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2.
对当今中长跑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对比法对现代中长跑运动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及建立“多次数”的训练结构,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科学性及其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坤  张华新 《体育与科学》1998,19(6):14-16,4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训练结构对现代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实际训练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咨询法,对“多课次“训练的概念、训练的必要性、生理学基础及其特点进行了再分析,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5.
对中长跑训练新动向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动向,为改变当前我国对中长跑训练理论的传统观念,在分析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以“速度为中心”的训练思路和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将不失为一条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长跑运动是属于极限条件下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在现代运动训练方法中,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是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理论,结合训练实践,分析有关专家对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对中长跑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中长跑的专项力量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素材。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针对目前中长跑的训练中运用较多的"多课次训练"、"群体训练"和"以速度能力为主的训练"等多种训练模式.从生理学的基础出发,分别分析了不同训练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中长跑运动的项目特点、运动员的特点,提出了中长跑训练是多种训练模式相结合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科学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运动队"多课次"训练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普通高校田径训练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普通高校田径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高校运动队“多课次”训练方法的特点,以求提高普通高校运动队训练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女子5000米项目金牌获得者山东省中长跑运动员姜晓丽的赛前训练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安排、训练计划的实施及恢复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山东省中长跑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训练规律,提出我国中长跑项目的赛前训练方案:坚持从实战出发划分赛前训练时间,重视多种手段的恢复性训练,以专项素质训练为主,突出速度耐力与冲刺能力及速度力量的训练,及时发现并消除运动员机体与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0.
多因素量化分析在中长跑训练动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多因素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中长跑成绩的有关因素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提出科学设计训练计划和中长跑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为提高中长跑的训练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1.
获取最佳运动成绩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标。最佳成绩的取得、提高及维持都需要通过训练过程来实现。训练过程是运动员具有的潜在能力向现实竞技水平转化的时间和空间载体。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训练水平相对滞后这一对矛盾的存在与不断破立,推动着训练过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训练过程空间性的特征反映了竞技能力动态平衡的重要性。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越长,最佳运动成绩出现的机率最大。在训练过程中要以最佳成绩为导向,科学规划训练过程。探索最佳成绩出现的特征,推动训练过程发展创造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第十一届运动会双冠王孙文利的赛前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根据训练负荷量和训练强度的不同对训练周期进行科学划分,通过对基本训练期和竞赛训练期具体训练内容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总结训练经验、探索训练规律,旨在为中长跑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 12名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为期 14周的高原(2260 m)~高原(2634 m)和两次高原(2260 m)~平原(396 m)交替训练的研究。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对增强其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从本次训练的生理效应来看,高原~高原交替训练好于高原~平原交替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中长跑项目训练方法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长跑项目训练方法发展趋热与革新动态的理论背景下,着重分析中长跑训练的表征及其在训练实践中的运用,以期增强各种训练方法中长跑运动实践中施用的效能,推动我国中长跑项目科学化训练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最大耗氧量速度(v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000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min70%v.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V.O2max、V.O2max、3000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V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000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V.O...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训练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以及促进计算训练法的普及与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计算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准确掌握运动员负荷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在间歇训练法和计算训练法运用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间歇训练法主要是通过教练员的实际经验控制训练负荷;计算训练法在间歇训练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利用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理论制定的速度表有效的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但同时应该辅以教练员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间歇训练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顺应中长跑项目间歇训练方法的发展规律,从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因项施训原则出发,对间歇训练法进行分类梳理,并就其在中长跑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