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出台背景、实施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出台的社会背景着手,论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情况、终结原因,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理由,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刊》2003,10(4)
经过两年多的认真研制,《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试行)》于2003年5月10日正式颁布施行。它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之后的又一人群的锻炼标准,上述4个锻炼标准一起构成一个综合的、更加完整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相似文献   

3.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的一项体育制度,是国家鼓励我国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义务遵照国家这一体育制度,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积极锻炼身体。按道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应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特别是1982年修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修改原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一九六四年制定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修订的,于一九七五年经国务院批准施行的。几年来,它对各类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和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体育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以下简称为《锻炼标准》)自1990年修改后重新发布以来,各地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行。为了表彰在推行《锻炼标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地区、学校和个人,经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批准,决定授予北京市东城区等498个单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称号;授予李文仁等994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于1996年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表彰会。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国…  相似文献   

6.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选择项目依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检验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五类项目的测验与分析,得出选择不同的项目,个体身体素质水平有不同的展现,目的是更好的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水平,充分发挥运动能力,为合理地选择锻炼内容,贯彻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按照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历史逻辑轨迹,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有益参考。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经历了《劳卫制》、《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个演变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于1989年10月23日就关于表彰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下达了(89)体群字153号文件。文件指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自一九八二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体委公布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人民解放军主管部门认真实施,积极推行。根据国家体委、国家教委(89)体群字30号文件规定,各地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和人民解放军主管部门评选推荐出一批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经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审定,决定授予北京市东城区麻线胡同小学等288所学校和人民解放军12个基层部队、院校“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刘岫生等486位同志“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9.
1 前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下文简称《标准》)是我国 1项重要的体育制度 ,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增强体质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 1项基本国策。实践证明 ,施行体育锻炼标准 ,对于鼓励和推动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面启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系统工程中 ,积极倡导和施行《标准》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了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 ,客观而准确地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的实际水平 ,本文对现行《标准》成年组同类测验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研究与探讨 ,为改进和完善我国体育锻…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国家体委与教育部、共青团等部门组织了有关人员为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地总结了经验,做了大量的现场测试和科学实验。现在修改工作已基本结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改稿)即将定稿、上报。我们特邀参加修改工作的李晋裕、曹叙棠、曲宗湖、邢文华、徐迪生、朱琼等同志,为本刊撰写了一组文章,介绍有关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若干问题和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八一男排运动员技能评估的量化评价体系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对排球传统的得失分技术统计方法进行了优化,初步确定了不得分技术量化统计的方法和赋分标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运动员的个人价值,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男排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年对女生跳高、跳远和立定跳远成绩的随机抽样 ,运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同属跳类项目的立定跳远的评分标准与跳高、跳远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建议对项目设置及评分标准进行有效性和客观性验证。  相似文献   

13.
田径项目考核成绩综合评分方法效果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田径专业的特点,优选评分模型,保证了各项目达标标准的等价性。提出了样本量较小时制订累进评分表的方法。同时对田径六项综合评分方法进行了校验,以提高定量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Physical Education (P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multi-activity model in which movement is related to sport discourses and sport techniques. However, as in many international contexts, the Swedish national PE syllabus calls for a wider and more inclusive concept of movement. Complex movement adapted to different settings is valued, and in the national grading criteria qualitative measures of movement are used. This research seeks to examine how the wider concept of movement is interpreted and graded. Drawing on Bernstein’s concept of the pedagogic device, the paper explores teachers’ roles as active mediator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grading criteria for movement and the kinds of movement that are valued in teachers’ grading practices.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at PE teachers consider legitimate movement in a criterion-referenced grading system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grading practice. The Repertory Grid (RG) technique was employed in order to access their tacit knowledge. Methodology: Seven Swedish PE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all of whom teach and grade years seven to nine in different compulsory schools. Using the RG technique, the teachers were asked to reflect on the aspects they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a high grade. The national grading criteria for years seven to nine were then presented one at a time and the teachers were asked to describe how they assessed and graded each requirement. The teachers were also asked whether any specific factors had influenced their grading. In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interview was attended to first and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in light of Bernsteins’ concept of the pedagogic device. Findings: Sport technique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influenced the teachers’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constitutes complex movement. The aspect of fitness also appeared to be valued by the teachers in that it facilitates the valued movement. In some cases the difficulty of describing movement qualities in words could reduce the concept of movement to something measurable and quantifiable. The teachers’ concerns about students’ unequal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and demonstrate their skills also influenced the teachers’ interpretation of complex movement. Conclus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grading criteria to grading practice, the pedagogic actions taken inform and limit the way in which legitimate movement in PE is conceptualised. Adopting a concept of movement that is wider than competitive sports allows the structures of inequality to be addressed and enables the movements performed by students with other moving experiences than competitive sports to be value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demands of transparency in a high stakes grading system and the inability to articulate the quality of complex movements is problematic. There is a need to verbalise teachers’ conceptions about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to be able to discuss and develop the concept of movement. In this process, the RG technique is a potentially useful tool. Having the language to discuss movement qualities also enables u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curriculum, pedagogy and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游泳运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采用国际泳联颁布的计算公式对现行游泳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分值计算,结果表明现行标准在同等级同项目不同性别运动员及同等级不同项目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运动员训练、达标积极性。建议对游泳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适当修订,以期更公平公正、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建华  高嵘  毛振明 《体育科学》2004,24(1):50-52,5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存在的危机意识及其原因;分析了《全国体育标准》的特点及与各州标准之间的关系,并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制定我国重点女排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年来,全国重点女排冬训都十分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但由于没有建立一套客观、定量的身体素质评价标准体系,所以不能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给出正确科学的评价。本文就此问题,对连续6年积累的重点女排冬训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运用体育测量评价和体育统计的方法,制定出一套对重点女排身体素质评价的标准,并已在第22届全国重点女排冬训时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和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该评价标准,旨在为重点女排身体素质的分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现状进行综述。目前研究主要从身体素质训练手段、评价指标筛选和评价标准制定三个方面着手。部分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评价指标的选取多为力量、速度、较为少见。评价标准的制定多采用离差法及百分位法.建。耐力、柔韧、灵敏等五大身体素质,对平衡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项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和等级评分标准的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8所普通高校开展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开展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为《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在高校更好的开展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群体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学校群体工作的量化评估制定评分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