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华武术》杂志和音像部联合举办的’99金秋太极拳座谈会日前圆满召开。此项活动旨在沟通《中华武术》杂志、人民体育出版社音像部与广大武术太极拳爱好者的联系,互相交换意见。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李秉慈、太极拳名师李德印以及北京市武协各个太极拳辅导站的  相似文献   

3.
路迪民 《武当》2009,(4):31-32
2007年,是太极拳史研究相对活跃的一年,其表现,一是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驳斥杨家的传统说法,并把发言整理在《中华武术》发表(下称《发言》),《中华武术》还为此开辟了“太极拳源流考据”专栏;二是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康戈武先生还在《中华武术》发表了《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下称《解读》)。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官方权威人士对太极拳源流的论述和争辩。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5.
王松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6):490-492
从中国语言哲学视角,以《太极拳论》为蓝本,透过太极拳语言研究窥探中国悠久的语言文化传统与武术语言的哲学特色,从而反映出有关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与拳理意识。通过对比现代武术语言,发现中国语言哲学观在现代武术语言记录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龚编辑信箱     
河南焦作韩海叶(武迷俱乐部会员0333号)发来E-mail:在新春到来之际,祝你们《中华武术》杂志社的全体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是太极拳让我结识了《中华武术》杂志,是《中华武术》杂志的首期太极拳名家大讲堂让我结识了你们和各位太极拳名家,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太极拳推手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太极拳名家,共同研究、创编了《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并与北京武术院联合摄制成教学录像片。 这个推手对练套路是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理论根据,在传统太极拳推手法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长创  相似文献   

8.
精武百杰     
《精武》2009,(6):F0002-F0002,I0001,I0002,64
李文奎先生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六段;2008年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太极名家。近两年来,先后在《精武》、《中华武术》、《武魂》、《武当》、香港《武术家》等杂志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十余篇,反响极大,深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9.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5,(4):5
李文奎,1960年6月生,山东省淄博人,陈小旺先生入室弟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现任淄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淄博陈小旺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从十四岁开始,先后拜多位知名武术大家为师,习练过低攻拳、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及刀、剑、棍、杖等多种拳法和器械。四十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最终积淀为非凡的武学业绩,曾获山东省武术太李文奎先生极拳锦标赛及全国多个武术比赛冠军,在《中华武术》、《精武》、《搏击》等著名武术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1.
为使太极拳发展抓住时代赋予的新机遇,走出当前的困境,首先分析了武术主管部门主抓的太极拳和民间拳师开展的太极拳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太极拳整体发展"一个主体,两个分支"的新格局。"一个主体"即追求"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的太极拳主脉;"两个分支"即健身养生类太极拳、艺术展现类太极拳。前者的具体发展策略是首先实现现代转型,然后立足于青少年群体打造精品赛事,并进入专业院校和各级普通学校,成为专业课程和学校武术的主打内容;后者的具体发展策略是分别以健身养生和艺术表现为立足点,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使其真正服务于大众健身和艺术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老子》作为一部研究“道”的哲学著作,对作为体育学这门具体科学内容之一的太极拳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老子》所阐述的“道”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及功理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太极拳正是历代武术家主动使武术运动符合“道”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门拳术。由于这种关系,人们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理论并结合作者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经验体会,由对简化24太极拳运动的思考进而对近年来常见24式太极拳图书进行考察,揭示其作为24太极拳运动的教材在拳理、示范、演练讲解、技击等内容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认为24式太极拳图书的改进能对传统太极拳、传统武术甚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研究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目前几个有代表性的太极拳"概念",在确定太极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按照逻辑学法则给太极拳下定义:以太极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十三法为运动技术核心,包括套路、推手、散手和功法的武术徒手项目.  相似文献   

15.
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分支,也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对新疆乌苏市第五中学特色课"八式太极拳"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学校园开展特色课"八式太极拳"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修身养性,还有利于学生熏陶中华传统文化,从思想、政治、道德上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建议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队伍在教学上的综合能力,成立太极拳文化社团,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16.
时值世界范围内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武术项目太极拳应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以及如何实现现代转型等问题被屡屡提及。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新的时期太极拳出现了鲜明分野。为了更好地传扬太极拳以及中国的武术文化,文章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认为应将太极拳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运动在古代和现代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比较了二者的不同,并指出:太极拳产生于冷兵器时代,技击是其本质属性,发展的主线就是技击;而现代社会里,太极拳的发展方向是健身、审美,发展方向的改变,改变着太极拳的属性,所以必须为太极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武术构建一个符合其本质属性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太极拳,真正保护我们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8.
孙氏武学产生于本世纪初,是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的.孙氏武学首次历史性地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修身实学,孙氏武学对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孙禄堂武学进行研究,以期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武学思想,为孙式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修体悟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太极拳文化研究过程中的逻辑裂隙:“空中楼阁”式文化论述严重,“西方式”文化研究范式充斥,“为论而论”式研究心态泛滥;其次阐述太极拳文化主旨:“反动与弱用”是太极拳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谐自然”赋予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命脉,“术道融合”彰显太极拳文化的最高要义。并据此衍出太极拳文化的当代价值:“反动与弱用”作为时代精神的灯塔,对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处理国家关系、实现和平崛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自然”的文化命脉则是缓解当代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最佳良药;“术道融合”的最高要义给当代武术研究发展提供了别样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竞技武术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相融合、完善、发展之后产生的,是对武术比赛的一次革新和突破,同时引导武术向“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太极拳是一项具有独特节奏与韵律的运动,将之与音乐相结合,不仅是对动作节拍、节奏上的提示,更重要的是借助音乐所蕴含的情绪与氛围来烘托运动员的演练.然而近年来运动员在太极拳比赛中配乐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将音乐与竞技太极拳套路更完美的融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