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的使命在于面向所有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残疾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本应为广大教育者所关注,然而,就全球范围内残疾学生的教育来说,都是一个“软肋”,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则更是举步维艰。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需要全社会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人力支援和财物保障。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使命在于面向所有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残疾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本应为广大教育者所关注,然而,就全球范围内残疾学生的教育来说,都是一个"软肋",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则更是举步维艰.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需要全社会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人力支援和财物保障.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福建省135所城乡小学体育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资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城乡小学生体育教育机会和权利不均等,体育课程资源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体育教师待遇不公平等是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并从教育主体层面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督导、加大投资、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师资流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曾鹏  唐海军 《体育科技》2012,33(3):155-157
以中小学学生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保护中小学生弱势群体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维护和加强其公平性,减少对这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待遇。对违法行为应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使中小学学生弱势群体享有体育教育权利的要求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融合体育教育是国际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的主流。维护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对其康复身心、健全人格、增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对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的概念及国际法渊源进行阐释,通过对美、英、澳3国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法律保障的考察,并与中国残疾学生体育维权法律保障进行比较,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提出完善立法形式、完善残疾人教育法规、加强法规配套建设和建立多元化救济机制等建议,以期建立健全融合体育教育法律保障体系,使残疾学生充分享有公平的体育教育权。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体中学生中的成员,提高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对宁波市中学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所研究的中学弱势群体学生是指身患残疾,在生活自理上有一定的影响或患有不宜参加剧烈性运动的特殊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肝病、肺病等疾病)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塑造着一个大学形象。本文就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弱势群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推进高校弱势群体素质教育,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享受体育服务课程均等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教学资源、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管理向弱势学生倾斜等观点,旨在引导弱势群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实现体育资源的均等化分配、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要重视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疾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享有受体育教育的权利。然而,由于在普通学校里残疾学生的人数很少,残疾情况又各不相同,再加上多数体育教师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缺乏研究,班级学生人数又多,在体育教学中对残疾学生难以照顾,因而往往忽视,甚至放弃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严格说来,这实质上就等于侵犯和剥夺了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残疾学生一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自卑心理。适宜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帮助他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还能使他们享受到…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着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课程标准作为国家事权,是国家教育意志体现的关键途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其通过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精神,很好地彰显了党和国家有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阐述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融入,有利于国家事权和国家意志的真正落实,有利于将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具体化和细化,有利于化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分析十九大报告与《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贯彻十九大精神的8个具体表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关注体育学习的弱势群体,为学生体育学习营造美好环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残疾学生体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本文对学校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体育对残疾学生的功能,以及对残疾学生实施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春汇 《体育学刊》2005,12(1):111-113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强化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有益于学校体育中德育内容的完善和德育对象的发展。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技能和合作道德教育。为实现教育目标,采取的教育策略是:努力克服影响合作的不良意识.坚持以合作教学方式为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机会,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体育的改革巳普遍展开,各有特色。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的改革,对华中师范大学前期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剖析,以稳妥地实现大学体育自身的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大学体育的改革与转型主要体现在体育理念和体育思想、体育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残疾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残疾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评述,目的是开拓残疾学生体育新领域,为残疾学生体育和体育康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相关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梳理,接着从为何与何为两大维度分别对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困境的成因和改进途径进行剖析。此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人口众多、生存压力巨大、健身意识培养不足、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情况,深入审视了实现体育公平所面临的问题与阻力,并基于体育伦理学视角关注我国社会弱者的体育权利,旨在为弘扬公平平等的体育伦理精神、推动建设体育权利保障体系完善的现代化社会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和警察体育专业的考生必须经过体育加试。要取得体育加试的好成绩不仅需要考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基础,临场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的体育加试中,有些考生由于在某方面没有把握好,而丧失了本应成功的机会。因此,考生必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保证顺利渡过这一关。一、努力训练,增强实力体育加试得分主要为素质和专项两部分,分别占总分的60%和40%。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好在专业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各项练习,保证训练安排的计划性和练习方法一的科学性。1.身体素质练习应保证全面发展:体育加…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我国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根据当前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适合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目标和安全第一、情感驱动、注重练习、全面性、多元化等教学原则,为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学生工作视野,观察、了解、分析和研究“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和学生素质教育等问题,全面了解他们的健身需求和心理变化。采用文献法、调研法等,经过体育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协同研究,制订了“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方案,并进行了教育实验法的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不仅有助于“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体育技能的掌握,还能及时防范体育教育等带来的负效应,对高校和谐校园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晖 《体育世界》2009,(4):78-79
尽管在大学体育弱势群体是相对的和少数的,但造成的成因是却是多样的,而且会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探讨分析影响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做好体育弱势群体的转化与改善工作,使这些学生能健康、全面与和谐的发展,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评价是教师或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发展状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活动。为逐步完善石河子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构建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依据对石河子大学《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和基本思路等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本校学生学习评价问题日显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课程发展要求,制约了本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