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更好地提高网球运动员的击球速度,采用体育测量法和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8名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速度、正反手击球动作速度与专项速度素质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专项速度素质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所筛选的多项测试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水平,部分测试方法可以作为网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训练手段进行应用。腿部爆发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员发球,正、反手击球动作的速度,腰腹的速度力量素质也是影响网球运动员专项动作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现状和训练指标进行探讨,旨在构建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可从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进行构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的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一、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累进计分法建立的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可为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的状态诊断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比赛成绩的重要环节。为获得辽宁省网球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的参考值,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实施有效的调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室测量法、实地调查法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冬训前体能与体成分、有氧及无氧能力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状态测定,掌握辽宁省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旨在为优化我省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科学支持并为全面提高我省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4.
王晨  林志桦  孙琦敏 《体育科研》2008,29(4):72-73,66
通过实验室、场地速度耐力相关指标的测试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检验场地测试速度耐力方法的可靠性,为上海女运动员的体能测试组中速度耐力测试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结果显示:30m疲劳测试方法可以作为上海女足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测试方法,平均速度这一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上海女足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该方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以为上海女足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效果的评定提供科学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临场技术统计,对福建省第13届运动会网球比赛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发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发球攻击力不强;第一发球失误后,第二发球质量较低。建议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进一步提高发球质量,并牢记发球的要素:抛球是基础、旋转是关键、稳定性是保证。  相似文献   

6.
周才 《当代体育科技》2021,(7):41-42,45
近几年来,网球运动开始渐渐受到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欢迎和喜爱。网球运动因为具有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对参与者的体能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今,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将网球运动引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中,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因此,在大学生网球运动训练中,专项体能素质的训练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使得网球专项体能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该文对网球运动训练中大学生专项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索,以期能够为大学生网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杨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9):42+45-42,45
随着网球运动技战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运动员的体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体能评价已成为实现科学化训练的必要手段,也是亟待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通过文献资料法,从高校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素质的要求出发,在分析高校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高校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员体能评价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如何培养和训练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专项移动能力、挥拍速度、体能、肌肉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和技战术能力,以期能够为少年网球训练在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1少年网球专项能力训练的范畴界定专项能力是指该专项运动中运动员所应具备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素质;其中运动能力指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动作幅度、肌肉抗阻力能力、耐力和技战术的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高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在体育课上开展网球运动,对发展大学生体能素质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以探究高校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为重点,首先分析网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的原则、高校网球专项体能训练的作用,之后,从选择合适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注重体能训练的频率以及科学安排训练几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网球训练中重要的部分。通过理论分析,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提出了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训练内容、训练原则和训练要求。教练员应主要从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等方面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体能。  相似文献   

11.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指网球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升而采取的必要训练措施。随着网球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网球技术流派的打法击类型层出不穷。尤其是以底线进攻为主流的进攻方法成为运动员最为推崇的类型。基于此,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产生的体能消耗更为巨大,赢得比赛的关键就在于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充沛体能。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遵循比赛导向、系统性复合、适量区别、适度恢复的基本原则。在网球运动中,要强化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中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等几个方面的训练,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整体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结合对业余体校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观察,从少儿运动员兴趣、注意力、自信心与意志品质、技术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的培养或训练等方面入手,归纳分析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各方面的训练(或培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研究显示: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须把握少儿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力的变化规律及训练需求,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丰富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手段,明确训练任务的目的,及时调整课堂氛围,定期组织参观高水平的训练与比赛。  相似文献   

13.
程序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75-178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指标(力量、速度、灵敏素质等)的优化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武汉体育学院10名网球专项学生实施六项专项身体素质测试与功能性动作测试,利用费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体育院校学生以上两项测试进行系统分析,以此降低网球专项学生因不适宜的日常训练所造成的损伤概率,为我国大众网球的开展储备优秀的师资力量。结果表明,在测试过程中很明显可以观测到运动员肩部和核心区肌群完成功能性动作质量不高;根据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可以得知,专业体育院校男子网球运动员FMS测试与专项身体素质之间有部分显著性相关,而专业体育院校男子网球运动员FMS测试总分与专项身体素质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因此,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只能简易的识别个体的功能限制和不对称发展,而对于预测运动员现有的竞技水平和运动员潜在的竞技能力缺乏一定的效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的概念、意义、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乒乓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2种训练方法:乒乓球运动员的速度、灵敏训练法;乒乓球运动员的循环训练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文献与理论分析,阐释了乒乓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耐力素质在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相对偏弱的现象,从理论高度对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三种有氧代谢训练方法与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间歇性低氧训练”较为适合乒乓球运动有氧及耐力训练的结论,为今后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及相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乒乓球技战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更好的专项速度素质,才能适应现代乒乓球更加快速打法的需要。研究通过对专项速度素质的三个方面: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等素质的本质论述,提出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注重对运动员的预判、判断、动作一致性、调节、动作连续性和还原等方面的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8.
网球比赛经常持续超过1h,有些比赛甚至超过5h,其对抗程度越激烈,对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高,良好的体能对网球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十分重要。专项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合理发挥技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而良好的训练方法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又是十分明显的。本文结合网球项目阐明了功能性训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介绍了网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方法体系,为当前我国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一条乒乓球传统运动学校少儿男子运动员训练的成功经验,本研究选择了14项专项素质和技术指标进行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找出影响少儿运动员专项素质和技术的典型指标,计算典型指标中的专项素质和技术的权重值(Ri),得出专项素质和技术在训练中所应占的百分比,制定出一套对典型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为传统学校少儿乒乓球运动的科学训练和选材评价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is project is address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video mediated instruction on the learning of the tennis service by novices.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an indoor tennis hall under normal training conditions.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used: a video-model (VMT), a video-feedback (VFT) and a group with a combination of video modelling and video feedback (VMFT). Two control groups - based on different training periods-were also used: a traditional training group (TT1) which practised for a period of 45 min per training session and a second traditional training group (TT2) which practised for a period of only 30 min per training session. All subjects took part in five successive training sessions. No clear advantages of using video mediated instruction methods in teaching novices the tennis service could be demonstrated. Five sessions of 30 min practical training were shown to be as effective as five sessions of 45 min practical training in producing improvements in both form and achievement scores of novice tennis players. While, in the early stages, form and achievement scores were not shown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after five session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less than 0.05) was sh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