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21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认可了自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判例中发展出来的、根据故意定义证明非故意路径之价值。根据故意定义证明非故意时,不要求运动员说明禁用物质来源,只要证据所反映的相关事实能够证明运动员既不是为提高竞赛成绩而故意使用兴奋剂,也没有无视可能存在的违规风险,就可以推翻故意推定从而减免禁赛处罚。通过对《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相关规定变化的梳理,以及对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代表性案例要点的整理与归纳,可知该路径仅在无法说明禁用物质的确切来源且案件特殊的前提下适用,适用时运动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可反驳故意违规的情形、对禁用物质的可能来源作出合理解释并举证证明自己的说法。考虑到食品安全状况,运动员和体育组织应当从不同角度关注非故意证明新路径实施方式的具体变化,以便在反兴奋剂实践中积极运用。  相似文献   

2.
虞志波 《体育科研》2021,42(2):32-39
当前对无过错条款适用的认定因素研究较为零散,全面阐述这些因素有助于增强无过错案件仲裁裁决的权威性。体育仲裁机构在决定是否适用无过错条款减轻对运动员的处罚时,首先会考虑运动员在主观上是否是故意的,其次对于兴奋剂物质进入运动员身体的结果,体育仲裁机构会考量是否具有客观归责于运动员的可能性,也就是运动员是否尽到了极为谨慎的注意义务,同时还会考虑违规运动员长期实施某种合法行为的信赖利益。除此之外,先前判例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反兴奋剂机构自身的过错也会被考虑在其中,运动员自身的经验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无过错条款是无重大过错条款适用的基础,二者考量的构成要素本质上相同,区别在于运动员履行的注意义务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兴奋剂样本检测呈阳性的案件中,运动员往往会从主观心态着手,主张无过错或无重大过错,或者至少是非故意。为了证明这类主张,运动员通常会提出品格证据,国际体育仲裁院(CAS)仲裁庭也几乎都认可运动员有权提出品格证据。然而仲裁庭对品格证据的采纳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的案件能否适用品格证据,不同的仲裁庭有不同的看法,同时清白声明的证明逻辑不严谨,品格证据的认定标准也不一致,这些都会使裁决结果难以令人信服。由于品格证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AS仲裁庭应当始终对其保持谨慎的态度,可以在适当参考刑事诉讼中品格证据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品格证据的适用。具体而言,CAS仲裁庭有必要将品格证据的适用限定在运动员欲证明非故意又无法确定禁用物质来源的案件,并明确品格证据在认定运动员的主观心态时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此外,为了维护公平公正和规则的一致性,CAS仲裁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更加客观地认定各类品格证据。  相似文献   

4.
国际体育仲裁院(CAS)仲裁庭认定澳大利亚埃森登足球俱乐部34名运动员构成兴奋剂违规且对违规行为有重大过错,推翻了澳大利亚足球联盟(AFL)的决定,并对违规运动员均处以2年的禁赛期。区别于样本检测阳性的案件,CAS仲裁庭认定在非检测阳性案件中运用的证明标准是“放心满意标准”(Comfortable Satisfaction),认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可以通过运动员的承认、证人证言、书面证据等任何可靠的方式对兴奋剂违规事实加以证明。CAS仲裁庭在上诉审理中对证据审查适用的是全面审查原则,上诉程序中可以提交新证据的条件是申请方不存在对诉讼权利的滥用和主观恶意。研究认为:在非检测阳性案件中,有必要加强间接证据的独立定案功能,对放心满意标准确立统一的认定规则,并且完善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宋彬龄 《体育科学》2012,32(7):71-77,90
当样本检测呈阳性后,运动员要证明自己无过错必须证明禁用物质是如何进入体内的以及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谨慎义务。对象认识的错误、第三人过错、丧失行为能力、食用受污染的公共食品等都可成为证明自己无过错的理由。运动员可以因为对医生合理的信赖、尽了善意的努力、年青和缺乏经验、诚实、情况紧急等原因证明自己无重大过错。国际体育仲裁院对过错程度认定的判例有利于增强反兴奋剂斗争的效果,但其过于谨慎的做法容易引发不公平裁判且导致判例的指引作用减弱。建议国际体育仲裁院将"成本效益"标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缩小可供选择的营养品范围,继续扩充WADC的细则,明示运动员的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第2.3条兴奋剂违纪的主观构成要件问题上,通过结合国际体育仲裁院多年来的相关案例与《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第2.3条三个版本的释义分析发现,过失可以成为“拒绝样本采集”行为的主观构成要件,所以若是因过失造成“拒绝样本采集”,可以适用《世界反兴奋剂条例》10.5条,即基于非重大过失或疏忽而减轻处罚。而在第2.3条兴奋剂违纪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上,除第2.3条明确规定的要件外,检查行为的合法性也是构成2.3条违规的客观构成要件,但是只有重大违法检查行为才可以抗辩,轻微违法行为不构成运动员合理的抗辩理由。在分析2.3条违规构成及当事人主观过错时还应注意区分分析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和反向错误问题,这都应在案件中予以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7.
