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大港区随机抽样的16所学校的学生家属的调查,获得有效答卷268份。经分析、得出大港区农村体育的基本现状结果:1.农村体育发展不平衡。2.农村体育组织和骨干队伍还不够完善。3.农村体育人口中“文化参与”高于“身体直接参与”。4.体育经费没有列入预算,社会办体育之路还不广阔。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农村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不同需求来看,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村“一元”社会人口逐渐呈现出体育人口的“二元性”分化趋势,表现为以长期驻留在农村的“留守”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和在外务工的“流动”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形成的原因在于“留守”农民和“流动”农民不同的社会生活表现形式和作用特征;3)由于两大群体生活环境及劳动方式的不同,呈现出体育生活方式上的显著差异(P<0.05),在体育需求、锻炼目的及锻炼内容等方面分化特征显著;4)6个变量的直接效应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体育需求”对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直接影响效应最大(Beta=0.69),这一特点可作为划分农村两大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趋势下农村体育适应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农村学校治理现代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分析了融合信息化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体系,找出融合信息化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困境:创新机制不完善,对多元主体的“赋权”不足,深度融合态势还没形成。提出优化路径:利用信息化创新基层乡镇政府的治理工作,完善农村“服务型政府”促进信息化下多元主体“赋权增能”,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学校体育深度融合态势。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乡土世界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农村体育产业化是根植于中国乡土世界的研究新进路之一。研究将改革开放到新发展阶段的农村体育产业化孕育历程划分为土地“两权分离”下的农村体育市场化萌芽阶段与农村土地产权“三权分置”下的农村体育产业化发展阶段。根据体育产业的孕育条件,沿着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脉络,围绕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和农村体育产业化产生过程两条线,以“时间—事件”的叙事形式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产权制度影响下农村体育产业化的演化历程,归纳农村体育产业化的演进表征,总结其孕育机理。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产权改革变迁下农村体育产业化演进表征分别为:农民角色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转向体育产业创业的主动参与者;农村体育治理呈现出非线性、不均衡发展表征;从无到有地孕育出乡村特色的“体育+”融合产业新业态。最后总结了农村体育产业化的孕育机理:农民主体角色转换激活了农村体育产业化的内生性动力;农村体育组织适应性转型为农村体育产业化奠定了组织基础;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体育产业化创造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我国农村体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体育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区域间发展也不平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乡镇为重点发展农村体育,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积极发挥村委会的组织作用,挖掘与整理乡土体育,是我国农村体育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以《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为指导,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展农村体育的指导思想,以“体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为思路,从该地区具有的地理地貌、民俗风情、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等资源优势出发,提出西北边远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并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农村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农村体育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二元社会结构短时期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开展农村体育应当完善的必要条件是: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2.办好农村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3.以道德进步、强化灌输为杠杆改变农民的旧观念,树立新的体育观念;4.建议有关领导部门着手培养农村体育指导人才。  相似文献   

8.
对解决困扰当前农村体育新课改两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体育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全国新课程推进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由于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农村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人甚至担心农村学校体育会因此被边缘化。随着新体育课程在农村学校的逐步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的深入,对农村体育课程改革给予特别关注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明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剖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所面临的挑战,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造就农村体育的不平衡发展,村庄重组引发新矛盾,“空巢”家庭、流动人口增多,税费改革带来农村体育发展的新冲击等。论述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着眼农民、立足村落,建立健全农村体育发展体系,“以强补弱”、充分发挥农村体育的优势及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云南5个革命老区县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基层体育事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及人员配备不齐;农村体育专项经费不足且来源单一;体育活动场所不足,活动开展形式及项目单一;农民体育意识差,对体育本质功能、体育消费的认知还不足;居民对农村开展体育活动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对体育活动的社会功能和娱乐功能认知上也不存在性别差异;参加乡镇开展的体育活动情况中存在性别差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X2=78.534,P=0.000<0.01),在参与体育活动中项目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X2=107.555,P=0.000<0.01).针对存在问题,构建体育援助体系,通过建构体育援助体系主体,搭建体育援助网络平台,实施体育政策、体育科技文化、体育人才援助,有效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数理统计法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部分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体育锻炼价值及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低.对此,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加快我国东北地区中部经济发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多方筹资,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健全农村体育组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体育活动;积极培育农民体育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00-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不尽人意;农民对体育锻炼意识和劳动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认识还不够深入;大部分地区农民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还处于低层次;农民对体育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已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林 《体育教学》2014,(5):42-44
本文以农村体育教师为视角,认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体育课改顺利推进的深层原因,提出构建区域性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路,形成大区域统筹兼顾、各校点精细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期许破解“上什么、上多少”,避免教材低级重复、缓解专职少兼职多的师资现状等制约农村学校体育课改推进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策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归纳、田野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新型农村建设为契机,阐述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因素和各种制约的结构要素.指出伴随着村落建筑格局的城市化、城乡文化习俗的去差异化,让缺乏体育文化意识体系支撑的农村体育逐渐被边缘化.研究认为,要真正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远瞩性构建未来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蓝图,可探索性构建政府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机制;实行“两端延伸”路径以及建设农村数字体育工程,来有序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出路之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和策划了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方案:拓展训练是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废旧利用是创建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必由之路;复式教学顺应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因地制宜、灵活对待的管理与评价的方法是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保证;一点带片全面开花的“两步走”战略是普及农村学校体育的有效步骤。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查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山东省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因素及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80后”青壮年流动频繁,无形中主体力量削弱;体育职能部门力量削弱,农村社会文化体育指导匮乏,政府对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不足等是制约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内容体系;构建以乡镇社区体育文化工作站为重点的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参与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流失等.提出后奥运时期发展我国农村体育的思考: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建设并发展政府性体育管理组织和娱乐性农村体育组织;利用多元化途径实现农村体育快速、健康发展;转变体育文化传播机制,积极发展并向外宣传农村体育文化,实现城乡体育文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当前农村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和农村居民的体育知识普及程度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经济发展不均衡、体育场馆资源欠缺、农村人口流动性、体育组织和领导机构不健全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外在因素。提出普及体育知识、提高体育锻炼意识,繁荣农村体育文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农村体育弱”是在“物质文化范畴”与“制度文化范畴”上进行的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事实判断。农村体育的发展外部环境存在某种“弱中之强”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农村体育的现存优势逐步解决农村体育蕴涵的诸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思路、找准农村体育与农村文化的契合点、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村官”以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中的表现已成为关注“热点”.研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优、劣势对促进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和“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知识、信息、沟通等优势对解决农村体育文化中存在的观念陈旧、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宣传和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有促进作用;同时大学生“村官”在选聘专业针对性、工作侧重、互相协作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