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度了我国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系统与体育彩票产业系统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2014—2018年我国东北地区3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动态演进以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集中于中等偏低水平,体育彩票产业发展水平集中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均呈现出由南向北发展水平逐渐降低的态势。(2)2014—2018年,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的耦合度主要处于磨合耦合阶段,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在2018年增速明显,基本实现了勉强失调到初级协调的根本转变,区域(辽宁省)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发展之间初步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协同耦合状态。(3)人口密度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教育发展水平对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体育彩票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本研究对耦合度与发展度高低聚类区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东北地区及其他地区体育彩票产业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民体力活动水平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上扬。同时,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意识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了国民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模式的改变。利用2010年第3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成年人群体力活动的调查资料,进行成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居民各单项体力活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交通类、工作类体力活动水平完全静坐类人群和闲暇时间体育锻炼活跃度2(重度)的人数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家务类体力活动水平活跃度2(重度)的人数比例高于东、中部地区;2)北方地区交通类、工作类、家务类、闲暇时间体育锻炼活跃度1(中度)的人数比例高于南方地区;3)我国居民总体体力活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完全静坐类、体力活动活跃类人数比例高于西部,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陕西省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体育消费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的内容和特点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陕西省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尚处在较低水平。较低收入阶层对于普通运动服、普通运动鞋及体育彩票等项目的潜在需求最为迫切;中等收入阶层居民的潜在需求主要集中在名牌运动鞋、球拍以及体育培训等方面;较高收入阶层居民在名牌运动服、小型运动器械、消费性锻炼、体育俱乐部等方面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潜在客户。建议相关企业根据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体育消费潜在需求及其迫切程度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营销策略,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体育需求特征、成因及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从体制变化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对居民体育需求的影响入手,探讨转型期我国体育需求的总体特征、成因。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体育需求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额并不高,消费能量受预期的不确定性、经济收入、社会保障有待完善等影响,并未完全释放出来;由于收入分配的差距、角色位置的不同,体育消费需求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层次性;观赏消费是转型期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继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分层次配置市场资源是扩大体育需求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基于2006至2017年统计指标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显著增加,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并且产业结构已发生显著变迁(X2=522.9,P<0.01),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均存在长期正向协整关系,VAR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显示,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与相对性特征。最后提出了"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创新居民增收途径;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培育健身消费习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健全体育法制体系,改善体育市场环境"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基于2006至2017年统计指标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显著增加,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并且产业结构已发生显著变迁(X2=522.9,P<0.01),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均存在长期正向协整关系,VAR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显示,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与相对性特征。最后提出了"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创新居民增收途径;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培育健身消费习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健全体育法制体系,改善体育市场环境"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全国4大经济区16个城市调研的截面数据建立了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参与型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实物型体育消费次之,会员年费和体育辅导等参与型消费项目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热点;男性居民偏好观赏性、彩票和传媒类消费,女性喜欢实物型体育消费,参与型消费受性别差异影响不显著;从年龄特征来看,19~55岁的居民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中部地区居民参与型消费的收入弹性最大,西部地区彩票消费收入弹性最高,东北地区实物型、观赏型和传媒型消费的收入弹性最高,东部地区居民各类型收入弹性相对均衡。建议优先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教育与培训等参与型体育消费市场,在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方面做到总体均衡、各有侧重,形成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何国民 《体育科学》2005,25(1):80-82,86
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EL ES) (对消费需求进行经济计量研究的主要工具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并用其对武汉市居民体育旅游消费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2 0 0 3年武汉市居民体育旅游基本消费需求支出额为 15 .17元 ,武汉市居民体育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 .0 313,各类体育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皆大于 1。  相似文献   

9.
为践行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实现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的目标,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社会实践理论对我国12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体育参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处在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资本,形成了特有的惯习,导致其在体育参与度、体育消费和体育价值观方面差异显著。建议从场域间的居民体育参与利益趋同、培养惯习和文化资本的融入方面缩小城乡居民体育参与度、行为方式和体育消费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制约体育消费需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1995—2000年体育核心期刊发表的体育消费方面的科研论文及1999年经济学动态有关居民消费差距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剖析。结果如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制约着国内体育消费总量的增加;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中西部体育消费市场的相对狭小;不同职业人群间不合理收入,妨碍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城镇居民间收入差别在拉大,加剧体育有效需求的不足。建议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启动体育消费,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服务,  相似文献   

