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王永梅 《体育科研》2012,33(3):78-81
运动性中枢疲劳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神经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运动性中枢疲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敏感性物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疲劳消除方法,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外周机制与中枢机制.影响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中枢疲劳、环境温度及运动对中枢机能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促进中枢疲劳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运动疲劳与神经递质的生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蕾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2,9(2):118-120
从肌肉的外周机制和大脑中的中枢机制两个方面对运动性疲劳进行阐述,总结了神经递质与中枢疲劳的关系。资料表明,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等是脑组织抑制性神经递质;而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等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此外,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血氨(NH3)等均是运动性中枢疲劳较为敏感的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6.
观察大鼠在热环境中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24h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热环境下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常温安静组、常温力竭组、高温安静组、高温力竭组,采集运动后4h、5h、6h、8h及24h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热环境下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含量与常温力竭运动相比升高更加显著,介导核心温度的升高;而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降低,导致机体对热的耐受性降低;高5-HT浓度、高核心温度和机体低热耐受性的共同作用,加快中枢疲劳的发生,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促动作用影响运动性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性中枢机制,并就促动作用对运动中中枢兴奋传动能力的影响及促动作用相关神经递质的变化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作用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中枢疲劳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资料表明:5-HT,DA,Ach,NO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是引发中枢疲劳的生化基础,并且TH,TPH等一些酶类及MCT,BNDF,GFAP,细胞凋亡等也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对神经递质和调质等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5-HT、DA、胆碱和乙酰胆碱、氨基酸类递质是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物质。研究结果显示,5-HT是影响中枢系统疲劳的抑制性递质,但它的影响效果与训练强度和部位有关;脑中多巴胺可能通过抑制了5-HT的合成与代谢,从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发生;服用胆碱饮料能推迟疲劳的发生,但影响机制尚待研究;具有兴奋性作用的氨基酸类递质主要有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抑制性作用的有r-氨基丁酸。属神经调质类的氨和细胞素的增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10.
神经递质和调质对运动性中枢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彦 《体育学刊》2002,9(6):134-137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解释中枢疲劳的生物机制,其中涉及到了一些中枢神经递质和调质,就此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丽  邹军 《体育科研》2010,31(4):71-74
通过中医药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调理运动时机体的代谢、提高运动员免疫功能及运动技能等方面,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现状。探讨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优势特点及可能机理,为进一步开拓中医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中医外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治法原理是通过经络传导、皮肤、粘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分析了几种中医外治法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其中穴位中药离子导入是一种传统医学与现代新型给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在运动医学领域中运用较少,经皮给药系统的治疗手段在消除运动疲劳、损伤治疗等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辩证施治法在田径运动员比赛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医辩证施治法在运动比赛中的运用,让29名田径运动员在夏季比赛期间服用活血皇浆液28天,服液前、后进行运动医学和生理学参数、运动成绩、教育学监测、运动员自我感觉等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服用根据中医辩证施治法制定的活血皇浆液,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疲劳发生时,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疲劳的消除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中药因其成分天然,安全有效,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其自身优势,本文针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女子柔道、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的疲劳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周一晨空腹测试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 N)、磷酸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 ,同时,运用中医四诊法进行辨证分析,通过纵向追踪分阶段评定,将运动性疲劳分为生理疲劳(PF)及过度训练(OT)。结果:大负荷训练后,无论疲劳与否,舌质舌形大多正常,但瘦薄舌占有一定比例;OT时则出现淡白舌、胖大舌;疲劳时舌苔以薄黄为多,其次为薄白及白厚腻,而无疲劳时则以薄白为主,其次为白厚腻及薄黄。中医分析显示,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同时不同程度兼夹湿浊或气滞等。病位分析显示,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之间Hb存在显著差异(P<0 .1 0 ) ,以气血双亏型最低;BUN及CK气虚型偏低,而气阴双亏型偏高,不过各证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 .1 0 )。统计各型间BU N/Hb比值则差异有显著性(P<0 .1 0 ) ,其中气虚和阳虚型比值低,而气阴双亏时最高。主要结论: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与Hb、BUN、CK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饮剂对恢复疲劳及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探讨中药饮剂对恢复疲劳及提高运动成绩的效用。结果表明,中长跑运动员在较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后,服用中药饮剂,能缩短疲劳恢复的时间,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认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分三个阶段,可以采取休息、营养、推拿、中医药等方法来预防和恢复。  相似文献   

18.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联动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选取国内八所中医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对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医院校中开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与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展望。总结了中医院校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师资配备、考评机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民族传统体育中医本位学科地位、发掘中医学科与民族传统体育联动要素、引进跨学科师资,以及编撰中医学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用教材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