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一、了解跨栏技术跨栏跑的跨栏一般分为上栏、过栏、下栏三个阶段。跨栏技术分为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和起跨腿的起跨技术。课上,老师结合挂图或影像,讲解上栏、过栏、下栏各个阶段动作要领。上栏、摆动腿(一般以左腿为例),小腿向大腿折叠,膝关节高抬,超过栏高,否则易造成小腿踢栏。起跨腿蹬伸身体腾空;过栏,摆动腿小腿甩出前伸,异侧手臂前伸,上体形成一种攻拦的姿  相似文献   

2.
<正> 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跨栏跑技术,须经一个由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由分解技术到完整技术的教学过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筛选一些主要的跨栏跑辅助练习,供体育教师参考。一、摆动腿练习 1.原地做抬、伸、压、扒地动作,由慢到快。2.摆动腿向前跨出一大步做抬、伸、压、扒地动作。3.原地车轮跑转入行进间车轮跑。4.站在栏前。摆动腿经栏上做过栏动作。5.栏侧慢走、小步跑、慢跑、快跑摆动腿栏上过栏。  相似文献   

3.
男子110m跨栏跑的速度结构分析及专项速度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子110m跨栏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项目,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技术动作和栏问平跑速度的问题。在过栏技术方面,应以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栏速度和下栏后转为栏间跑速度为主;在平跑速度方面,应以提高栏间步频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跨栏跑"中的跨栏步练习应以直观教学为主,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强调动作的主要环节。练习跨栏步时用体操垫进行辅助性练习,消除学生的防御性反射,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途径。具体练习分以下5个步骤:一、原地摆动腿和起跨腿练习(一)目的:了解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动作方法,使摆动腿能够做到抬、伸、压,起跨腿能够做到蹬、展、拉。方法:将2折的体操垫打开成90°垂直于地面竖放,立于体前。站在2块体操垫所组成的直角内,依次做摆动腿(抬、伸、压)和起跨腿(蹬、展、拉)的动作练习(见图  相似文献   

5.
跨栏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项目,要提高跨栏专项速度,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技术动作和栏间平跑速度的问题。在过栏技术方面,应以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栏速度和下栏后转为栏间跑速度为主;在平跑速度方面,应以提高栏间步频为主。同时指出平跑速度、过栏速度的重要性,并对两者提出科学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6.
由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2002年版本Ⅸ体育与健康》第三册教材中实践部分对跨栏跑过栏技术的描述如下:“过栏时,起跨腿用前脚掌着地,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摆动腿屈膝高抬,上体随之前倾,摆动腿异侧手臂前伸,起跨腿蹬离地面后,大小腿折叠,膝关节外展,积极向前上方提拉过栏。”  相似文献   

7.
本课立足于跨栏跑的过栏技术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起跨腿的蹬、展,摆动腿的抬、伸动作上,通过步骤清晰的渐进式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过栏技术的要领,掌握过栏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60×120cm的小折垫,采用"限制性教学法",通过小折垫的不同摆放和组合形式,推动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本课还设置了分层目标,安排了自主练习时间,  相似文献   

8.
张赫 《中华武术》2016,(4):10-11
一、跨栏跑的技术训练跨栏跑技术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跨栏跑技术尽量合理和准确。(一)跨栏跑的技术要求(1)起跑:提高两腿蹬离起跑器的力量和速度、积极加速过第一栏,力争第三栏前后发挥最高速度。(2)过栏:栏前尽量快跑,迅速提脚起跨;攻栏动作充分、有力;加快两腿剪绞过栏速度;下栏着地快并与栏间跑衔接好;起跨和下栏着地都保持较高的身体支撑姿势。(3)栏间跑:下栏与栏间第一步衔接紧密;步  相似文献   

9.
<正> 跨栏跑技术复杂。教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模仿优秀运动员或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效果都不太好,不易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我们设计和运用了“直、快、高、前”的简明教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直、快、高、前”技术要点的含义 1.直——直线性。表现在起跨时摆动腿前后直线摆动;起跨点和落地点基本呈一直线;栏间跑和起跨、落地点成一直线。 2.快——速度快。表现在积极上栏,栏上腾空时间短;跑跨结合好,中间无停顿;栏间跑速度快。 3.高——重心高。表现在起跨攻栏重心高,下栏着地重心高,栏间跑重心高. 4.前——动作向前。表现在摆动腿积极前摆,起  相似文献   

