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闽西城镇居民体育行为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 ,对闽西城镇居民的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 ,闽西城镇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目的性明确 ,体育行为目的的主要来源生理方面的需要 ,体育场馆、公园、学校是人们常去场所 ;登山、球类、游泳、是人们常选的项目 ;由于“工作紧 ,没时间”制约城镇居民的煅炼积极性 ,“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不足 ,体育指导员与体育人口的比例不协调 ,对我市体育煅炼现状都会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联互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学习型社会视角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三联互动”体育教学模式。提出: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开放、自主、体验”;核心理念是“终身体育”;显著特点是“生活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及教学策略。认为:通过“开放”、“自主”与“体验”的相互影响产生良性互动,能将终身体育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梳理我国终身体育理论研究现状,提出终身体育研究要跳出工具价值,重塑终身体育意义价值;跳出学校教育领域,构建终身体育体系。身体素养理念为终身体育确立了从“离身”到“具身”、从“表现”到“体验”、从“割裂”到“整合”的价值取向。构建“双全—双生”终身体育个体发展理论,以情感、身体、认知、行为4个维度作为终身体育的个体全面发展要素,以全生命周期为参与时间,指向生命体验的获得,以形成生活体育文化为价值追求。构建“融通—共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发展理论,认为终身体育体系应包含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面对3类体育形态发展目标有分歧、认识定位有偏差及协同合作有壁垒的问题,提出通过以身体素养培育为目标促进各形态体育融通,以终身体育体系化发展为路径促进各形态体育共生来破解。  相似文献   

4.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分项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体育课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阐述。指出体育课“俱乐部型”教学模式适合于高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秀莲 《体育学刊》2004,11(2):91-92
从“非典”现象和后“非典”现象入手,研究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尽快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模式势在必行,并提出了大学体育必须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采用知、信、行一条龙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但爱兰  黄腊秀  周东  李涛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419-420,F003
“非典”后健康已成为人们最敏感的问题,而体育与健康又是紧密相联系的。抓住这一契机,对咸宁学院学生健康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呈多维的表现形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浩智  陈芹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420-420,F003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模式出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微型运动会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0.
"终身体育"阶段划分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树林 《体育学刊》2008,15(5):55-57
按人生长的顺序与经历的社会过程把终身体育划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在职体育和职后体育4个阶段.终身体育的参与特征表现为不确定性、不一致性、稳定性和参与程度的差异性.因年龄、身体形态、体能状态、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终身体育中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对杭州市居民在"非典"前后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表明:"非典"前杭州市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甚忧,健身意识淡薄、工作及家务繁重仍是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健身跑、乒乓球、游泳是居民主要锻炼项目,居民体育消费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非典"后,随着居民强身健体意识的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消费等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计量分析等方法研究城市居民各类体育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及与决定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除体育消费活动的主观影响因素外,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年龄结构是影响各类体育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徒步运动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时尚运动,作为一种运动休闲方式愈来愈受到国人的关注和喜爱。通过对大连市徒步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剖析其深层次的体育文化元素得出:徒步运动的大规模成功运行可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的健身意识,扩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提高弱势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参与人群的环保意识、公益意识;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体育活动是依托节气、节日、民间生活和受一定宗教影响开展的,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或民族风情文化。民俗体育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和谐统一”,从精神修养入手,追求内外兼修、神形统一、心身并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对城镇居民的体育休闲观念将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应求新、求变可持续发展,将民俗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休闲活动,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借助ELES模型对当前宁波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消费结构中,非实物型所占比例略高于实物型;实物型基本体育消费需求仍高于非实物型;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弹性研究方面,随居民收入提高对非实物型体育消费的需求量更大;价格弹性方面,实物型体育消费受价格因素影响的波动较小,更为稳定;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宁波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全面分析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的时空结构,找出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上海都市休闲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传统"项目上存在趋同性、在"时尚、现代项目"上存在差异性,中国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物性、观赏性消费高于乡村;在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上具有人本化特征,在体育锻炼中断年龄上具有年轻化特征、中断理由呈趋同化;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兴趣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上,城镇高于乡村;中国乡村居民对"群体活动组织、引导,科学健身方法"等需求高于城镇.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设施、科技资源的非均衡性是影响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不同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参与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八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剖析了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参与现状,以揭示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为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城市居民体育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基于2006至2017年统计指标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显著增加,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并且产业结构已发生显著变迁(X2=522.9,P<0.01),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均存在长期正向协整关系,VAR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显示,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与相对性特征。最后提出了"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创新居民增收途径;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培育健身消费习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健全体育法制体系,改善体育市场环境"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基于2006至2017年统计指标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显著增加,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并且产业结构已发生显著变迁(X2=522.9,P<0.01),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均存在长期正向协整关系,VAR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显示,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与相对性特征。最后提出了"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创新居民增收途径;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培育健身消费习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健全体育法制体系,改善体育市场环境"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