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碱的补充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推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运用献资料法,就胆碱补充对提高运动能力和推迟运动性疲劳问题进行综述。认为,胆碱的适量补充对中枢乙酰胆碱的水平及中枢兴奋传导具有调节作用,对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青  张蕴琨 《体育科研》2013,(3):46-49-60
通过微透析采样技术,观察大鼠力竭运动后恢复期不同时段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运动恢复期DA和5-HT的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运动性中枢疲劳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发现:力竭运动恢复期不仅大鼠纹状体DA、5-HT和5-HIAA的代谢恢复具有延迟性,其释放恢复也都具有延迟性,力竭运动后24h恢复仍未完成;力竭运动恢复期中大鼠纹状体细胞外5-HIAA含量变化与细胞外5-HT含量变化具有同步性,但变化没有5-HT显著;大鼠纹状体细胞外DA/5-HT显著低于安静水平,24h恢复期抑制性神经递质仍起主导作用;运动疲劳产生时纹状体细胞外DA和5-HT含量的变化较其总量变化更加敏感,提示使用微透析监控中枢细胞外液中DA和5-HT含量的变化可以更加敏感、可靠地评价运动性中枢疲劳。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中枢疲劳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资料表明:5-HT,DA,Ach,NO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是引发中枢疲劳的生化基础,并且TH,TPH等一些酶类及MCT,BNDF,GFAP,细胞凋亡等也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运动疲劳与神经递质的生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蕾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2,9(2):118-120
从肌肉的外周机制和大脑中的中枢机制两个方面对运动性疲劳进行阐述,总结了神经递质与中枢疲劳的关系。资料表明,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等是脑组织抑制性神经递质;而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等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此外,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血氨(NH3)等均是运动性中枢疲劳较为敏感的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6.
张换鸽 《精武》2012,(4):18-20
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机制是近年来疲劳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也在加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相关的氨基酸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旨在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及其消除的生化手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昱  李念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1):99-101,128
目的观察运动性疲劳时大鼠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和DA/5-HT比值的变化及人参总皂甙对其的影响,研究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和人参总皂甙的调节作用。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总皂甙组,采用跑台训练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强化训练期间,人参总皂甙组灌胃人参总皂甙溶液0.07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中GABA、Ach、NE、DA、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中GABA、5-HT升高,Ach、NE、DA含量及DA/5-HT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参总皂甙组大鼠海马中Ach、NE、DA含量及DA/5-HT比值升高,而GABA、5-HT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马中GABA、5-HT升高,Ach、NE、DA含量及DA/5-HT比值下降,可能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之一;降低GABA、5-HT含量,升高海马中Ach、NE、DA含量及DA/5-HT比值,可能是人参总皂甙抗疲劳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外周机制与中枢机制.影响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中枢疲劳、环境温度及运动对中枢机能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促进中枢疲劳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中枢疲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资料表明:一些特殊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CNS)发送和维持足够的神经冲动,成为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另外,运动时CNS产生的神经递质、调质、神经激素:如5-羟色胺、多巴胺、氨类等物质,也是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的敏感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枢疲劳”假设与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中药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3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就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有关问题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沙苑子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海马、间脑5-HT及其相关代谢物的影响,为沙苑子作为运动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190 g~230 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6只、一般训练组6只、强化训练组6只、强化加药组6只,进行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于第8周始运动后即刻取材,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大鼠脑组织Trp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海马、间脑5-HTP、5-HT、5-HIAA含量.结果:1)实验大鼠海马、间脑组织Trp、5-HTP、5-HT含量在耐力跑台运动后增加;随着强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Trp、5-HTP、5-HT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进而加重疲劳程度,沙苑子组大鼠Trp、5-HTP、5-HT含量均显著下降;2)长时间耐力跑台运动后,实验大鼠海马和间脑5-HIAA含量虽高于安静状态和一般训练状态,但未见显著性差异,沙苑子可增强5-HIAA含量的升高.结论:运动可使机体5-HT代谢显著加强,尤其是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刺激后,中药沙苑子可通过抑制其合成前体,有效加速5-HT的分解,减少5-HT的积聚,既可推迟运动疲劳的发生,又可及时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3.
神经递质和调质对运动性中枢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彦 《体育学刊》2002,9(6):134-137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解释中枢疲劳的生物机制,其中涉及到了一些中枢神经递质和调质,就此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促动作用影响运动性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性中枢机制,并就促动作用对运动中中枢兴奋传动能力的影响及促动作用相关神经递质的变化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作用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永梅 《体育科研》2012,33(3):78-81
运动性中枢疲劳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神经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运动性中枢疲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敏感性物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疲劳消除方法,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5一羟色胺与中枢疲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肉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包括存在于大脑的中枢机制和肌肉本身的外周机制两个方面。关于疲劳的外周机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中枢机制的研究者较少。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大脑中5-羟色胺的增加可能导致中枢疲劳,从而引起运动能力的降低。营养学手段在延迟中枢疲劳中的作用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区分营养作用对疲劳的中枢机制和外周机制的有益作用有一定困难。但营养、脑神经生化和运动能力的关系很可能是存在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的七个方向:以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aedeke和Smith(2001)提出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因素结构是否完备?3)如何依据ABQ分数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4)可以用生理和生化这两类指标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5)执教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其心理疲劳会有差异吗?6)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训练质量、比赛效果、成就动机等有何影响?7)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和中枢机理是什么?8)在理论上,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与哪些心理学构念和心理学现象有关?介绍了在以上8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今后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可使脑内TGF-β增加,产生疲劳感觉,抑制自发性活动行为,所以推测TGF-β与中枢疲劳密切相关,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主要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对TGF-β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氨(NH3)、去甲肾上腺素(NE)、一氧化氮(NO)和细胞介素等物质,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敏感物质.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角度,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及消除途径进行阐述,以期为运动疲劳的消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运动训练的实际,研究中药不同的调理方式对大运动量训练大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加快机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中医调理方式,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4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训练组(T)、服药1组(M1,先补脾,后补肾法即序贯法)和服药2组(M2,补肾法),观察8周递增负荷游泳和不同中药调理方式对不同组别某些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训练组脑组织中5-HT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NE水平也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训练组相比,两种中药调理方式(M1,M2)均可显著降低脑内5-HT的含量(P<0.01;P<0.05),可增加脑组织DA和NE的含量,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脑内5-HT的升高和DA下降可能与长时间运动性疲劳有关.补肾中药右归饮,及健脾理气中药四君子汤与补肾中药复方右归饮先后配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延缓中枢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