10.
对跨栏跑的速度和速度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平跑速度。其中过栏速度靠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拉速度和下栏转为栏间跑速度,栏间乎跑速度靠提高栏间步频为主。指出平跑速度、过栏速度的重要性,并对二者提出了科学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弯道跨栏跑的教学,一般都是在直道栏教学之后进行。我们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应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会学生弯道跨栏步技术,掌握栏间跑的节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目测调整步子的能力,以及抓好安全教育等。 一、切实掌握弯道跨栏步技术 弯道跨栏步的技术是弯道跨栏跑教学的重点。过栏时,身体应向左侧倾斜,一般用右腿起跨过栏(这样有利于少跑距离,避免犯规),右脚前脚掌的内侧踏上起跨点的用力方向是向左前方蹬出。左腿前摆时膝稍外展,左肩低于右肩,右臂积极向左前伸,以维持身体平  相似文献   

12.
张东 《体育世界》2011,(12):65-66
在跨栏运动训练中,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跑技术,也就是跑跨结合和跨跑结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现代跑栏技术要求运动员起跨腿应有适宜的起跨距离和角度,摆动腿应屈膝攻摆,积极"鞭打式压着地";另外,运动员栏间三步应有鲜明,快速的节奏。通过一些专门性练习可以诱导运动员合理,平稳的由跨栏技术向跑栏技术过渡。  相似文献   

13.
在跨栏跑训练中,科学地安排辅助性训练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跨栏跑训练任务。下面介绍一种跨栏跑的辅助练习方法:1.跨栏跑的辅助练习步骤1:让运动员像跨越沟渠一样助跑跨越平放在地面的海绵垫(先横跨再纵跨)。要求:起跨腿充分蹬伸的同时,摆动腿折叠前跨出,用前脚撑着地继续向前跑出,起跨腿离地后自然留于体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跨栏训练时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简述如下,供大家探讨。一、上栏时起跨腿蹬地不充分,身体重心偏低,攻栏不主动。 1、产生原因: 栏间跑没有良好的节奏,速度不快,造成栏间跑拉大步,降低了身体重心,起跨步产生了较大的制动。起跨腿蹬地和摆动腿摆动不能密切配合,下肢力量差,屈膝缓冲过大。  相似文献   

15.
跨栏跑跨栏跑属于前进性位移运动中非对称的周期性运动,起跑和栏间跑的技术基本上与短跑相同,唯中间要跑过十个栏,这样比短跑技术较为复杂,肌肉工作要求也较高。因此,跨栏跑运动员不仅要具备短跑运动员所需的力量、速度素质,而且还应有较好的灵巧和柔韧素质,才能跑得好,跑得快。下面就跨栏跑的肌肉工作作一粗略分析,供教学训练参考。当起跨腿落地时,摆动腿积极前摆,膝关节放松,小腿随惯性与大腿自然拆迭,上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跨栏步技术应体现出跨栏速度快,重心高,起跨角小,腾空后人体重心运动轨迹"平直"且接近栏顶,空中停留时问短、下栏快速支撑平稳,水平速度损失小,能顺利转入栏间跑。摆动腿在跨栏步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跨栏步中摆动腿的技术必须符合上述跨栏技术规格的要求。一、起跨腿着地缓冲阶段摆动技术摆动腿等蹬离地面后即应充分折叠,快速前摆,使摆动腿重心尽快靠近身体重心垂线,以减小  相似文献   

17.
在跨栏跑起跨腿的过栏技术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在摆动腿的脚掌移过栏板的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小腿收紧抬平,脚尖勾起,足跟靠臀,以膝领先经腋下加速向前提拉"。从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运动员的起跨腿过栏阶段,都有适度地勾脚尖动作。但是,作为初学跨栏者,往往容易忽视这一动作细节,使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那么在起跨腿过栏时,要求起跨腿"勾脚尖"动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它对起跨过栏有何实际意义呢?下面本文将结合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54-55
<正>一、跨栏跑技术特点(一)速度成为跨栏跑技术的灵魂随着"跨栏"向"跑栏"技术发展过渡,人们对跑的要求越来越高,跑与跨的动作区别也在逐步地缩小,运动员跨栏跑的平均速度与运动员平跑的平均速度逐渐接近,跨栏跑的成绩更接近于平跑成绩。因此跨栏跑技术的发展对跨栏跑运动员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速度将成为优秀跨栏运动员的灵魂。(二)"远起跨,近下栏"的技术逐步形成起跨是指从起跨腿踏上起跨点至蹬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录像解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第1栏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10 m栏运动员跨第1栏时,存在着跨栏步偏大、身体重心腾起角较大,起跨阶段起跨腿向前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优秀110 m栏运动员屈蹬式起跨技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全国重大田径比赛中优秀110m栏运动员比赛实况进行高速摄影,解析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发现: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起跨腿着地技术为近着地、高重心、起跨后蹬技术为类似短跑运动员的屈蹬式技术;表明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正向跑栏技术过渡,其关键技术是采用屈蹬式起跨技术,符合现代跨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