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日本足协“三位一体”强化体制中青少年培养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宁 《体育与科学》2002,23(4):18-21
21世纪日本足球在世界杯比赛中进入16强,展示出较高的足球的组织能力、技战术素养、个人能力和严明的纪律,涌现一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选手,将成为2006年世界杯日本足球希望的主力阵容,这是日本足球协会多年一贯坚持和倡导的日本足球“三位一体”(即各类国家队、青少年培育、指导者培养)强化体系和“以世界一流水平为标准”强化政策的构想,重视青少年选拔和培育、抓好梯队建设和注重个性化的培养,铸造出有潜力的“黄金一代”优秀年轻选手的回报。我国足球在青少年培育模式方面与日本大致相同,但实质上有着很大差异。本文对日本足球协会“三位一体”强化政策中青少年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学习和借鉴日本足球协会在青少年选拔和培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日本足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研究法,探析了日本足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即,扎实抓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多渠道培养高水平足球选手;大力推行足球职业化,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与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足协的“三位一体”强化措施中,三位分别是指选手强化训练、青少年培养和教练员培养,同时在指导方针中也明确地指出,这三项工作必须建立在普及工作的基础上(详见本刊2004年第4期)。从日本足协的工作内容中也确实可以看到各项普及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4.
只要精品     
第二届世界男子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的参赛各队中,名气最响的无疑是来自南美洲巴西的瓦斯科·达加玛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足球队在年初的世界足球俱乐部锦标赛上获得了亚军,前世界足球先生罗马里奥和“野兽”埃德蒙多是这个俱乐部最大的两笔财富。 但是这个俱乐部的乒乓球队的水平却实在不怎么样,他们的三名队员一个是前中国选手,一个是巴西的日本移民,惟一的一个巴西人从形象上看仿佛是退役之后开始发胖的足球选手。他们三个人在小组比赛中每人出场两次,结果全输,没有给同组的瑞典队和比利时队带去任何麻烦。 这种参赛队毫无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5.
日本足球运动注重群众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琳 《体育科研》2006,27(2):33-33
在日本足协的工作任务中,高水平选手的集训、青少年培养和教练员培养是3大块,而这3项工作必须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普及工作包括组织建设、足球俱乐部建设、对基层组织的资金援助、学校和社区足球运动的开展以及国际交流等等。此外,日本足协每年举办的家庭足球联赛和幼儿足球赛也已成为深受日本群众喜爱的活动。这些普及活动对培养足球文化、培育足球市场和提高足球运动水平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下对这两项比赛的情况加以介绍。家庭足球联赛  相似文献   

6.
侯海波 《体育科研》2005,26(4):49-49
阿根廷队足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足冠军。在这个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国家,职业足球运动员也许是出口量最大的“产品”,而主要的“进口国”则是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德国。阿根廷的优秀足球选手几乎无一例外去了欧洲,很多年轻的阿根廷球员受到关注,因为他们与很多欧洲的同龄球员不同,很早就有了在甲级队踢球的经验。阿根廷的足球俱乐部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十分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很早就让年轻球员成为职业选手。很多俱乐部超过一半的球员是自己培养的。甲级联赛中17岁,甚至16岁的球员屡见不鲜。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博卡青年俱乐部在阿根廷堪称典范。我们先来看看阿根廷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然后再重点介绍博卡青年俱乐部的情况。下表显示了阿根廷足球俱乐部成年和青年球队的划分概况。注意,阿根廷足球俱乐部里没有“2级”球队。  相似文献   

7.
对普通高校足球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调查分析了目前同济大学学生对足球课教学方法与手段选用的评价情况,并据此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针对在普通高校足球课中宜选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职业化改革为背景,从当前我国与日本足球水平的差距分析入手,对两国足球职业联赛历史、发展规模、竞技水平、市场开发、青少年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职业化改革后,中日足球水平差距日益拉大。须进一步深化足球职业化改革,注重足球基础建设,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拓宽社会培养渠道,建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我国足球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日本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了日本足球青少年球队组成及其比赛设置、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日本各级学校、职业足球联赛和舆论媒体为培养后备力量所做的贡献、日本青少年为足球而出国留学以及日本足球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问题,从中找出日本足球成功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角度,对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两个主管部门在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中的责任进行分析,旨在从校园足球两主管部门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中,探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主管部门在管理上“责任”划分。认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权权由教育部门负责,将校园足球纳入教学计划;体育部门作为辅助提供足球相关知识理论、技战术和以及培养专业足球教师、教练、裁判员等,以服务于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从日本足球发展的历史来看,日本足球是以师范学校和大学学生为主体开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球队逐步替代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势,形成了日本足坛的主流“企业业余球队”。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获得铜牌的日本代表队正是从这种企业业余球队中选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04,(1):34-36
人大附中从1985年开始招收足球特长生,并把足球作为发展学校竞技体育的重点项目。其间,经历了传统校、足球学校、试点校和足球俱乐部(1992年),迄今已走过了十七个春秋。十几年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培养“道德品质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简称“三高”)的足球后备人才作为足球特长生的培养目标,不断改革、探索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日本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体系,是专门针对能参加世界大赛的运动员和球队制定的。日本足球协会以世界大赛作为标准来制定强化指导方针。以训练中心制度为中心发掘运动员,结合指导培养计划,在整个日本依据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统一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陌上  陈述 《新体育》2006,(8):58-59
关于“冰王子”博格坎普,有一个古老传说一直在坊间被口耳相传。在这个功利足球甚嚣尘上的时代,艺术足球的信徒们惟余三个可供膜拜的朝圣之地,一是到伯纳乌去看齐达内;二是到糖果盒去看里克尔梅;三是去海布里看博格坎普。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和体育中考背景下,布置足球家庭体育作业对于学生足球技能学习与习得有重要意义,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积极补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实施足球家庭体育作业的价值意义、设计与实施原则、校本实施路径,总结出关于提高足球家庭体育作业效能的思考与展望:构建家校联合监控机制,学校、教师、家长要三位一体联合监督;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自我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挖掘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家庭体育作业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日《读卖新闻》7月14日报道,日本足球协会于7月13日的理事会上作出如下决议:“决定将高等学校(按:指高级中学)的足球运动与青年足球俱乐部合并,成为日本统一的组织。”会议并决定8月下旬举办“全日本青年足球赛”。这里讲的青年明确指未满19周岁的人。在此之前日本的足球是分为高中足球和青年足球俱乐部两个不同组织系统的。根据国际足球联合会关于设立“青年部”的规定,同时参照目前欧美各国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日本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日本足球培养模式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五年的校园足球一直存在一个怪现象:校园明显是教育部门的“地盘”,但校园足球却一直由体育部门主导,教育部门协助!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运动员不仅是竞技运动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更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我国足球冲出亚洲,挤进世界足球行列尤为重要。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精湛的技术,良好的足球意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本文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论足球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球运动员的足球意识是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它是比赛中指导运动员作出正确判断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足球思维是足球意识的中心环节,是思维活动在执行技、战术行动中的具体表现。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在论及中国足球运动成绩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时指出:“中国队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思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拟从足球意识的本质、机制、内容、层次以及足球意识培养等几个层面展开分析与讨论,以期为足球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