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四川省地方性体育社团为研究出发点,研究分析四川省体育社团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努力探究体育社团发展新模式,为我国西部体育社团的发展与创新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岳广凤  李波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6):74-75,80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保证,体育教学部门要支持体育社团的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进行指导,满足体育社团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需要,为体育社团培养一批体育骨干,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3.
张伟 《灌篮》2021,(3):150-150,152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是中国现阶段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聚焦之一,也是社会体育社团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各类体育社团情况亦能直接反映全民运动发展情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两者融合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有关研究,并针对此提出了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社团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结构变化,以"单位"体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及高度集权为主要特征的单位体育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发展。对新形势下我国体育社团发展面临的机遇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政府职能转变为体育社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场化改革为体育社团发展创造了资源基础;民众广泛的体育参与意识为体育社团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籍玉新 《精武》2014,(36):171-172
学校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国民体育意识逐步增强,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现阶段的体育社团研究,大多偏向于管理的整体模式或者硬件设备的研究,鲜少有人关注学校体育社团的文化建设。实际上,大多数学校体育社团甚至没有管理章程和团队核心理念。该文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社团为例,研究学校体育社团的组织文化建设,提出适当建议,为学校体育社团的管理和发展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体育的改革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广阔的前景,使其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我国体育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随着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国民体育意识的加强而逐步建立和壮大起来的。伴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和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的剧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一直保持着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从社团数量,还是从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分析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上海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5种趋势,并结合现有问题提出了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4点建议,为上海市甚至全国各地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对扩大学生体育人口,发展学生运动才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加快学校体育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应重视加强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计划,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实践的平台,使大学生体育社团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体育社团作为一种新的体育社团形式,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情感性等特点.以广州QQ体育群为例,目前网络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服务实践发展极为迅速,内容丰富多彩,方式多样求变,有着与现实体育社团不同的运作机制.同时,身份不明、服务层次较低和管理薄弱也是网络体育社团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体育社团改革是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体育管理观念和意识指导下,原有的社团管理条例法规没有对社团的基本权利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社团不能通过法律保护自身利益,法制的欠缺严重影响了体育社团改革进程.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这是完善体育社团法制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状况,对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在四川成都、自贡、广元三市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1%的四川省城乡居民在2007年参加过体育锻炼,且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3.7%(含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项目以健身走和跑步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选择的项目明显不同;同时,省内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最多,但有近7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没有接受过科学指导;而没有时间、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是目前省内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阻碍;城镇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等调查指标上都高于乡村,城乡差异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为顺应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山东省从2011年开始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联赛。从不同角度阐述山东省开展中小学体育联赛的重要意义;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制约发展因素;提出使联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促进山东省中小学体育联赛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胡用岗  李凌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46-48,54
为了解四川省高职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5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对测试数据按城乡差异、民族差异、学科类别差异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四川省高职大学生的体质特征,以期为今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十二五"期间四川省体育教育研究文献的类型、发表数量、被引频数、web下载量、地区、主题、基金项目、期刊等情况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研究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四川省体育教育研究的总体发表情况、年代分布特征、论文质量、学术影响力、热点研究主题、地区分布特征、基金项目情况、期刊论文的分布情况、研究人员的学历与职称情况,揭示了"十二五"期间四川体育教育科研现状,以期对今后的四川省体育教育科研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肖春  邓陈亮 《四川体育科学》2011,(4):105-107,1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5地市城区196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观念、锻炼意识、参与程度、消费状况及老年体育开展的障碍等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针对目前四川省老年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为四川省体育主管部门、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制定相应体育政策及研究开发老年体育市场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促进四川省老年体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四川省幼儿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研究人群,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四川省幼儿体质合格率达86.1%,总体呈现性别无差异、城镇明显优于乡村的趋势,综合评价状况属于中上水平;比较2005年监测结果,其总体合格率下降1.3%。四川省幼儿身体形态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城镇大于乡村,男性大于女性。幼儿身体指数指标表现为城镇幼儿的身体充实度大于乡村幼儿。四川省幼儿素质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变化趋势,男性在力量、速度、弹跳力、协调与平衡能力方面好于女性,女性的柔韧性好于男性。城镇幼儿的柔韧、速度、弹跳力、力量、协调能力与乡村幼儿无差异,而平衡能力低于乡村幼儿。与2005年监测结果对比10m折返跑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开课达标率与质量低、体育活动次数与时间不足、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单一。并在分析影响四川省普通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现场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以及福建省业余篮球甲级联赛(CBO)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各城镇地区业余篮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由于篮球运动开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省业余篮球一枝独秀的尴尬局面。文章以业余篮球联赛为切入点,通过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业余篮球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因素,针对我省业余篮球的进步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初中体育基本情况,教学指导思想、内容、程序及效果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四川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并提出了在农村初中教学改革中建立以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为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