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汤湘军  雷慧 《体育科技》2013,(1):143-14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湘潭市部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湘潭市中学生普遍认为安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大部分学生缺乏预防和处理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隐患的方法,导致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安全意识差、学生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师资力量匮乏、安全教育不到位以及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湘潭市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预防安全隐患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研员顾名思义也就是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他们在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研员已经由原来的国家课程标准的诠释者逐渐转向学习者、研究者,教研员对课程资源的占有优势也在减弱;另外,还有个别地区的体育教研员,不是搞教学研究,更像是行政管理人员,工作随波逐流,对于体育课程改革如何深化、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等等与一线教师主要相关的问题关注度不够。因此,对体育教研员的职责进行重新审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期专题讨论分别约稿省级、地级市、县级市、区、兼职教研员撰稿进行专题讨论。这些教研员都是各级别教研员的优秀代表,工作认真负责,理论水平高,在所属区域对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选取了部分一线教师的自然来稿,稿件从一线教师的角度阐述并审视了教研员的职责,提出一线教师合理的建议。通过本期专题讨论,将使教研员的职责更为清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颁布,如何针对课标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一线体育教师对课标的执行力,各级教研员的作用尤为重要。教研员要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合理培训机制和计划,要把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仔细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为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善体育社会科学的方法学体系,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选择最多的是应用性的课题,缺乏对开发性课题的研究.获博士学位者的选题思路比获硕士学位者更加谨慎,留学3年以上者比没有留学者选题的视野更加开拓.正高比副高和中级以下职称研究者在论证课题时,更注重课题的创造性.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掌握程度最好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收集经验事实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的使用频率与研究者的职称、从事科研年限、年龄呈负相关.正高职称和留学过的研究者较其他职称在问卷调查中更经常进行信、效度检验.实验方法是他们了解最少和使用频率最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课堂体育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是体育教学论范畴与行为范畴的两个概念。基于许多体育教学论专家对课堂教学设计的阐述,结合一线教师对编写教案的实践与理解,剖析两者关系,正确认识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关系,促进教师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大力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从幼儿园体育师资力量和幼儿园体育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目前幼儿园体育教育课程开展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与思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幼儿园的体育教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主要集中在操类;体育活动时间不足,未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同时教师专业度较弱和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文华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5):45-46,4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扫描,指出当前体育教学环境存在问题并分析、辨明,帮助高职院校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管理者,更新课堂教学环境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广大教师和体育管理者在教育实践中提供针对性、实效性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5-2010年中日韩三国被SSCI和A&HCI收录文献数量、研究机构、学科分布、文献类型、来源期刊影响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结论:日本被收录论文数量最多,中国次之;中国被收录论文较多的是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康复,老年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损伤等研究均全面落后于日本;低引频次的文献数量在三国中比例均偏高;收录三国体育文献的国际期刊总体影响因子不高。建议:提高体育论文质量,增强论文国际竞争力;提升体育研究者的国际化素养;促进我国体育类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素梅  杨帆 《体育教学》2011,31(1):16-18
一节好课首先需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目前已经引起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教学,体育教学设计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方法固然已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但是,目前对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线教师若缺乏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准确把握,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一节成功的观摩课例——跪跳起,分析体育教学设计的结构要素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反思我国原有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足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根据新的教育思想,探讨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体系和方法.认为: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研究和对专家、一线教师、学生访谈,认为体育教学开展慕课的现实意义包括:高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健康教育从政策到落实、培养学生自主体育学习意识与能力等。同时也面临着体育学科知识图谱的编制、体育教师观念与素养的转变等方面的困难。最后,体育学科"身体练习"特性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应以慕课学习为辅,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为主"。  相似文献   

11.
12.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4.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1,(10):144-144
李娜连续第二年在美网首轮出局;状态正盛的新科温布尔顿冠军科维托娃也没能闯过女单第一轮:强势复出的小威以连续6场直落两盘的完胜杀进美网女单决赛,冠军志在必得,不到20个小时之后又连丢两盘完败低调的澳大利亚姑娘斯托瑟……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家体育、教学传统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先秦道家体育、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对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选项分层”的教学改革方案,并且通过在教师、教材、内容、场地等结构方面的改革,能够使体育教育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中美两套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国家体育标准>在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学习目标的设定、运动的教育与人的社会化进程及体育与促进健康等几个方面值得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去学习、借鉴,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有着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加强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提出为实现新世纪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文化必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形成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到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