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体育运动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预防和改善“强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亚健康人群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亚健康的症状和发生机制与机体运动不足有关,并提出长期雨系统的有氧运动是走出亚健康;走向健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亚健康--人体的第三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健康是第一状态,疾病是第二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为"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格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和患病者占2/3,有1/  相似文献   

3.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即可转化成疾病状态,也可转化成健康状态。通过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亚健康预防和消除具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4.
谈谈体育与大学生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为疾病状态,也可转化为健康状态。目前,全国高校有近40%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分析,认为体育是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洪家云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40-41,44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成疾病状态,也可转化成健康状态。通过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亚健康预防和消除具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亚健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能转化成疾病也可转化成健康。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禅在红尘中     
徐金龙 《武当》2004,(6):39-40
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不是瘟疫、癌症、核扩散、艾滋病,而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病,尤其是它的“前奏”——亚健康。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提示,该组织估计,全球至少有60%的人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有“症状”却没有临床疾病的诊断指标的“亚健康人”。这种状态导致人体精神活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让人享受不到生活的乐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知识的积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阐述,对亚健康的种种表现进行归纳,并对亚健康的防治与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1.亚健康及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变化,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为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状态与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彩霞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1):55-56,59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可对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人体网络(NICE)系统的失衡状态,即人体的神经(N)、免疫(I)、细胞因子(C)和内分泌(E)网络系统的功能紊乱。亚健康状态的人要从饮食、生活、保健等多种途径调理自己,才能走向健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由亚健康带来的生存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现代医学在亚健康防治上疗效不够理想,人们试图寻找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亚健康的防治在祖国医学上属治未病的范畴,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宝贵遗产,运用穴位按摩的作用机理,采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穴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按摩,从而防治和改善亚健康患者不良的“灰色状态”,对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调整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健康,都将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析体育与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成疾病状态,也可转化成健康状态,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今天,使更多的人了解体育地亚健康预防和消除的独特功能,对全民健身的开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临界状态,通常并不会有疾病的显性症状,但是身体的疾病抵抗能力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精神活力都会明显下降。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果中小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又没有适当地调整身心,就会引发疾病影响教学。因此针对××镇中小学体育教师产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改善中小学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进行心理亚健康人群筛查,对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40名高校女教师进行健美操运动干预实验,并以CMI量表和SCL-90量表检测、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8周的健美操锻炼,受试女教师CMI心身症状均值和SCL-90的测评得分均低于运动干预前,多数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健美操为手段的运动干预对心理及生理均具有较好的纠偏作用,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效果显著,尤其是对改善情绪效果明显。结论:运动干预是改善心理亚健康人群不良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早期及时实施有效的运动干预有助于加速其向心理健康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心理亚健康状态也呈上升趋势,而崇尚和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的本能。文章旨在从传统养生术太极拳的锻炼对人体心理健康、慢性疾病的改善方面提供相关的指导,为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给予帮助,使我国趋向老龄化的社会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5.
非体育专业教师是众多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群体,由于其职业特点,脑力活动较多而体力活动较少、加之繁重的工作负荷、疲于应付的复杂社会人际关系,使得该类教师承受较大的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容易造成身体的“亚健康”状态。而这种“亚健康”,有向不健康——疾病状态发展的趋势,因此,非体育专业教师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在发达国家和城市中,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健身运动是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手段.健身不仅能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同时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心理的坚强性和自信心,并具有减轻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通过群体的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愉悦,并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围棋“亚健康” 即使中国围棋真的无事,小侠也愿意庸人自扰之。更何况,中国围棋目前还真有那么一点事情。 亚健康:疾病进展隐匿缓慢并时隐时现,前期仅感到躯体或精神上的不适;这种既不健康、又尚未发现疾病,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游移状态,就是亚健康。中医上也称这种状态为“虚劳症”,属于精气不足型。 以小侠俗眼看来,中国围棋目前就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说精气不足。 更羞愧的会是谁? 8月4日的富士通杯决赛上,韩国曹薰铉战胜同胞崔明勋,日本林海峰击败中国台北周俊勋,界定了前四名的势力分野。中国大陆棋手无一…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紧张不安、忧郁、焦虑、疲劳困乏、注意力分散、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腰背酸疼,全身不舒服。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恶性肿瘤、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目前在中国的亚健康人群中,70%左右是知识分子,而教师人群的亚健康比率及发病危险,是普通人群的三倍。因此,对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79.4%的中青年教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瑜伽已经成为一种减压减负、放松身心的较为合适的锻炼方式之一,深受国内大众青年的喜爱。然而运动是否能够矫正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呢?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瑜伽对影响亚健康研究比较少见,特别是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研究尚未见到。笔者以在校瑜伽培训班的女生和选项教学班级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实施实验前后参加实验的女生心理亚健康好转率效果评价,得出瑜伽练习能一定程度矫正女生心理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练习瑜伽对人体的亚健康状况的缓解,并对厦门国贸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瑜伽练习的30名女性进行瑜伽练习前、后亚健康状况的对比调查。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女性在练习瑜伽后,生理和心理的亚健康症状明显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