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篮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及赛前心理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多年带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心理特征提出了赛前心理调整和训练的具体方法。教练员在篮球训练和竞赛中应注重探索不同类型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规律,研究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应强化赛前训练,帮助运动员确立积极的技术心理定向。  相似文献   

2.
一、运动员的睡眠好吗?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大强度的体育运动之后,特别累,上床倒头就睡,睡得特别沉、特别香,第二天起床精神百倍。那么,几乎每天都在从事大强度体育训练的运动员,睡眠应该不成问题,失眠更是不会发生吧?然而,研究发现,许多运动员的睡眠质量远远低于一般人。一项针对同龄运动员和普通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同龄大学生,无论是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还是睡眠效率,都不如普通体育院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睡眠对于运动员意义重大,然而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员正在遭受比普通人群更多也更为严重的睡眠困扰,但却只有少部分运动员会积极寻求外部帮助。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运动员的睡眠现状、睡眠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以及运动员睡眠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对运动员睡眠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对运动员的睡眠质量进行测量和监控,进而进行有效的睡眠干预,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部分睡眠剥夺指一天的睡眠时间被限制在少于或等于6h以内的状态。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部分睡眠剥夺可能对运动员人群次日的运动表现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传接球和击发球准确性下降、最大力量下降、反应时间增加、无氧表现下降和平衡能力削弱,同时可使运动员注意力下降、疲劳感增加和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研究发现根据时序特征可分为早起型部分睡眠剥夺和晚睡型睡眠剥夺,早起型部分睡眠剥夺对运动员人群次日的运动表现的危害可能较晚睡型更严重。建议加强运动员人群的睡眠教育;将运动员睡眠健康列入日常训练计划;对已经出现睡眠剥夺症状的运动员可采取午睡、咖啡因和褪黑素摄入等方法降低部分睡眠剥夺所带来的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对国际长拳竞赛套路不同训练负荷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级别武术运动员,不同负荷量国际长拳竞赛套路训练后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方法 通过对男子1级武术运动员10例,2级武术运动员20例,在调整期末、2、3、4、5个完整国际长拳竞赛套路训练后次日晨血清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含量的动态检测,比较三者间的关系以及分别同运动负荷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初期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来对体育专业学生中长跑教学与训练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了训练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具体训练方法、手段,在指导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全年、多年、准备期、竞赛期和休整期等各个时期的系统训练过程,有直观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以睡眠研究的评价体系和临床诊疗推荐指南作为睡眠评价方法的前提下,重点讨论运动科学研究中实际涉及运动员睡眠评价的研究案例,分析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运动员睡眠筛查问卷(ASSQ)、运动员睡眠行为问卷(ASBQ)、睡眠卫生指数(SHI)、多导睡眠图(PSG)、体动图、商业睡眠技术等主客观睡眠评价工具或手段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对运动员的睡眠障碍和睡眠相关行为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训练理念对运动训练的效果起着深刻的作用。竞技运动训练一直在随着比赛数量的增加而在不断地改变,优秀运动员欲想在多次比赛中获胜,就必须改变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使训练适应并满足比赛的需求。不能完整、准确和有针对性地解释、定位专项运动特征是我国竞技运动训练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专项运动内在、微观和动态的细节变化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是当前探索和研究专项特征的主要发展趋势。“乳酸阚模式”和“两极化模式”建立在不同的研究对象基础之上,它们在训练实践中的适用范围不同。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运动训练理念的创新,主要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以及训练量的延伸,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竞赛强度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散打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散打竞赛是高强度个人直接对抗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章分析了散打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论述了日常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赛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练员在掌握运动的生理潜力的同时,更要重视掌握运动员心理潜力,应把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技术和战术训练作为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投掷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和心理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纳入学校业余训练之中,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对提高运动成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吊环十字支撑动作的力学和肌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吊环十字支撑是高级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缺少的静止用力动作。运用力学和肌电对此动作进行研究,探索出完成动作的必要条件,由此确定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有效程度,为广大高级体操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制定训练计划与实施中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运动员成绩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临场技战术的发挥水平,而且取决于赛前情绪与心理准备的程度。文章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和赛前情绪状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及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旨在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浅谈克服散打运动员赛前紧张的调节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散打运动员赛前紧张状态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采用气功的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可消除运动员的过度紧张,并调整到适宜的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15.
Good sleep is critical for optimising recovery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Yet,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how athletes sleep before and during competi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such sleep is poorer than that before a usual training day. Twenty-one male endurance cyclists’ (age: 19.9 ± 1.7 years) sleep/wake behaviour was assessed using wrist activity monitors for 11 nights, including a six-night baseline training phase, three nights before competition and two nights during competition. Cyclists had less sleep on the night before competition (6.5 ± 0.9 h) and during the first night of competition (6.8 ± 0.8 h) than at baseline (7.4 ± 0.6 h). Cyclists also went to bed and woke up earlier during competition than at baseline. Competition schedules and competition itself can disrupt the sleep/wake behaviour of athletes during competition. Future investigations should examine sleep during three stages of competition (i.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ompetition). This will help coaches develop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sleep changes during different phases of competition and enable them to plan post-competition training programmes to ensure appropriate rest and recovery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依据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历史、现状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结合我国现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讨,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其目的就是为现在的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下,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今体育竞赛正朝着高水平、强对抗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日趋完善和接近,心理素质在运动竞赛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不佳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要采用具体、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培养,提高心理品质以使他们主动有效的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从而保证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世界男子小金属地掷球联合会杯团体赛比赛成绩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我国男子小金属地掷球团体赛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研究表明:技术水平、技术动作、战术能力以及比赛的心理素质差是导致我国运动员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竞技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技战术训练、重视运动员选材及相关学科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武汉城市圈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从调查结果表明:1)湖北省排球后备人才越来越稀少,且大部分集中在武汉城市,并且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越来越低。2)教练员年龄、学历和职称比较合理,训练能力和知识有待提高,制定训练计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3)培养排球后备人才体制不健全,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比较少。  相似文献   

20.
排球比赛节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奏是排球比赛的灵魂,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综合体现和心理调节的具体反映。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技术、战术的灵活运用,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还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从临场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适时地采用恰当的手段和策略,巧妙地控制比赛速度来掌握比赛节奏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从技、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训练方面,应加强对运动员节奏意识的训练和教练员节奏谋略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