兴奋剂违纪行为有着与一般违纪行为不同的特征,因此对兴奋剂纠纷的处理也应该与一般违纪案件的处理程序不同.在我国有必要建立独立的兴奋剂纠纷处理程序,即在整体体育仲裁程序之下设立一个专门处理兴奋剂案件的分支程序,并在此程序中增加一系列刑事程序保障措施,包括确定以公正优先的价值导向、适用刑事证据规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增加对被追诉人利益的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对加拿大自行车运动员杰克·伯克(Jack Burke)兴奋剂违规的体育仲裁案件进行分析,从双方的争议点出发,结合处罚结果进行拓展讨论,从上诉期限的起算、运动员过错的认定以及举证过程中的证明标准和反兴奋剂教育培训义务等角度分析本案在法学方面的意义。本案启示在于:对国际自行车联盟(UCI)以及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来说,上诉期限应当以“完整决定”为起算点,对“无过错或无疏忽”的认定要从严把握,同时应当保留“完全满意”的证明标准,完善对年轻运动员反兴奋剂培训的规定。对运动员来说,其良好的个人品质对于支持自己的主张,以及确定是否构成违规有重要帮助,运动员时刻需做好针对兴奋剂的合理防范措施。最后,文章结合本案对我国的反兴奋剂规则的修订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20,(1):1-12
孙杨拒检案经过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两次听证,成为国际反兴奋剂领域的经典案例。本文回顾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对案件在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两次听证中运动员、国际泳联、国际泳联听证专家组、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运动员必须明确了解自己是被谁检查的,参加样本收集活动的每位官员都应经过样本收集机构适当培训、任命和授权。反兴奋剂规则不仅仅规范运动员,也规范体育组织,对运动员的严格要求同样适用于体育组织。兴奋剂处罚有类刑罚性,规则不够清晰导致争议的时候,应该仿照刑事处罚"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立法不明导致解释不清的后果不应由运动员承担。虽然客观困难存在,但既然反对在体育中使用兴奋剂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选择,那么体育组织就必须为此政策买单,外包兴奋剂检查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国际体育仲裁院裁决中国运动员廖辉的禁赛期从4年缩减至2年。该案反映出国际体育仲裁院在反兴奋剂案件中所坚持的一贯实践:应适用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来解决反兴奋剂规则间的冲突,格式条款的解释应有利于相对方运动员。此外,该案对协调反兴奋剂规则之间不同的处罚标准以及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畅 《体育科研》2020,(3):73-81
2021年实施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在第五届世界反兴奋剂大会上正式获得通过,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版条例有关可卡因的规定变化颇多。对可卡因是否应被列为非特定物质,以及可卡因能否提高比赛成绩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对反兴奋剂实践影响颇深。违规背景的多样性使得运动员说明禁用物质来源的难度较大,而不同裁决机构对可卡因争议所持的不同观点易加剧处罚结果的差异化。2021年实施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对于可卡因等社会毒品的规定的变革使得体育仲裁裁决的指引作用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也避免严格责任原则的严厉性进一步加剧。当然,在未来的反兴奋剂进程中,在不触动政府层面药物管制原则的前提下,变革禁用清单,将可卡因纳入特定物质的范畴,既可缓和有关可卡因的争议,又可增强裁决处理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为运动员规范自身行为提供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12.
王倩倩 《体育科研》2018,(3):22-29,39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在“无过错和无重大过错”的定义中明确要求运动员要证明违禁物质如何进入体内,而关于“非故意”则无明文规定。在阿德米兴奋剂违规案中,国际体育仲裁院在运动员未能证实样本中违禁物质来源的前提下,运用优势证据认可其违规行为为非故意,将4年的禁赛期缩减为2年。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和对类似案件的对比,得出结论:运动员的举证责任和他获得的利益原则上成正比,运动员必须确立违禁物质如何进入体内以证明自己无过错或无重大过错,从而达到免除或缩减禁赛期的目的,参照上述规则,对于非故意可以减少一半的禁赛期这样巨大的利益也应当明确运动员的这一举证责任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set out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ttributional beliefs about success on the susceptibility for doping use in adolescent athlete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09 adolescent athletes participating in both team and individual sport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battery of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Success in Sport Questionnaire (BACSSQ), current and past doping use, and measures of attitudes, norms, situational temptation and social desirability. Variance reduction r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ocial desirability did not act as a confounde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ping susceptibility and its predictors. With regard to 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success dimensions, only deception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doping use susceptibility over and above the effects of well-established social–cognitive predictors of doping intentions and use.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success in youth sports may comprise another dimension of risk factors for doping susceptibility and use.  相似文献   

14.
