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体育弱势学生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成为了我们急需关注的问题.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了解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展状况,发现存在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课率低、体育弱势学生对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满意度不高、针对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场馆、器材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丰富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加大对体育场馆和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投入等一系列对策,旨为黑龙江省高校弱势群体的教学课和课余体育锻炼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部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具有较完善的场地、器材条件,场馆的开放也较长,能较好地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学校体育安排比较合理,学生对体育锻炼有较好的认知。存在的问题是体育与健康内容和形式单一,体育伤害事故保障体系不完善,学生课余锻炼时间较少。  相似文献   

3.
郑丽 《体育世界》2011,(9):55-5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涟源市5所初级中学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学校没有针对性地开设体育保健课;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针对体残病弱学生开设的体育保健课强化的是"教"的统一要求——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内容、统一的评价方法等等,并没有让每一个体残病弱学生公平地获得适合其身心特点与需要的体育知识和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并结合3年的体育保健课教学实践,对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个性化体育保健课程可以较好适应体残病弱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布置课外体育作业等形式,使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在行为认知、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从主、客观因素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中体育弱势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在主观上对体育观念、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的认识不全面;客观上学校在硬件设施、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有待改善。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弱势群体的教学转化和改革工作,使学生在技能学习、健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海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弱势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健康因素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生理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状况和针对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为激发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兴趣、引导其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必须要实施正确、恰当的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场地器材、心理因素、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教学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有以下原因:主观原因,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客观方面,锻炼行为受到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等。建议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育,注意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江苏省40所中小学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开设适应性体育课程;开展与体质弱势学生相适应的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加强心理指导;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关欣 《体育世界》2014,(2):30-3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沈阳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校体育意识环境、体育硬件环境、体育竞争环境、体育教学环境、课外体育开展环境都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和锻炼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对调查结果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参考性建议,为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创设更好的高校体育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常规统计法,对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不够;没有一所学校有保障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近六成的弱势群体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建议体育教师应掌握弱势群体学生的活动特点,积极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冬季体育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身体健康问题日显突出、体育活动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冬季每周锻炼次数和活动场所少等问题;建议建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服务网络、加大宣传、体育场馆免费向学生开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化的阳光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在落实国家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体现上海特色,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体育管理、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体育的规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单一,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度不够或者开放的成本偏高,非体育教师缺乏运动的兴趣与基本技能,家长对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状况不关心,轻视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部分高校的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针对弱势群体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一些非剧烈、娱乐、时新、实用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各项免疫力,是一项重要课程。在各中职院校中,一段时间学校过度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体能的加强,更对体育课程缺乏重视,这使得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也逐渐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南宁市全日制研究生高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结果为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积累经验。结果显示:(1)5所研究生院校均未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生体育锻炼意识较薄弱。(2)研究生和各体育阶层管理者都认为有必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尽快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3)"学校课程培养方案没有明确要求"是阻碍开设该课程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弱势群体农民工的体育锻炼参与现状进行调查。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内容项目和消费水平及影响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因素三个维度进行现状分析。提出完善制度保障,防止农民工城市边缘化;加强公共服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的体育健身工程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提高农民工的素质能力,转变观念意识,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公共体育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进行研究,提出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思路,旨在使学生在医学知识基础上,加深对体育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从而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进行科学的自我健身和对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真正形成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照等方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非身体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既有心理原因、日常习惯以及对体育认知等主观因素,也有体育场地、器材,体育锻炼指导者等客观因素。为不同类型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制定了相应的康复运动处方。通过一年的教学对比实验,验证了运动处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