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演兴亡于方盘,寓讽化于■琮──博戏“响■”考释王俊奇笔者近来搜集有关史料时,偶读《香艳丛书》,发现其中载有一部《响谱》,作者是宋人杨无咎(号逃禅,杨补之),书注有南陵徐氏随庵钞本。从这部《响谱》的内容来看响(xie。木板拖鞋)是古代一种类似双陆和樗蒲...  相似文献   

2.
日本棋院四家的起始和没落王小平日本围棋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527年。《北史·倭传》记有:“(倭国)好棋博、握槊、樗蒲之戏”。但迄今的1600年间,只有近400年才是大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得力于始自1612年的棋院家元制度(一种父子或师弟相...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除了有围棋、象棋、六博以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棋戏——双陆。双陆又名握槊、长行、波罗塞戏。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说:“今之博戏长行局子,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又有宋人洪遵云:双陆,“以传记考之  相似文献   

4.
发展至汉代的六博,其普及程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上至贵族官僚,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乐于此道,成为宫廷、官家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博戏之一。史载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喜好博戏。《汉书·游侠传》记载说:陈遂“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奕,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左至太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休闲体育及社会之对待——以六朝之樗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新刚  林飞飞 《体育科学》2012,32(10):92-97
樗蒲作为一种古老的棋戏,是中国古代休闲体育的重要代表。樗蒲在六朝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因与钱物相涉而充当了赌博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为:遍及社会各阶层;赌注多样,数目庞大;地点随意,目的复杂等。樗蒲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部分人获取钱财的重要手段,甚至颇有因之废事者,这受到了当时贤明统治者和正统士大夫的谴责,某种程度上成为学识浅薄、没有操行乃至不务正业之代言词。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博戏最兴盛的时代,上至贵族官僚,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乐于此道。可以说是当时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棋戏之一。据近几年来的考古发现,有关博贝及对博的图象多出现在汉代的画象石、画象砖上;所发现的博贝实物,亦均出于秦汉墓中。随着这些图象及  相似文献   

7.
敦煌古代博弈文化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宝库,其中也有许多反映我国古代体育的内容:六博、樗蒲、藏钩、波罗塞戏与双陆、围棋、象棋、蹴鞠、斗鸡等。古代体育在活跃我国古代人民精神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员崔乐泉博士编撰的《图说中国古代游艺》与《奥林匹克运动简明百科》两部工具书近日与读者见面。 《图说中国古代游艺》是一部以图说形式多方位介绍中国古代游艺的图书。该书作者崔乐泉博士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游艺的研究,搜集了大量与古代游艺相关的文字及考古文物资料,该书即是他多年来研究的结晶。 该书共分八大门类,涉及的游艺形式包括技巧、谐戏、幻术、斗赛、马戏、投射、球戏、棋戏与博戏、酒令戏、童戏、节令戏及少数  相似文献   

9.
《体育文史》1992年第5期刊登了于学岭写的“先行者的足迹——杨荫深《中国游艺研究》介绍”一文。看了之后,深有感触,它提出了。游艺可分杂技、弈棋、博戏三  相似文献   

10.
刘甫晟  潘华  崔莉 《精武》2012,(6):87-88
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博戏中赌博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文章认为博戏是中古传统体育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博戏发展的情况,笔者认为博戏的发展有利于传播思想文化、有利于丰富日常的生活、有利于开发游戏者智力。  相似文献   

11.
提起斗牛,人们自然会想到西班牙这个“斗牛之国”。披篷持剑的斗牛士与野性未测的公牛形象,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但对我国古代亦有斗牛竞技表演的史实,恐怕知者甚少。 据宋代高承考证“斗牛之戏,……盖自秦世之始也”(《事物纪原》)。追本溯源,斗牛起源于古代的宗教迷信活动。据东汉应邵《风俗通义》记载)战国末年,秦国李冰到蜀  相似文献   

12.
宋词,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千古争艳的奇葩,同时也是我们研究我国宋代体育的宝贵史料。仅《全宋词》中,描写或提及我国古代体育项目的词作就有数百首之多,包括的项目有蹴鞠、秋千(包括水秋千)、龙舟竞渡、棋类、马球、角力、习射、五禽戏、八段锦、投壶、博戏等十余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有近10位词人在他们所著的约40首词中,  相似文献   

13.
神奇的跳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悠久的历史跳绳运动,古称“跳百索”、“跳白索”。其历史相当悠久,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千多年。在唐人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里叙述:唐代的婆罗门在八月十五日“透索为戏”。宋代孟元志著的《东京梦华录》和关自牧著的《梦梁录》里介绍的百戏中,有这种运动(此处的“透索”和“跳索”就是跳绳)。明代以后,跳绳又叫“跳白索”。据明朝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描写,明代时“二童子引索掠如白光轮,一童跳光中,曰跳白索”。《济南府志》记载:“儿女子以绳为戏,名曰跳百索”。清代出版的《有益游戏图说》中写道:“用六尺许麻绳,手执两…  相似文献   

14.
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 象棋是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千变万化、引人入胜、老少咸宜。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象棋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近年来,有关象棋起源的争论在国外却骤然升温,其中“印度起源说”已对“中国起源说”构成极大威胁。实际上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六博戏,即宋玉《楚辞·招魂》的“蔽象棋、有 六博些”。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 戏、北周象戏、唐代象戏、北宋象 棋,定型于北宋末年。这一过程 已由现…  相似文献   

15.
博塞是我国古老的一项棋艺活动,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严重缺少,遗存的也十分零乱。我们仅能根据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结合多种学科,对六博、塞戏、博局占、规矩纹等的记载进行深入探究,对彼此龃鼯,难以统一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求得对古代的博戏文化有更清楚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安庆市政府提交了《申请发行安徽地方选题(黄梅戏)邮票的报告》,省政府很快将《黄梅戏》列入安徽地方选题邮票的候选名单。1997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邮电局等就《黄梅戏》邮票的选题进行研究,确定全套为4种,并拿出了《天仙  相似文献   

17.
《燕青博鱼》是元杂剧“水浒戏”中的著名作品,然而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该剧中对“博鱼”这一具体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城市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关扑”这种赌博习俗。通过剧本,我们可以对极少关注的宋元这一习俗得到一些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我曾写过《汉代的角抵(戏)和捽胡》一文(刊登在《体育史料》第五期上),中心的意思是说明汉代的角抵不是摔跤,捽胡才是摔跤。这是从文字史料上研究的结果。汉代的角抵戏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杂技、歌舞、武打戏。从体育的角度来说,角抵戏和中国武  相似文献   

19.
宋代象棋家喻户晓,盛极一时,不但茶楼酒肆,狭街僻巷,棋战随处可见,而且闺阁秀楼,也流行此戏。不少女性运智斗巧,头角峥嵘,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战绩。遗憾的是,笔者遍检旧籍,尚未发现北宋初、中期的有关史料,女子象棋只能从北宋末论起。第一要说的是绝世才女李清照(108—1151?),山东济南人,年十八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工诗,婉约词尤负盛名。性专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食事,因晓象戏、弈棋。自南渡来,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绍兴四年(1134)十月抵浙江金华,卜居陈氏第,又开始讲博弈之事,但嫌象棋需要二人对垒,弃而研究打马。所著《打马图经·序》有“大小象  相似文献   

20.
宋捷 《收藏》2009,(7):122-124
博局纹俗称规矩纹,西方学者也称“T、L、V”纹。这种纹饰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六博戏。六博戏又简称为博、六簿、陆博,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棋类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