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对柔道运动员和一般大学生进行了性别角色类型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男柔道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均无显著差异,女柔道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呈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柔道运动员在双性化和恰当定型两种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等级柔道运动员在性别角色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关系、宗教信仰对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促进宁夏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性别角色冲突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方法:自编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量表,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自主支持感量表,对长三角地区1 268名女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性别角色冲突、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均呈中等水平;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向影响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在性别角色冲突影响体育参与意识中起完全并行中介作用,并且,在体育锻炼意志上,同伴自主支持感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结论:提高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性别地位,转变和引导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观念,创造和提供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支持环境,可能是提高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引导和加强同伴间的体育交流,营造积极体育锻炼氛围可能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持续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明生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47-48,51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BSRI)对专业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均无显著差异,男运动员具有男性特征人数与男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男运动员恰当定型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女运动员,而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则显著多于男运动员.性别角色类型在不同运动等级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说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们的性别角色,有利于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更有利于女性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体育运动水平对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济宁学院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体育生活方式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64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6.67%的大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60.6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锻炼的大学生只有22.70%;而在体育锻炼频率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从不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不锻炼者、偶尔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另外,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1.49%,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各自总人数的35.84%和24.29%。(2)不同锻炼方式的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的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全国青年组和国内成人,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从不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经常锻炼组的总均分依次为0.66、0.62和0.5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非单独锻炼组的总均分略低于单独锻炼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性别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域5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整体与各校男女分组了解其差异,揭示其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社会学、女性学的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目前的体育人口结构进行分析和审度.研究认为,在男女两性儿童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由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中不同性别角色的生产和再生产造成了两性性别角色差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两性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形成了当前我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高职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其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以了解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子在性别、年级、来源地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高度相关。建议学院从学生的体育生活实际出发,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质与体育生活方式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卫 《体育学刊》2007,14(8):88-91
为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两者相互关系,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生活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差异,一、二、三年级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逐年增多,至四年级时下降至最低,与大学生整体优良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调查发现,36.4%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而63.6%的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别对这两部分大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大学生。可见,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促进柔韧、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基于性别秩序的视角下分析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既是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挑战,又为新时代性别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思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从纵向上来说,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是在挑战传统性别秩序的基础上,实现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性别自由的赋权与性别空间的扩大,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方式促进女性个人的健康发展;从横向上来说,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是在构建新性别秩序的基础上,通过性别角色的变迁建立群体关系,通过性别赋权的自由树立模范作用,通过性别空间的扩大增加人际交往,以惠及全人群的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弱化女孩的女性化性别角色。参加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较参加体操训练更明显。(3)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长,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媒介体育信息需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证实了我国不同性别大学生有多种媒介接触动机,并且对每种媒介的动机有所不同.并充分证实了大学生媒介接触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媒介教育和传播工作者工作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认同的角度阐释奥林匹克竞赛项目的变化。从项群理论对运动项目的分类来看,女性更适合参与表现唯美、精准的项目。结果表明::在尊重性别差异、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在性别生理、心理差异的基础之上、在奥林匹克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统一与分野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最有内涵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当代生理学、性别社会学和哲学研究成果,指出体育作为"男性化"代名词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分析了作为多元气质载体的体育之历史表征,体育作为全人教育的当代意涵,男性气质多样化范式下的体育气概,体育"阳刚之气"应有的当代内涵。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培育的精神状态和个人气概与性别没有必然逻辑关系,体育的教育意义不在于把人构建为某种性别气质的对象,而是以其内涵的行为气概和精神感染青少年;"阳刚气概"的教育不分性别,体育培养的精神气质不应存在性别两级论,身体强健、意志坚定、追求优胜是新时代青少年男女共同的气质秉性;在气质多样化的文化昌明时代,摒弃二元论的性别观,真正关注和发挥体育对所有青少年乃至每一位公民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现行的高校学校体育教学,并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体育教师性别比例、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对男女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是女大学生体育参与不如男大学生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男女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方面的性别平等以及高校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整合两性的体育教学资源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社会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平等、性别差异及其产生缘由的分析,认为妇女群体社会体育参与的弱势是显性存在的,而当代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两性拥有教育、经济资源的差异状况及传统性别文化是促使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差异产生与存在的主要社会因素,因此当代社会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差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以个性和生理差异为基础的性别差异,而是一种隐性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不同性别教师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他们在休闲体育锻炼方面的性别差异,从而为他们更好地参与休闲体育锻炼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休闲体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比较严重,致使两性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分析了其产生与存在的社会根源,为缩小性别差异,促进两性休闲体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飞  袁健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36-137,132
结合影响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阐述人的生命周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对当前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体育人口的影响,分析造成体育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社会学因素.旨在提高我国女性体育人口比例,平衡体育人口性别结构.为发展我国妇女体育、制定体育人口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