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大众的多元化体育价值取向,研究体育活动参与度对体育价值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助于树立良好体育价值观的体育活动参与度为每周3~4次,每次1 h左右.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应大力普及体育知识,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尽最大努力调动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海城市休闲体育发展迅速,城市休闲体育健身旅游发展较快,城市休闲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支配利用休闲时间不合理;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还相当落后;国家对体育投资偏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严重失衡;城市休闲体育理论研究贫乏。建议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加快以大城市为主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城市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建设足够的城市休闲体育设施;加快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等。  相似文献   

3.
价值论方法的介入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工具。通过对体育的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分析,说明追求健康是当代体育的核心价值,健康价值观是当代体育的主导价值观。在学校体育中要确立正确完整的健康价值观,将体育教育观、终身体育观融合到健康价值观中;在高水平竞技运动中,要明确健康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摒弃非健康的竞技体育价值观,形成和谐的竞技体育价值观;在大众体育中,要树立"全民健康"的体育价值观,用"全民健康"价值观指导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4.
浅析体育价值观在当代校园生活中的产生条件及表现形式,目的是要学校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学生能树立和强化良好的体育价值观,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与现行考试制度,是影响广西城市体育中考现状的两种主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广西城市考生的应试现象、学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及现行体制中考制度等进行分析,采取提高相关人群对体育中考的正确认识;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监管力度,规范学校体育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健身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体育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和良好的学校健身氛围等是重要的对策与方法,才能真正完善体育中考制度,真正起到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与体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界定了体育的教育价值观的涵义,阐释了体育在转变健康价值观、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从当代中国体育的教育价值观来看,小康社会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全面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城市女性体育消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安徽省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女性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女性在体育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以及休闲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加大政策的导向力度,更新女性居民体育消费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增加城市女性的收入,优化其体育消费结构;加大体育市场的研发力度,开发不同层次的女性体育消费产品;加快社区服务化进程,为女性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5,(6):25-26
中小学体育教学要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形势,依据政策理念为指导,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对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面进行考量,分别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育制度体系等方面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应着力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树立以"健康第一"为基本原则的素质教育的价值观、终身体育的价值观、立德树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深层次了解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率降低的原因,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分别从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四个维度设计问卷,对我国11个城市的800名14~17岁青少年女性展开调查,揭示影响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4~17岁青少年女性能感知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的影响。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其中个人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社会环境障碍因素对经常参与运动的女性影响较大;个人障碍因素中的生理期影响、运动中在意个人形象、没有时间、缺乏运动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障碍因素中运动中缺少朋友陪伴、缺乏女性体育榜样、社会环境障碍因素中的自然环境、社会体育氛围,政策障碍因素中缺乏女性体育组织、参与时缺少适合女性使用的体育设施等都影响着青少年女性的体育参与。对策:宏观上使用智慧化场馆管理照顾不同时间女性的运动需求,通过社会媒体和体育名人增加女性体育报道,改变女性在体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等;微观上组织家庭体育活动或学校团体运动,邀请体育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为青少年女性树立运动榜样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实验方法对城市小学生体闲体育价值观、态度、行为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对城市小学生实施休闲体育教育后,不同年级、不同性另州、学生的休闲体育价值观、态度、行为都有较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新疆参与型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体现于创建体育旅游标示物,提升旅游景物的吸引力,建立适合于旅游者与旅游空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核心的新疆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提出了形成增强少数民族价值认同、保护少数民族特质文化;实现"舞台真实"与"文化本真"的平衡、统一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休闲体育发展的阶层差异.研究认为,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因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使他们在休闲体育社会方式和休闲体育技术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并各自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指出应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迎合各阶层的消费需求,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差距,从而保证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及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命体育是体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理念。通过分析生命体育的基本含义,探讨体育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评价中对生命关注的体现,结合体育新课程实施,提出在体育新课程中实施生命体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对人们了解体育,欣赏体育进而爱好体育,参与体育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影响学生体育生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大学生接触体育情况、动机,体育媒体的消费以及影响其体育生活的因素的调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的正面影响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体育媒体传播中的体育暴力等不良行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对体育价值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究德性观与体育价值观的深层联系,提出当代体育价值观必须由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旨在从哲学层面促成体育价值观的发展与更新,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体育观,实现体育对促进人全面健康发展和塑造个性完美品质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播健康生活的体育精神是青奥会的价值基础,青奥会是树立南京城市新形象的展示平台,也是传播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机遇。在对南京青奥会筹办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南京青奥会的举办提出了建议:吸引众多人群参与是基础;传播健康体育精神是目标;展示良好城市形象是重点;弘扬优秀体育文化是机遇。  相似文献   

17.
对取得过辉煌运动成绩和良好商业收入的运动员的共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包括运动员从事的体育项目、运动员的成绩与荣誉、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运动员的外在形象、运动员的社会形象、体育管理制度、运动员的商业开发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的调查,结果发现兴趣、爱好在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结构中具有主导作用,其动机结构的复杂性和波动性与社会、家庭、环境等影响有关。从心理学、教育学和体育价值观角度出发,提出提高高职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促使大学体育课程成为有机的整体;大学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给予运动教育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和体育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并提出以运动教育模式建构学校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特征,以及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与地方社会稳定的关系,提出推进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建议:地方政府正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存在的合理性,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重视核心人物的培养,丰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