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文化相遇现象理论,通过文化自觉,从多元文化发展和分类体育的角度探讨分析了中外体育文化相遇后在中国的发展格局。得出了两种特质各异的体育文化相遇后,在现代中国形成了西方体育剔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体育文化、西方体育压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平衡的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作为立体的文化现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价值取向是决定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民运会价值观的构建,应当基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整体的文化传统之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整体健康观、泛道德色彩、与农耕文化紧密结合和多元化个性的文化传统。原生态因素的保留和弘扬是民运会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民运会与西方竞技运动格格不入的特质,决定了其在价值观上应当弱化现代体育的竞技特性,对于休闲娱乐的推崇则顺应了时代要求,因而具有潜在的普适价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民运会应当追求一种具有民族文化个性的竞技精神。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天才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方历史进程中,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髓、实用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基、民族主义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文化之魂,上述特点正是我国乃至东方现代竞技体育所欠缺的。  相似文献   

4.
经历一个多世纪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的推广,西方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几乎成为国人对现代体育的整体认知。当面临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之时,全面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价值,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体育强国梦想的实现,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全面比较和系统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体现出的独特精神文化价值表现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动静相兼、中和养生、见义勇为、美在意境、尊礼尚德、和而不同等理念。正是凝结了这些一以贯之、经久不衰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在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需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世界性认同的背景之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才能化危机为契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说明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特征,我们首先重新思考一下西方近现代体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我们把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文化摆在一起加以讨论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什么一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体育文化没有首先进入现代体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而西方竞技文化却独立地进入了这一历史进程呢?在西方竞技文化进入现代体育的历史进程时,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体育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竞技运动,成了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其“全球化”取向对包括其他非西方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史上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面对西方体育的强势渗透和原有生存环境的逐渐消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寻求与新环境的适应,在变化中得到发展。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萍美  孙江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14-15,26
体育是文化的载体,源于西方的竞技体育从很多方面都辉映着西方文化的特色。首先,竞技体育极好地体现了西方文化重“竞争”的特色,其次,竞技体育处处散射着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科学精神,再次,西方文化重“法”的特色在竞技体育的评判中也得到了体现,最后,西方文化重“个性”的特点在竞技体育中也发挥到了极致。竞技体育的以上特色正是我们东方的民族传统体育所欠缺的,对此我们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以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土壤,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思想,面对社会的发展、现代体育文化和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才能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更好地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整合型思维方式对竞技体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一)整合型思维方式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遗传基因、文化心理定势,具有极其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应继续发挥其在竞技体育中的积极作用;(二)对传统文化中给竞技体育及整个体育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东西,应予扬弃;(三)在继承的同时,要借鉴、引进外国经验和西方文化的长处。使中国体育沿着民族传统、又不脱离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更加成功地走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改革的战略目标,应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化,这就要遵从社会主义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旧模式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现代体育文化进行鉴别选择,集其精华于一体,形成一种更完美精粹的新型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分支,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尽快适应当代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较为有代表性项目的竞技特点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竞技特点规律,为传统体育项目竞技化发展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立新 《体育科技》2014,35(4):42-43
针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及当代竞技体育中的文化缺失进行探讨,为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影像时代的权力移植——1988-1997竞技体育传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云亭 《体育与科学》2011,32(2):50-54,59
1988-1997年度竞技体育的电视传播所播散出的文化能量实现了对前期文化的超越,但在独立性影响力上却弱于前期。这一时期竞技体育的传播学价值体现在对通俗文化的革新和改造方面。通俗文化有极强的生理性内涵,中国的西部武侠片起源于寻根文化,西部电影用更为野蛮的原始主义击败已经孱弱化的都市文化,而竞技体育则以其绝对野蛮力象征的文化秉性,重新覆盖了西部电影的光彩,其观赏性直接逼近动物形态学。国人奥林匹克情结的需求和满足,已将中国人心中的百年隐患递进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性错位。世纪之交的竞技体育对电视世界以及整体的影像世界的诠释权的开拓将呈长期而持久之态,竞技体育传播权力的扩张还将延续到新世纪。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诸多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进行整理,并通过访谈法了解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结果表明: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存在着主客异变、文化冲突的现状,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还伴随着课程设置不完善的现象;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项目流失、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受限、经济来源渠道缺少等问题。建议:增强民族意识、增进交流促使理论研究、完善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加强宣传保护、拓宽传统体育的经济渠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竞技体育是在构筑宽大的竞技体育塔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十年的竞技体育实践,始终坚持的是“只有基础宽厚方能塔尖高耸”的思想,并在该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层级分明、目标朝向明确同时也是规模庞大的三级训练网体系。然而,这一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着质的不可逆转的深刻变化。对这种“基础大则塔尖高”理论进行剖析则不难发现,无论从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抑或植根于谊理论深处的逻辑推理、我国各地竞技体育发展实践看,均对该理论立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代之以的则是“小塔基、高塔尖”的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所谓“精兵之路”理论.  相似文献   

19.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性、为国争光的举国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文化动因。竞赛规则过于烦琐,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重技术传授,而文化内涵的传播相对弱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武术在更高层次上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