11.
对青海省体育彩票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省体育彩票的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进行的调查与分析表明,体育彩票的消费者以个体户和打工者为主。大多数消费者经济收入较低,购买体育彩票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但是,青海省的体育彩票市场具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消费群体,只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经营策略,青海省的体育彩票市场必定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性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现状与特征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及时把握女性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变化趋向,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女性消费者需求的体育产品,为优化女性体育消费结构,促进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女性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以参与型和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体育传媒、体育彩票和体育观赏型消费相对滞后;56岁及以上年龄段女性居民参与型体育消费占比最高;学生是实物型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高学历和高收入女性居民在体育消费结构中参与型体育消费均高于实物型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的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群众体育之间的差距,让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体育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全民健身的目的。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城乡群众体育的统筹情况,对不同社会分层的城乡居民体育参与进行研究,找出社会分层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职业声望、不同收入、不同学历的城乡居民其参与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城乡居民体育参与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逐渐契合。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体育产业集聚的影响,得出结论:1)我国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体育产业集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特征,且动态角度下体育产业集聚在时间上具有累积发展态势;2)人口城镇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集聚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尚未产生显著的空间外溢性;3)经济城镇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集聚产生正向不显著影响,但空间视角下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导致带来负的空间外溢性;4)城镇化水平的交互项系数为正,即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发展对加快体育产业集聚有积极影响,但空间外溢性上依然存在“虹吸效应”。因此,应当增强体育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和交流,发挥多元化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及加大体育资源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供需双侧调控下体育消费环境对消费者体育消费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分析主体感知符号价值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作用,采用体育消费环境量表、体育消费观量表和感知符号价值量表,对我国东部(江苏)、中部(安徽)、西部(陕西)3个省份12座不同规模城镇的385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体育消费环境的3个维度中,除文化环境外,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消费者体育消费观的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市场环境影响度更大;(2)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对消费者感知符号价值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市场环境影响度最大,其后依次为文化环境、政策环境;(3)消费者感知符号价值对体育消费观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消费者感知符号价值在体育消费环境的3个维度对体育消费观影响中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的关键发展期,制定合理的体育产业政策目标有利于引导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岭回归实证研究体育产业政策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体育产业政策的目标产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体育产业政策的目标产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体育产业总产值对体育产业政策目标制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消费支出、森林面积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对体育产业政策目标制定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体育产业政策目标制定的首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与体育产业总产值是影响体育产业政策目标制定的次要因素,第三产业产值对体育产业政策目标制定产生的影响强于第二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17.
使用CLDS 2016数据对体育锻炼、社会资本对我国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会资本对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效应具有中介作用: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也能通过提高居民的集体和个体社会资本存量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通过城乡对比发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和社会资本均对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而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并无显著的直接作用,农村居民反而更多地依靠参加体育锻炼后带来的集体和个体社会资本的增长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在体育锻炼和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比城市居民更高。  相似文献   

18.
影响南京体育彩民彩票消费行为若干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南京体育彩民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彩票消费冲动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职业群体更偏好购买体育彩票:高中(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化程度的群体为体育彩票消费主体;低收入的消费群体更热衷于体育彩票;影响消费购买彩票的动机以“物质性”动机为主;报纸和电视对彩民的购买行为的影响最大;彩票市场的竞争是影响体育彩民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绝大多数家庭对购买体育彩票持积极支持或默许的宽容态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品牌个性理论,对体育彩票品牌个性感知与购买体育彩票意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们对体育彩票品牌个性的感知可概括为"体育彩票特性"和"男性"两维度,其中,体育彩票特性方面的感知对购买体育彩票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此外,还分析了购彩功利性和购买体育彩票频率所起的调节作用,并结合研究结论对体育彩票的营销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体育锻炼参与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经济人口特征、身体健康水平和社会资本因素均对我国居民社会公平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后,体育锻炼参与对提高我国居民社会公平感仍具有显著影响。体育锻炼参与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在我国女性居民中更为显著。体育锻炼参与在直接提高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同时,也通过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社会信任感间接提高其社会公平感。建议发展群众体育,增加针对女性、老年人和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措施,切实提高居民社会公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