳学、践、练的兴趣不高,进而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花样跳绳运动的质量。因此,本文就基于感觉统合训练视域下初中体育花样跳绳教学与训练的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提高初中花样跳绳教学与训练效能、促进花样跳绳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应用效果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大量的前期研究成果证明感觉统合训练因其特性,能有效的改善或缓解特殊儿童的症状,无论从社会适应、心理认知状况和身体行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文章以音乐与体育锻炼相结合为干预媒介,以视障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1.试验后,音乐感统游戏对视障学生静态与动态平衡能力呈显著性差异;2.音乐感统游戏训练干预后,实验组除了精力维度未有显著差异,其余的维度均有改善;3.音乐感统游戏不仅能够满足缺陷补偿要求,又能丰富盲校的体育与美育活动内容,同时提升了视障学生的运动参与率。建议:特殊学校的体育与美育教育应该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并重视个性化、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志愿者持续不断的加盟也是特殊学校体育教育高效维持的护航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干预内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研究韵律性身体活动对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病患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将101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 (46人)与对照组(55人),分别包含在4个小班、4个中班和2个大班中。试验组幼儿每天练习新的韵律性身体活动,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天, 对照组则练习一般性韵律性身体活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都相同,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1)试验组 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基本动作 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韵律性身体活动,在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2)反复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 的变化性,对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非常重要,加强了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建议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 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病患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粗大动作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方法:采用专门的体育游戏实验,对1141名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训练.结果:有效率在91%以上.3~5岁患儿有效率95.7%;6~8岁患儿有效率92.5%;9~11岁患儿有效率85.7%;12~13岁患儿有效率为70%.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训练效果差异有显著性,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SID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年龄对SID患儿体育游戏疗效有明显影响;建议及早进行体育游戏干预.  相似文献   

12.
足球控球感觉作为足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一直受到广大足球教练员的重视。良好的控球感觉是提高小学足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关键。控球感觉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足球技术动作的完成度。因此,广大小学足球教练员在指导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应特别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控球感觉,并努力提高小学生体育足球训练的整体质量。文章从小学生足球控球感觉的重要性、足球控球感觉训练的内容与方法的设计,以及足球控球感觉训练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提升学生的控球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20,(5):58-60
基于改善传统足球课堂生硬刻板的技术教学方式,致力于开发丰富的足球教学资源,运用感觉统合训练为理论支撑,选取感觉统合正常的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足球短传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增进学习者的短传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用流水游泳池进行速度感觉练习与表象训练,来提高运动员100米自由泳前程50米速度感觉能力。实验将24名运动员分为A组(流水游泳池练习和表象训练);B组(表象训练);C组(控制组),每周3次共4周。结果为:1.A组速度感觉能力有明显的提高,2.单手5次划手频率感觉指标是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能否掌握动作技能是体育教师和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动作技能学习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力的问题、按通俗的理解,用力正确就是找到“感觉”,没有找到感觉也就意味着体验不到正确的用力方式。“找感觉”也几乎成了正确用力方式的代名词。因此,在动作技能学习中弄清什么是“感觉”.怎样帮助学生找到“感觉”,这是在体育教学尤其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球运动对6~12岁儿童下肢本体感觉与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及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球能力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12岁的小学足球班学生38人(男女各19人)和同年级普通班学生19人(男10人、女9人)分别进行足球运动和一般性身体锻炼干预,使用运动加速度计监测锻炼强度,并在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下肢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变向运球测试。结果 (1)2组学生下肢本体感觉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要显著优于普通班学生(P<0.01);(2)2组学生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更多(P<0.01);(3)平衡能力的改善同下肢本体感觉和力量的提升正相关(P<0.05),运球能力的提高同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提高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6~12岁儿童,同一般性锻炼相比,足球运动在提高下肢力量的同时还能更为全面地提高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从而更好地改善平衡能力。性别差异对儿童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加强下肢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锻炼,可能会更好地提升运球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基本体操对农村幼儿感统失调干预的效果,对53名农村感统失调幼儿采取实验法,一组运用基本体操的训练对其进行干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两组幼儿实验前后对其身体素质与感觉统合能力9项指标进行测试,得出两组大部分指标测试结果差异性具有显著性,说明基本体操对农村幼儿的感统失调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建议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适当增加基本体操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旨在比较核心动作经验教学与传统体育活动教学对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对促进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提供指导策略。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法,将120名受试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动作教学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干预。结果 (1)动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受试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总分、移动性技能得分、操作性技能得分较实验前测均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各年龄段单项动作技能得分都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较均衡。(2)经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实验前测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测,实验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总体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实验组比对照组操作性技能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以动作体系为依据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动作教学对促进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在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PNF单侧下肢D1模式(屈曲-内收-外旋和伸展-外展-内旋)和D2模式(屈曲-外展-内旋和伸展-内收-外旋)以动态反转技术作用于两组受试者的优势腿,寻找两种模式在提高和改善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方面的不同.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中的下肢对角线模式与躯干节律性稳定两种方法对20名45~59岁的中年女性进行训练,经4周训练后分别测试踝关节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结果:(1)D1和D2组经过4周训练后本体感觉均有显著提高(P<0.05);(2)D1组经过4周训练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3)D2组经过四周训练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4)与D1组相比D2组在经过四周训练后本体感觉与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提高效果更为显著.结论:PNF动态反转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及下肢的动态平衡能力;与PNF单侧下肢D1模式相比较,PNF单侧下肢D2模式在提高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下肢动态平衡能力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体育分化转型产生的二元变项,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意义.概括5种二元变项,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对二元变项的选择模式,分析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统合二元变项的可能性.提出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统合建设的资源差异策略、法制策略及角色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