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霞 《体育科技》2012,33(3):1-3,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遭遇的困境,探询阳光体育发展的内在机理,指出阳光体育践行的关键在于学生个体的主体自觉,研究目的在于挖掘体育文化的引领作用,内在地激发个体参与体育的动机,从而为阳光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使其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释了体育生态化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必要性及实现路径。通过分析体育生态化的主要特征,提出重视利用城市户外游憩空间的公共体育发展策略,构建以户外教育为主要方式的体育生态化实践体系,进一步提出实施体育生态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倡导体育生态化的生活方式,充分彰显体育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及其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体育生态化包括物质层面、体育行为方式及组织制度、社区人的体育价值观等三个层面。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普及生态意识,建设适应不同人群、具有社区特色的体育设施网络系统,加强社区生态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政府部门为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不利局面,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而发出的伟大号召,是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建立生存于自然中的体育的生态环境。通过分析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生态因素,认为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树立正确的阳光体育运动生态意识、优化主体生态位以及构建合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现象严重,体现在失衡的大学生体育意识、滞后的系统社会因素、缺乏动态平衡的体育课堂教学、误读的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超耐度的体育教学环境五个方面;经研究认为,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需要培养"反思"意识,追求个体生命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依赖合理的课程选择、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合生态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6.
运用体育生态理论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区域农村体育生态因素进行描述,认为对农村体育主体和体育环境的优化是实现区域农村体育生态化的基础;是构建生态体育和实现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阳光体育的研究,揭示其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的创新规律。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创新主体包括体育部门和体育协会等群体主体和体育教师、体育研究生和普通大学生等个体主体,其创新动力包括个人爱好、部门发展、职称要求等,其创新环境包括领导支持、体育传统等软环境和场地、器材等硬环境。结论:可以从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优化大学体育的创新环境两个方面推进大学生阳光体育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小城镇与农村、城市之间在居民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小城镇体育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农村体育或城市社区体育,而是与它们平行存在于我国社会体育系统之中;小城镇是一个涉及“镇区”和“镇域”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小城镇体育的边界应以“镇区”为界限;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小城镇体育是一个存在内部差异的体系,可分为原生型小城镇体育、催生型小城镇体育和衍生型小城镇体育等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梁永  姜明  王冬慧 《体育科技》2013,(6):114-115
结合当前高校执行阳光体育工作情况,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应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以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为线索,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培养目标的“人本位”精神.为构建全面、综合、发展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和过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价值观指导下,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措施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着力点.论文以大众运动休闲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田野工作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符合生态城市理念的体育生态化模式的构成及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体育生态化模式即是一种把生态责任作为既定前提的户外运动模式.在厘清体育生态化模式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利用城市户外游憩空间的公共体育发展策略及构建以户外教育为主要手段的体育生态化实践体系等手段和措施是实施体育生态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倡导生态体育生活方式,彰显体育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余超  熊玲  余子义  张园 《体育科技》2012,33(2):126-129
通过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应用现代管理学理论,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高校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活动形式——体育课及运动训练、早锻炼、运动会及运动竞赛、体育社团活动、自我锻炼——建立相应的子系统,并根据五个子系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对这五个子系统科学管理,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阳光体育”的内涵及时代意义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阳光体育"的内涵与特征进行阐述,旨在深入剖析"阳光体育"的深刻含义及时代意义,然后对"阳光体育"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提出:体质健康不是阳光体育的唯一价值,还应包括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其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多元重视;再次,在整个活动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此外,还应考虑地域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研究目的在于挖掘阳光体育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拓展和深化对其理论层面的认知,从而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使其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美国SPARK项目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介绍美国开展范围广泛、时间持久、成效显著、对学生和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的全国性的体育教育运动——SPARK项目。该项目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新颖、强调终身体育、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和实施综合性学校体育计划。SPARK项目对我国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积极借鉴作用。“阳光体育运动”重点要协调和解决的问题:运动能力早期性与持续性、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结合;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协调促进;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运动竞技性与健身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以阳光体育为平台,有计划、有目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并提出了干预的路径、管理机制,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理论实际联系,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的概念、内涵、文化以及它与阳光体育的关系等等进行研究,旨在使人们正确认识我国校园足球开展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现状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2008-2010年31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给教育部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经验及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梳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基于实践而形成的模式,并根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炼出20个要点,从理念认识、目标达成、体质测试、加强教学、创新课外、营造氛围、组织领导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各类活动,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研究得知:阳光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具体落实,但20个要点的达成状况参差不齐;全国各地均能达成文件的半数要点,也仅是及格以上的成绩;且呈现出要点的达成效果与评价指标的具体量化、可操作程度成反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系列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福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进行研究,从加强福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大学生体质和技能入手,探讨现阶段福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方式。结果表明:将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时尚体育、休闲体育、养生体育的有关选项纳入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加强校园管理机制,能促进福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仁蒙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35-36,43
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要完善制度,保证安全;要健全完善“学社联携”组织,创建“学社融合”体系;要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五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包括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缺乏规范的实习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课程体系模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社会合作;完善实习基地建设,适应社会需求;编写实习教材、采用"导师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观,优化课程体系等;以期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