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当今世界舆论纷杂不堪,抹黑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的不当言论接踵而至。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与融合可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及国家形象建设提供坚强助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机制和融合理路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子系统与“文化强国”在利益、环境、道路的三个圈层中存在共生作用机制,同时存在超越“简单共生”,实现“超量共生”的极大可能,但在历史因素和现代发展的纠葛下出现文化滞后、利益难生、环境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立足社会生态,突出文化特色;依托“市场”“信息”政策道路,彰显文化自信;认清“文化堕距”,把握文化支点的三条融合理路,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在传统与现代维度上的共生与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为出发点,论述与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特性对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型理念.研究认为: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鲜明民族特性是使其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的根本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可以使中华传统体育重新焕发多样化生机,为世界体育的文化多元化作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不能急于求成地进行功利性推广,而要深刻认清现代化转型的动力与阻力,以免最终导致丧失“民族个性”与“文化自信”的文化模仿现象.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传统体育新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尚处于草创阶段。在学科建设中,理论建设无疑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而研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首先要从中国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实际出发,研究总结各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使之上升为理论。在理论建设中,必须坚持从研究中国各民族丰富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理论体系。因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现代化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的新文化,也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文…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把握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职能定位,提升其传承发展效能,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辨析得出体育强国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互促共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软实力,体育强国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硬支撑。研究阐释了体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职能定位与传承路径,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职能定位是竞技文化:弘扬拼搏有为的民族精神;大众文化:提升全民健身健康水平;校园文化:彰显铸魂育人教育使命;产业文化:创造经济多元发展路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路径是突破地域传承:增加地域间文化交流共享;突破民族传承:增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突破文化传承:增强文化间融合传播赋能。  相似文献   

5.
体育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进入中国。由于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传统体育文化本质上的差异使得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抗阻,因此,体育领域中的“西学东渐”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冲突的过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出:近代上海体育在西方侨民体育的示范和引导下,走上从惊诧、排斥到调和、吸纳西方近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对西方近代体育从吸纳、比照、融通的3个递进的演进过程,实现了西方体育在中国本土化的“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上海民族传统体育也经历了“解构”到“建构”的痛楚,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文章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含义的诠释,以及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价值的论述,提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增加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话语权;(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以“擂台再现”的形式进入奥运会;(3)形成新的体育文化风格,打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机遇、困境及对策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存在着中西文化交际障碍、传播渠道应用不畅、体育话语权缺失、国际信息秩序失衡的困境。为此,提出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创新表达;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的人才建设;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智慧平台;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依据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体育文化”根脉;中国特色革命文化中的“红色体育思想”支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时代体育精神”底蕴。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的现实挑战包括:个体教育中“中西体育文化的认知困惑”;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困境”;社会教育中“已有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局”。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发展路径包括:聚焦第一课堂、促使以体育魂;拓展第二课堂、增进以体铸魂;筑牢体育传播、坚定以体固魂。  相似文献   

9.
李延超  饶远 《体育科学》2006,26(11):41-48
同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傣族与彝族,在相距并不遥远的地理空间内,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彝族为山地民族,火崇拜是其文化的核心观念因子,体育也被赋予浓厚的火文化特征:尚力、血祭、崇火;而傣族为河谷、坝区民族,其体育文化特征中又彰显水文化的民族情性:柔美、传情、崇水。如此,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便具有了典型的比较科学理论中提出的“可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离不开民族文化生态文明.以“美丽中国”为视域,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的本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指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要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要关注我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协同发展.同时着重研究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指出:“美丽中国”构建下,我们要通过打造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圈、创造中国式健身体育、构建生态型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开发大众化民族竞技体育、拓展校园民族特色体育等主要路径,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国计量学院2009级大学生体育隐性课程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桂祥 《体育科技》2014,(2):106-10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并探讨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出申请体育经费,合理利用现有体育器材;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课程资源;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学生资源;建立合作的学校文化;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相应的建议和举措,以推动我省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体育课程资源是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的前提,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而言.文章阐述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含义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原则、途径,并探讨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与理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在发展,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逐渐转向“课程理解”。通过对传统体育课程弊端的剖析、体育课程概念的新的界定以及运动技术的知识定性,重点阐释了体育课程知识与理解,其理念对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突发疫情下大学体育课程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突发疫情下有必要开设大学体育课程,但存在政策理论指导欠明确、非常规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不足、合适的课程资源储备有限、教师应变与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提出对策:突发疫情下大学体育课程应围绕“宅体育”,从拓展知识、补充理论,挖掘技能、完善体系,共建课程、充实资源,加强培养、拓宽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探析制约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的开发者,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深刻变化。重视和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校本开发中的作用,找到并解除其制约因素,将有利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对体育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体育学界的足够重视;体育课程在实施中发生“异变”有其必然性,根据其正负效应可分为超越性异变与衰退性异变两种类型:导致体育课程实施产生“异变”的因素是多方而的;住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应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以促进超越性异变。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市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中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做了整理与分析,阐述了杭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中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杭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上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观念陈旧、落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呆板,体育教学计划及评价舍本逐末等方面阐述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滞后,进而提出了体育课程设计、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评价的改革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的本质与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从而明确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探讨了体育隐蔽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体育隐蔽课程开发、实施拓展了空间,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为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实施夯实了基础,体育隐蔽课程开发既必要也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