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天津市大港区职业中学天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港区随机抽样的16所学校的学生家属的调查, 获得有效答卷268份。经分析、得出大港区农村体育的基.本现状结果: 1.农村体育发展不平衡;2.农村体育组织和骨干队伍还不够完善;3.农村体育人口中“文化参与”高于“身体直接参与”;4.体育经费没有列人预算, 社会办体育之路还不广阔。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农村学校治理现代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分析了融合信息化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体系,找出融合信息化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困境:创新机制不完善,对多元主体的“赋权”不足,深度融合态势还没形成。提出优化路径:利用信息化创新基层乡镇政府的治理工作,完善农村“服务型政府”促进信息化下多元主体“赋权增能”,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学校体育深度融合态势。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我国农村体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体育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区域间发展也不平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乡镇为重点发展农村体育,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积极发挥村委会的组织作用,挖掘与整理乡土体育,是我国农村体育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农村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不同需求来看,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村“一元”社会人口逐渐呈现出体育人口的“二元性”分化趋势,表现为以长期驻留在农村的“留守”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和在外务工的“流动”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形成的原因在于“留守”农民和“流动”农民不同的社会生活表现形式和作用特征;3)由于两大群体生活环境及劳动方式的不同,呈现出体育生活方式上的显著差异(P<0.05),在体育需求、锻炼目的及锻炼内容等方面分化特征显著;4)6个变量的直接效应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体育需求”对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直接影响效应最大(Beta=0.69),这一特点可作为划分农村两大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趋势下农村体育适应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为指导,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展农村体育的指导思想,以“体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为思路,从该地区具有的地理地貌、民俗风情、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等资源优势出发,提出西北边远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并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明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剖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所面临的挑战,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造就农村体育的不平衡发展,村庄重组引发新矛盾,“空巢”家庭、流动人口增多,税费改革带来农村体育发展的新冲击等。论述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着眼农民、立足村落,建立健全农村体育发展体系,“以强补弱”、充分发挥农村体育的优势及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7.
张林 《体育教学》2014,(5):42-44
本文以农村体育教师为视角,认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体育课改顺利推进的深层原因,提出构建区域性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路,形成大区域统筹兼顾、各校点精细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期许破解“上什么、上多少”,避免教材低级重复、缓解专职少兼职多的师资现状等制约农村学校体育课改推进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农村体育弱”是在“物质文化范畴”与“制度文化范畴”上进行的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事实判断。农村体育的发展外部环境存在某种“弱中之强”也同样可以得到证实。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农村体育的现存优势逐步解决农村体育蕴涵的诸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思路、找准农村体育与农村文化的契合点、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虽说农村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主要是领导不力,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开设或不能开足体育课,已开设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不开展或不正常,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教育部今年将大力加强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要想有效地推动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实现使农村学校学生“人人享有体育”的目标,就必须在如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突破体育次要论,…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乡土世界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农村体育产业化是根植于中国乡土世界的研究新进路之一。研究将改革开放到新发展阶段的农村体育产业化孕育历程划分为土地“两权分离”下的农村体育市场化萌芽阶段与农村土地产权“三权分置”下的农村体育产业化发展阶段。根据体育产业的孕育条件,沿着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脉络,围绕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和农村体育产业化产生过程两条线,以“时间—事件”的叙事形式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产权制度影响下农村体育产业化的演化历程,归纳农村体育产业化的演进表征,总结其孕育机理。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产权改革变迁下农村体育产业化演进表征分别为:农民角色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转向体育产业创业的主动参与者;农村体育治理呈现出非线性、不均衡发展表征;从无到有地孕育出乡村特色的“体育+”融合产业新业态。最后总结了农村体育产业化的孕育机理:农民主体角色转换激活了农村体育产业化的内生性动力;农村体育组织适应性转型为农村体育产业化奠定了组织基础;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体育产业化创造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刍议农村体育工作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体育起步晚、发展快,但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通过探讨经济建设与体育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竞赛与人才输送等几个理论问题,力求阐述农村体育如何有效地促进健身战略和奥运战略的协调发展,尽快适应农村人民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初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农村体育现代化是指在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在处于部分连接、未连接状态的乡级地域和村级地域以及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或3000人以上非独立的各类特殊区域内,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所发生的转型与动态发展过程;或在我国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现代化需求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应达到的理想水平和状态。组织管理民主化与法治化、社会功能定位综合化、体育技术传播知识化、体育设施多样化以及体育格局和谐化是农村体育现代化的5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并不单纯地属于一项公共政策或一个体育问题,而是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体育参与以及弱势群体公共权益保障的社会问题和制度问题。以社会转型和新农村背景下推进农村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为背景,通过相关概念解析,在广泛调研、文献整理和基本把握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假想推断、分总建构的方法和多学科理论,剖析农民个体、社会阶层、农村乡镇、农民群体及政府部门五者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需求、意识、行为、文化、环境、经济、健康、和谐、政策、体制10要素的内在联系,以直观易读的简图方式初步构建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并提出"求实惠保供给,经济兴体;强文化保发展,因地制宜;改制度保协调,权责清晰;促开放保需求,代民立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将继续向城市流动,而且呈增长趋势;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由原来的"自上而下"政府管制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市场经济主导模式,市场经济继续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的继续流动和迁移将对输入地、输出地和流动迁移人群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鉴于对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和未来迁移趋势考虑,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应将重点放在城市中农民工、农村留守人群、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农村文体建设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文体建设的制度瓶颈包括短缺而低效的文体投入机制、文体人员素质堪忧的运行机制、缺乏内在动力、优秀传统民俗体育推广力缺失。农村文体建设现状是由认识不到位、政府缺位、体制改革滞后所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并进的社会环境下,农村体育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受到严峻的挑战.以经济欠发达的赣南革命老区农村体育为例,通过社会学视角分析影响村落体育发展的因素,希望为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九江市新农村的深入调查和对有关专家的访谈,了解了民族传统体育在该地区的开展现状和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九江市新农村后继有人,研究并制定了适合九江市新农村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民族传统体育大力开展的同时给九江市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多的益处,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并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冉令华  田雨普 《体育学刊》2007,14(2):131-135
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体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内容广泛,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深入的实证研究不够,发展对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建议将农村体育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观察,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深入实际进行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性,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开拓农村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