为打击兴奋剂滥用行为,维护体育赛事的公平竞争,各国政府与各体育组织共同建立了世界反兴奋剂体系,并形成了一系列兴奋剂检查规则。然而,目前的世界反兴奋剂体系存在严格运动员责任与淡化运动员权利的矛盾。尽管2021版《WADC条例》已体现出保护运动员权利的趋势,但仍存在缺陷。兴奋剂检查权力滥用可能会引致程序失范,最终导致运动员参赛权、形象权等正当权利遭到减损。因此,在实施严格的兴奋剂检查的同时,也需保障运动员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关文献对《国际奥委会医务条例禁用物质与方法》中所列举的β2 激动剂在运动兴奋剂归类、药理作用、药物分子结构与药效关系的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从比较法视野出发,西班牙刑法对体育领域,尤其是在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实施刑事制裁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有的反对将兴奋剂违法行为入刑,有的则同意制定特定的体育犯罪,但对于罪名是保护一项独特权利还是保护几项权利,并没有一个“和平”的界定。换言之,要想为统一处罚兴奋剂相关行为提供依据,必须确定兴奋剂犯罪中是否存在其他犯罪无法充分保护、可涉及的若干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17.
Many athletes use dietary supplements as part of their regular training or competition routine, including about 85% of elit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Supplements commonly used include vitamins, minerals, protein, creatine, and various "ergogenic" compounds. These supplements are often used without a full understanding or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ir use, and without consultation with a sports nutrition professional. A few supplements may be helpful to athletes i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especially where food intake or food choice is restricted. 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should be used only when a food-based solution is not available. Sports drinks, energy bars, and protein-carbohydrate shakes may all be useful and convenient at specific times. There are well-documented roles for creatine, caffeine, and alkalinizing agents in enhancing performance in high-intensity exercise, although much of the evidence does not relate to specific athletic events. There are potenti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all dietary supplements, including the risk of a positive doping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presence of prohibited substances that are not declared on the label.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WADC)于2003年首次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通过并于2004年生效。在希腊,议会根据第3516/2006号法律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使这一版本WADC得以生效,并作为国际体育法在本国适用。经修订的2021年实施版WADC于2021年1月1日生效,通过第4791/2021号法律在希腊实施,并据该法成立了国家反兴奋剂组织。WADA禁用名单是第4791/2021号法律的组成部分,应在WADA发布3个月后根据第4791/2021号法律生效,无须国家反兴奋剂组织进一步行动。兴奋剂违规不会自动导致处罚。根据第4791/2021号法律第10条的规定,运动员可在无重大过失或疏忽的情况下,通过向最高体育纠纷解决委员会提起上诉,以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向CAS提起上诉,以取消或缩短禁赛期。强调:国家反兴奋剂组织应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国内争议解决框架,以促进独立性、效率和成本效益以及各级的一致性和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博弈论分析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兴奋剂策略选择的有关问题,指出:在单人博弈模型中,运动员的兴奋剂策略选择除了受信息收集程度的影响外,还会受运动员风险态度类型的影响;在“怕吃亏”心理的作用下,个体项目运动员之间博弈的结果是服用兴奋剂对自己是较好的策略;集体项目运动员的兴奋剂策略选择过程较复杂,但在严格的约束条件下,完全理性的运动员不会使用兴奋剂。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compares East Germany's Cold War-era approach to doping to that of the USA'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impacts on medical risk. Although deserving of criticism on many levels, the GDR doping programme featured a number of safeguards designed to minimise medical dangers. Unlike their East German counterparts, American governmental units we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erformance-enhancing substances. The US approach to doping was not ideal in terms of medical risk, however. As a result of the country's regulatory approach to doping, the country's athletes frequently turned to black market sources for doping agents. It was also relatively common for American athletes to use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without the benefit of medical supervision. The US approach to doping was in these ways inferior to that of East Germany's on the subject of medical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